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彭 妍

臨近春節,一些專享專屬理財產品陸續上架。《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走訪瞭解到,近期銀行力推的理財產品以結構性存款、封閉式固收類型爲主。

多家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這類產品的最大賣點就是“穩健低波動”,投資者目前對該類產品更爲青睞。

固收類產品成主角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注意到,銀行網點人員更熱衷推薦封閉式固收類理財產品。其中,部分銀行推出的封閉式固收類理財產品採用了“攤餘成本法”估值併成爲其重要賣點。

例如,江蘇銀行在新年理財產品中推介的“恆源封閉債權33期9月A”“恆源封閉債權31期18月A”兩隻封閉式固收類理財產品就採用了攤餘成本法估值,其產品評級爲中低風險,業績比較基準分別爲3.8%和4.5%。

北京銀行的理財經理向記者推薦的三款封閉式固收類理財產品也均採用攤餘成本法估值,三款產品期限分別爲15個月、2年期、3年期,業績比較基準在3.6%至4.2%之間。從投資期限來看,上述銀行推薦的理財產品偏中長期。投資標的一般是債券、現金類資產。

不少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採用攤餘成本法估值是將資產的票面利率平攤到剩餘期限,這種估值方式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比較穩定。與普通理財產品相比,此類產品的特點是穩健、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好,從而更契合低風險偏好客戶需求。

此外,多家銀行理財經理向記者推薦,可以配置一些短期限的結構性存款,這類產品時間短、資金靈活、方便用錢。

平安銀行爲例,該行工作人員向記者推薦了一款春節專屬短期結構性存款,35天到期可設置自動返回,預期年化收益率爲1%、2.76%或2.81%。

某國有大行也推薦了幾款從65天到4個月不等的結構性存款。1萬元或5萬元起存,每款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分爲兩個檔,預期年化收益率爲1.3%或3.2%。該銀行理財經理表示,收益以實際運作爲準。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在春節期間熱衷推銷結構性存款、攤餘成本法銀行理財產品的原因在於,“目前投資者風險偏好下行,而結構性存款、攤餘成本法銀行理財產品符合市場需求。”

銀行理財規模有望回升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預計春節前後理財規模有望回升。從理財負債端看,資產配置將更注重久期匹配。預計今年銀行理財以固定收益類資產爲主、追求絕對收益的配置思路短期內不會變。隨着市場環境及投資者行爲的變化,不排除銀行理財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與邊際變化,如淨值波動加大,攤餘成本法估值產品市場關注度可能隨之提升。

明明認爲,2023年我國經濟將全面邁向復甦,對於投資者,需要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做出投資決策,風險偏好稍高的投資者可以適當投資固收+產品,通過股票資產博取更高收益。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可以考慮投資攤餘成本法理財產品,風險偏好極低同時流動性偏好較高的投資者可以考慮現金理財產品。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3年國內經濟將確定性復甦,帶動權益市場回暖。投資者可以在市場低位增配股票和混合型基金等權益型資產,分享A股回暖的收益。同時,在穩增長訴求下,銀行存款利率仍有下降的可能性,偏好穩健型產品的投資者可以提前佈局,提前鎖定收益率。

在銀行業內人士看來,投資者應當認清自身風險偏好、投資需求、資金流動性要求等,同時基於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流動性以及機構的投研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綜合決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