轉自:上觀新聞

全球化智庫(CCG)昨天在北京發佈的《2023中國與全球化報告》指出,隨着中國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和出入境政策的調整,中國將繼續爲全球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報告認爲,全球化發展進入深度調整期已成共識,中國的發展前景與世界緊密相連,在中國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開眼看世界”,把握全球化發展趨勢。

報告從中美關係、烏克蘭危機等10個角度梳理並預判了2023年的發展趨勢。

趨勢一:中美關係或迎來新的穩定窗口期

報告指出,2023年中美關係或將到達歷史新節點,迎來新的穩定窗口期,雙方仍將謹慎地開展互動和交流,在曲折中規避雙邊關係進一步下滑。

未來,中美關係固然將面臨許多波折,如美方將繼續通過聯盟網絡多邊牽制中國,但雙方仍會保持共同底線,並隨時根據周圍環境變化展開調整。中美將保持相對密切的高層接觸,並一定程度上維護雙邊的合理交流和正常的人文往來。在貿易領域和全球治理領域,美國將繼續與中國開展一定程度的合作,以維持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的穩定和存續商界、學界和企業界等各界之間的交流會有效恢復,但恢復狀況將會受到政策和民意的較大影響。

趨勢二:俄烏衝突或進入談判和衝突並存階段

報告指出,接下來的一年,烏克蘭危機或進入談判和衝突並存的階段。如果國際社會介入得當,危機可能會進入“凍結”狀態。

隨着歐洲國家經濟實力的下降,美國在西方陣營中的領導地位進一步鞏固,而東盟、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中等力量成員可以通過參與區域性國際政治或者經濟組織影響國際秩序,增強國際話語權。從對價值鏈的影響來看,烏克蘭危機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體現在供應鏈的上端,並通過供應鏈逐次傳導,逐漸實現緩衝。危機可能在2023年爲全球糧食供應帶來壓力。

未來一段時間,烏克蘭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仍是次要的。中國將繼續維持“五點立場”,加強與“中等力量”國家合作,以多邊主義應對全球化挑戰。

趨勢三:全球貨幣體系將逐漸結束加息週期

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貨幣體系將逐漸結束加息週期,全球資本流動性將有所改善,但由於供應鏈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引發的通脹,可能迫使各國央行將利率保持在現有高位,2008年以來的低利率局面已經結束。

儘管2023年美聯儲加息步伐有可能放緩,但美元強勢態勢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持續,導致外債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出現債務風險。同時,美元對全球影響力依舊,目前尚未出現各國貨幣可以錨定的美元替代者。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2023年將會保持相對穩定,中國政府將會在雙邊和多邊層面上繼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趨勢四:既有區域經濟合作體系將進一步強化

報告認爲,2023年全球經濟出現“滯脹”,經濟發展停滯與通脹同時出現的可能性極大,這將導致2023年全球部分經濟體陷入衰退。

全球供應鏈受地緣政治、新冠疫情及由兩者衍生的通脹影響將加速調整,供應鏈變短,區域化狀況日趨明顯。亞太地區在全球製造業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抬升,歐洲產業鏈則有向外遷移的趨勢。各個經濟體更加堅定了“抱團取暖”的決心,既有的區域經濟合作體系得到進一步強化。除CPTPP、RCEP等近期生效的自貿協定將會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外,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以及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合作框架(IPEF)等也將產生經濟方面的深刻影響。

趨勢五:共建“一帶一路”或將更突出“多邊性”

報告指出,新的一年裏,“一帶一路”將持續有效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和發展,並與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開始形成有效的相互促進和聯動。

“一帶一路”的共建或將突出更多“多邊性”,與其他國際機制的複合程度將加深,這種複合或將更多地出現在中國與海灣國家、中國與非洲國家和中國與拉美國家之間。上合組織將可能由安全合作機制轉爲安全-經濟雙重合作機制。“一帶一路”的適應性與韌性也將得到延續,進而對沖地緣政治動盪帶來的衝擊。

還有五個趨勢涉中國經濟、旅遊留學、氣候變化等

報告預判的2023年另5個發展趨勢是:

——中國大陸展現出足夠的戰略耐心,爲穩定臺海局勢作出了最大的努力,這將在2023年繼續推動臺海局勢的穩定,兩岸之間的旅遊、留學、就業、創業等個人往來、經濟往來活動將進一步加強。

——中國經濟2023年穩步復甦增長,外資企業看好中國經濟前景,來華投資熱將繼續上演。

——亞太地區入境人數將大幅反彈,但全球出境旅行難以全面恢復到2019年水平。中國赴美國、英國、法國等主要留學目的國的人數將恢復甚至超過疫情前水平,來華留學人數將得到大幅恢復。

——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維持高速增長勢頭,區域數字經濟監管與合作將在全球形成若干板塊,中國則更加積極地參與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和治理。

——全球氣候變化治理曲折前行,區域合作機制將會體現出更高效的行動能力。以綠色、可持續產業爲重心的國際經貿結構形成,將在全球減碳目標背後形成新的經貿、技術與發展權競爭。

欄目主編:樊江洪 文字編輯:樊江洪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笪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