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勞動午報

政府組織多方“逆向招工”並推出相關的配套政策措施,是多向送溫暖,體現了責任擔當,也契合了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兜牢民生底線、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等戰略要求,釋放出積極的發展信號,給市場主體和民衆注入了信心。

近日,在“農民工第一大省”廣東,一股針對勞動力輸出大省“逆向招工”的熱潮悄然拉開序幕。在廣東省人社廳組織下,中山市10家重點企業及人力資源機構乘着跨省招工專車,奔赴廣西賀州、貴港等地招工。(1月11日《經濟日報》)

從坐等招工到上門招工、跨省“搶人”,從企業挑勞動者到勞動者挑企業、挑老闆。“逆向招工”所體現的不僅是招工形式與“方向”的轉變,還有招工姿態與理念的轉變。企業放下身段帶着誠意和暖意“逆向招工”,彰顯了對勞動者的尊重和渴求,給勞動者創造了更好的就業選擇環境,也有利於緩解招工難的問題,能夠獲得更多用工主動。“逆向招工”實爲保用工、穩就業的雙向奔赴,能夠實現雙贏甚至多贏。

比之勞動者到企業所在地碰運氣、找機會,勞動者在家門口坐等企業送崗無疑變得更加踏實、從容,且企業定向提供的就業崗位更具針對性,能給勞動者帶來就業選擇便利,拓展勞動者的就業視野,也能降低勞動者的求職成本,提升就業崗位供需匹配度和勞動者的選崗成功率。

廣東省人社部門組織企業和人力資源機構跨省“逆向招工”,用政府公信力爲招工誠信背書,能夠保障招工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給勞動者喫了一顆“定心丸”,有助於規範招工程序,提升招工質量,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而在企業訂單暴漲、亟須補充用工之際,廣東人社部門及中山市等地敏銳地捕捉企業的用工需求,急企業之所急,辦企業之所需,組織企業及人力資源機構跨省招工,並輔以發放“新招員工獎勵補貼”“以老帶新”獎勵以及“中介機構引工”補貼等政策激勵措施,是對企業實打實的關愛和支持,能夠有效緩解企業用工的難點、堵點、痛點,減輕企業的生存發展壓力,增強企業的活力和動力,對企業保訂單、破解“用工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不是簡單的招工、用工、應聘關係,而是相互借力和合作關係。廣東的企業到外地“逆向招工”,不僅支撐了廣東的企業發展,讓廣東受益,也給勞務輸出地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促進了勞務輸出地的就業工作。廣東省在“逆向招工”的同時,還與勞務輸出地積極開展線上線下對接、人社部門對接、校企對接、人力資源機構對接、共享用工對接等活動,爲招工、就業搭建平臺,暢通路徑,增加機會,優化環境,而勞務輸入地和輸出地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也精準培養了符合產業需求的大量技能人才,爲兩地甚至多地的產業發展輸送了高質量的勞動力資源。勞務輸出地不乏脫貧不久的地區,廣東等勞務輸入地也即經濟發達地區通過“逆向招工”等方式加大面向勞務輸出地的送崗招工力度,有助於穩定或提升勞務輸出地的就業率,而就業率穩了,民衆的收入也就穩了,民生能得到更堅實的保障,脫貧攻堅成果能得到更有效的鞏固,鄉村振興就能得到更有力的支撐。

政府組織多方“逆向招工”並推出相關的配套政策措施,是多向送溫暖,體現了責任擔當,也契合了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兜牢民生底線、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等戰略要求,釋放出積極的發展信號,給市場主體和民衆注入了信心。這樣的好做法迎合了多方需求,能創造多維價值,實在是多贏之舉,值得各地學習借鑑。

□李英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