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丨韩璐  编辑丨谭璐

没能进医保的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正在加快本土化生产的步伐。

1月11日,辉瑞中国表示,目前和华海药业正在积极推进 Paxlovid 本土化生产的各项工作,以保障 Paxlovid 在中国市场的充足供应。

此前,辉瑞CEO Albert Bourla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摩根大通医疗保健会议上表示,正与中国的合作伙伴携手,预计今年上半年开始在中国提供新冠口服药Paxlovid。

《21CBR》记者向辉瑞中国求证时,公司方面确认,Albert提到的,便是去年8月辉瑞与华海药业签订的本地化生产协议,“并不是新发生的事情”。

这意味着,该项已签署数月,尚未正式执行的协议,即将落地。

本土化在即

国内对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的需求一直有增无减,由于患者基数大,Paxlovid的平均生产周期又长达7个月,供不应求情况严重,依赖进口显然不够。

早期定价2300元一盒的Paxlovid,在黄牛市场的实际喊价,甚至高达数万元。

能否本土化生产,何时能够解决产能问题,成为价格之外的另一个关注点。

实际上,辉瑞早就筹备了本土化生产事宜。

去年8月,辉瑞与华海药业签订协议,后者将在协议期内(5年)为辉瑞在中国内地市场销售的Paxlovid提供制剂委托生产服务。

此次协议约定的制剂委托生产业务不具有排他性。

协议至今,按照Albert的说法,本土化生产尚未启动,但最快未来3-4个月内,Paxlovid会实现本土投产。

1月10日下午,华海药业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积极配合辉瑞加速推进Paxlovid本土化项目的各项工作,以保障Paxlovid在中国市场的充足供应,持续满足中国患者的新冠治疗需求。

由于协议保密,关于本地化生产的具体信息,华海药业暂无法透露。

制药大佬

去年3月,药品专利池组织(Medicines Patent Pool)曾公布,全球有35家药企获准仿制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包括5家中国药企,华海药业便是其中一家。

将仿制与代工授权悉数拿下的华海药业,来头不小,其创始人陈保华以90亿元的身家,入选2022年胡润全球富豪榜。

创立于1989年的华海药业,是国内制药行业的排头兵,经历了从中间体、原料药、仿制药到生物药、创新药的升级转型。

陈保华毕业于化学分析专业,34年前,他问亲戚借了2万元,离开国企,下海创业,成立了华海药业。

其第一款产品是生产舒胆通的中间体,该药物用来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华海药业第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30万元,利润14万元。

初战告捷后,陈保华又从医药化工向前端制药推进,进入原料药、仿制药、生物制药等领域,是中国首家通过美国FDA制剂质量认证并自主拥有ANDA文号的制药公司,也是最早一批走出国门的中国药企,是全球主要的普利类、沙坦类药物供应商。

从生产资质看,华海药业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能够进行大规模、商业化制剂生产及出口欧美市场的制药企业,集齐了美国FDA、欧洲COS、澳大利亚TGA等国际主流市场官方认证。

2003年,华海药业在上交所上市。陈保华在接受采访时说,以前中国制药跟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当初选择干这一行,就是想为中华民族制药争口气。

营收波动

不过,想在制药领域争光的陈保华,近年来麻烦事也不少。

随着公司营收规模的增加,陈保华与另一位创始人、大学同学周明华之间产生矛盾,且愈演愈烈。

周明华及其妻子被踢出董事会,陈保华虽为大股东,也在2013年让出董事长之位,公司由职业管理人执掌。

近两年,由于原材料价涨价、美元汇率、美国制剂受FDA禁令等市场变化,加上自身在生物药、创新药、仿制药方面的研发投入,公司的基本面出现较大波动。

2021年,华海药业的营业收入66.4亿元,同比增长2.44%;净利润4.9亿元,同比下滑近5成。

2022年,由于FDA禁令解除,加上全国集采,华海药业的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品销售回升。

2022年前三季度,华海药业实现营业收入58.38亿元,同比增长26.98%;扣非净利润8.3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98.18%。

尤其在海外业务方面,华海药业增速加快,2022年1-9月,华海药业获批的ANDA文号达25个,累计获得FDA批准的ANDA文号已达80余个,在国内制药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据华海药业2022年半年报披露,美国IQVIA 统计(2022年5月数据)显示,公司在美国市场销售被纳入统计的43个产品中,有24个产品的市场份额位居前三。

一旦辉瑞Paxlovid实现本土化投产,华海药业的新冠口服药代工生意,前景可观。

(题图来源:华海药业)

(作者:韩璐 编辑:谭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