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支持北交所擴大規模,服務金融機構高質量發展。未來,北交所如何做大做強?既有的優勢有哪些?抓手有哪些?1月16日,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進入第三天,市政協委員、民建市委副主委、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建議,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北交所公司制的制度優勢,形成激勵機制,更可全球招募職業經理人,降低政府安排人員佔比;另一方面,也要從級別定位、業務範圍等方面提高北交所的獨立性。

發揮公司制優勢形成激勵機制

目前我國共有三家證券交易所,成立於2021年9月的北京證券交易所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我國第一家公司制證券交易所。而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都是會員制交易所。

北交所的設立是資本市場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標誌着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又邁出了關鍵一步。

“這是我第二次針對北交所提交提案,去年我針對北交所的提案還獲得了北京市政協優秀提案。”郭田勇告訴記者。

在郭田勇看來,想要北交所做大做強,要充分發揮其公司制的制度優勢。他表示,相較於會員制,公司制可以實現盈利最大化,可以形成正向的激勵機制。

在股東層面,郭田勇表示,可以引入戰略投資者成爲股東,讓北交所的股東不再是新三板一家。比如引入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等一批實力強、經驗豐富的機構,借鑑港交所納斯達克等交易所的先進經驗,在公司治理層面提高北交所的獨立性、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

在管理層面,郭田勇認爲,可以全球招募職業經理人,管理團隊成員儘量通過市場化招聘進行選擇,降低管理團隊中由政府機構直接安排的團隊成員佔比,引入高水平專業人才,通過薪酬激勵和股權激勵等措施激發管理團隊的獨立性、創新性、服務性、能動性。

新三板公司自主可選上市地

自2021年成立至今,北交所上市公司一直是由新三板創新層產生。

郭田勇認爲,新三板中原有的精選層公司已全部轉移到北交所,此種做法會產生上市公司和交易所雙向選擇錯配問題,一方面新三板公司無法自由選擇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上市,另一方面三大交易所也無法自由吸引有上市意願的公司。

“對於新三板公司來說,應該有權利選擇在北交所、上交所還是深交所上市;對於北交所來說,這樣也能形成一種競爭關係。”郭田勇認爲。

提高獨立性

談及如何提升北交所獨立性,郭田勇表示,在級別定位上,目前北交所是新三板的全資子公司,新三板是北交所的唯一股東,建議可以在北交所股東中引入級別更高的股東,降低新三板對於北交所的持股比例,將北交所級別提升至同新三板相同級別或者更高級別。在業務範圍上,可以拓寬北交所上市企業來源,不侷限於新三板企業,在全國範圍內篩選優質企業,吸引企業到北交所上市。

一些優質的境外企業和中概股也能吸引投資者的目光,針對中概股和境外企業,郭田勇建議,北交所可增設國際板,以吸引中概股迴歸以及境外優質企業來國內上市,加強北京與其他國際城市之間的金融交流,既能夠爲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供金融助力,也能爲北京“兩區”建設提供金融支持。

北京商報記者 董亮 李秀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