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挑战赛结束后,国乒马不停蹄地又参加了多哈挑战赛。结果,世界冠军于子洋,以0:3被队友赵子豪横扫出局。虽说只是输了内战,但是从于子洋的成长经历,我们也可以看出国乒二队为何现在青黄不接,没人能打出来。

国际乒联最年轻巡回赛男单冠军,16岁零30天逆转水谷隼夺冠。

于子洋现在已经淡出了球迷的视线,当年他在国乒的潜力也一直被看好。2014年日本公开赛,16岁零30天的于子洋以4:2战胜东道主名将水谷隼,拿到了男单冠军,打破了樊振东创造的最年轻巡回赛男单冠军的纪录。此后,2018年世界杯团体赛,于子洋与马龙、樊振东、林高远、许昕还以3:0战胜日本,获得男团冠军。大家可以在名单里看到,当时的于子洋是被男队重点培养,而且五大主力中我们没有看到梁靖崑的名字,反而是上升潜力更足的于子洋。可自此之后,于子洋一度陷入沉寂,国内、国际比赛上一直没有太好的成绩。赵子豪作为直板选手,刚刚还被退回了男二队。于子洋以3:11、8:11、6:11,被赵子豪击败,可以看出他现在的实力,甚至都没法在一队站住脚。

出生于1998年的于子洋,只比樊振东小一岁,他算不上年轻小将,反而是在这么多年的巡回赛、公开赛、挑战赛也参加不少,但是一直也没有打出来。很多球迷都把马龙、许昕的职业生涯过长,作为小将打出来的原因。眼下2站挑战赛,德班站、多哈站马龙、樊振东这样的主力并没有参赛,国乒完全是在给男二队小将夺冠的机会。结果,德班站我们6位男二队球员,单打全部出局,这也是继2022年以后,国乒第4次上演全军覆没的"壮观"局面了。于子洋、赵子豪、薛飞、孙闻等等这些球员,实际上与樊振东年龄相差无几,这么多人、这么多年都没有打出来,真的是马龙、许昕的原因吗?还是他们自己不给力呢?

秦志戬刘国梁不想后继有人?二队球员中是"樊振东"更多,还是"林高远"更多?

男队青黄不接、后继无人,这是球迷不想看到的,难道说就是秦志戬、刘国梁想看到的吗?实际上,如果你观察的仔细的话,你会发现东京奥运会,马龙击败小胖夺冠之后,刘国梁脸上先是露出了一丝笑容,接着立马笑容凝固。这是为什么呢?作为国乒的掌舵人,刘国梁当时已经意识到,老将越强,新人难以登顶,这反而是球队最大的问题,或者说是让人最可怕的地方。从于洋子、孙闻这些与樊振东同龄的选手来看,大家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男二队中到底是"樊振东"、"马龙"更多,还是"林高远"、"梁靖崑"更多?诚然,能够打入国家队的都是天才,然而天才中还有天才。休斯敦世乒赛前,周雨、方博、闫安等一批90后球员都退出了国家队。

一个是技术上没有上升空间,这些年他们该提升的地方,也基本上达到顶点了,另一个周雨也说,像樊振东这样的"天才"直接超越了我们这一批选手,在战术上、经验上我们又斗不过马龙。因此,国乒整个90后球员中,能够现在坐稳主力的,也只有樊振东、梁靖崑、林高远这3个人。梁、林二队虽是主力,但是大赛成绩、外战胜率也是让人不敢恭维。马龙退了,于子洋就打出来了,你觉得这个逻辑成立吗?我个人感觉,还是我们男二队像马龙、樊振东这种顶尖式的球员,没有再出来,反而出来更多的是梁靖崑、林高远这种相对平庸的。德班站国乒男二队6名球员,都是一轮游、二轮游这就是最好的例证,就这些人比张本智和的年龄还要大呢,这或许是让我们更为担心的。

秦志戬作为男队主教练,对于球队的青黄不接,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师傅再强,再有经验,并不是每一个球员都能成为马龙、樊振东,中国女排的朱婷也只有1个,陈忠和称其为百年才出一个的天才式选手,更多的还是刘晓彤、李盈莹、张常宁这种普通的主攻手。男二队中没有马龙、樊振东这样顶级球员的苗子,就是再加上10个秦志戬,也不可能把于子洋变成樊振东。二队一打不出来,就怪马龙不退役,这个逻辑是谁建立起来的呢?你自己考了0分,非要怪他为什么能考100?

大家觉得二队这些球员,是林高远更多,还是樊振东、马龙更多呢,秦志戬能把于子洋、孙闻、赵子豪变成樊振东吗?欢迎各位留言、探讨,感谢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