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家成功上市的物管公司,主要業務範疇是針對醫院做後勤服務。

1月17日,潤華服務(02455.HK)在港交所掛牌,開盤報1.38港元/股,較發行價1.70港元/股下跌18.82%,截至收盤,股價下跌26.47%,收於1.25港元/股,總市值約3.75億港元。

這家歷經三度遞表終於叩開港交所大門的小型物企,2022年上半年營收爲3.21億元,截至6月底在管面積爲1770多萬平方米。雖然規模與業績均在保持增長,卻沒有逃過上市“破發”的囧境。

潤華服務是山東一家民營企業,成立於1996年,主要業務集中於醫院及公共板塊。2021財年,這家公司有39家在管醫院和104個在管公共物業,山東本地的業務佔比超過九成。

界面新聞上午致電潤華服務董事會辦公室,詢問選擇此時上市的考量以及對當日股價表現的看法,相關負責人因參加敲鐘儀式無法作出回應。

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衝對界面新聞表示,現在港股物業市場估值確實不是很好,發行時投資者願意認購的也不會太多,所以跌破發行價是正常現象。

2020、2021年的物企上市熱潮已經褪去,隨着房地產行業進入調整週期,物業股本身估值也受到了很大影響,業內人士指出,如今不再是物企上市主要時機點,一般會持觀望情緒。

據統計,2021年遞過表的十餘家中小型房企,目前招股書均已過期,包括世紀金源服務、祥生物業等在內,其中有一家通過聆訊的衆安智慧生活服務,原定於1月16日上市,近期卻以“鑑於現行市況”爲由決定延期上市。

不止是中小型房企需要面對市場的寒意,去年萬科旗下物業“萬物雲”(02602.HK)上市時也遭遇了破發。

正在排隊中的龍湖智創生活,已經歷兩次招股書失效。據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其兩度遞表均通過聆訊,但受物業股估值影響並未着急安排上市,還在等候時機。

相比去年7月上市的“山東物管第一股”魯商服務,潤華服務在股權上並無國資背景,但界面新聞注意到,潤華服務的主要服務對象包含當地國企、公立醫院等。

此次成功IPO,當地政府對潤華服務扶持力度不小,濟南槐蔭區發改委持有的城投集團作爲基石投資者,認購了其4000萬元的發售股份,佔其全球發售股份數目超三成。

潤華服務選擇此時推進上市,除了爲抓住等候多年的上市融資之機,分析人士指出,其關聯母公司背景“去地產化”以及獨立細分的賽道優勢都是助力因素。

公開資料顯示,潤華服務的創始人欒濤是山東潤華集團董事長,以汽車經銷起家,經過了30餘年的發展,將潤華集團的商業版圖拓展至地產、物業、保險、藥業等多元產業,在濟南百強民營企業中排名第四。

因此潤華服務的業務板塊中,亦有來自於關聯方的汽車衍生服務以及住宅業態管理。

近幾年,欒濤家族有意縮減多元業務,先割捨了醫藥板塊,地產開發也未在當地掀起波瀾,潤華集團逐漸將重心放在汽車服務方面,同時也在推動潤華物業資本化。

2016年,潤華物業在新三板上市,曾是濟南市第一家在新三板掛牌的物業公司。隨後爲了謀求更大的資本市場,潤華物業2019年在新三板摘牌,準備衝刺港股。

爲了獲得資本青睞,潤華物業近幾年積極拓展第三方市場,將戰略定位設立在醫院後期服務、學校、公共設施等領域的管理方面。

從收入分配上來看,醫院物業管理服務貢獻的營收佔比越來越重。根據招股書資料,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潤華物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爲3.97 億元、4.86億元、6.01億元和3.21 億元,期內醫院物業管理服務收入佔總收入比重爲36.2%、29.8%和35.9%、40.3%。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1年各板塊所產生的收益計,在山東省物業管理服務供貨商中,潤華生活服務在醫院及非住宅(包括醫院、公共物業及商業物業)板塊分別位列第二及第三。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指出,潤華服務在管業態跟房地產住宅、商業等完全不同,跟房地產本身的關聯度會弱化一些,經營情況就不會像房企拆分上市的物業公司一樣受波動。

“他在資本市場上的盈利情況可能短時間會有波折,但物業本身的收入相對穩定、屬於偏穩健型,而且現金流也比較穩定,長期來看,它的估值會相對更確定一些。”張波對界面新聞表示,潤華服務還需要在醫院後勤服務這個細分特色領域上擴大自有的優勢。

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醫院是物業管理中比較特殊的領域,一方面需充分了解醫院日常運作,以及需要具備管理龐大複雜人羣的能力。另一方面,後勤服務範圍不斷擴大,從傳統物業服務延伸至護理、醫療指導服務、醫療廢棄物處理等。

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市場環境下物業股能上市,投資者看重的價值是物業股穩定的現金流、抗週期性,和業績增長的可持續性。這一細分領域的物業股的成功上市,對今年其他物業公司梳理自身資源與特定賣點與亮點來助力上市具有一定的示範與帶動作用。

近幾年,由於非住宅業態有市場空間大、物業費均價高等優勢,諸多物企均在加碼佈局醫院等在內的市場。比如金地智慧服務等在內的上市物企,去年也與醫院訂立合約提供後期服務。

潤華物業如今也能憑藉資本加持搭上發展快車道,但其拓展能力與諸多大型物企相比還很薄弱,亟待走向更大的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