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3年工作時強調,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圍繞製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在近日密集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多地明確了“製造強省”的目標,並在發揮當地製造優勢、搶抓未來發展機遇方面提出了具體思路。

強主擎:深入實施製造強省戰略

多個工業大省在“製造業當家”“製造強省”方面態度鮮明。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要以實體經濟爲本、堅持製造業當家,加快建設製造強省、質量強省,更高立起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柱。未來五年,廣東要讓“製造業這份厚實的家當做強做大”。

山東提出,紮實推進先進製造業強省行動,深化“萬項技改、萬企轉型”。四川提出,深入實施製造強省戰略,推進優勢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不斷壯大工業經濟規模,鞏固提升工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湖南、湖北、江蘇、河南、河北等地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製造強省”目標。

山西還提出了“製造業振興”的口號。山西把“以製造業振興爲重點加快推進產業轉型”明確爲2023年的首要任務,要求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實現從“一煤獨大”向“多業支撐”轉變。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所長吳垠表示,各地務實發展製造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舉措,將帶來經濟量的穩步增長和質的顯著提升。

揚優勢:實施主導產業壯大行動

從各地的部署來看,產業轉型升級、技術更新改造是今年政策重要着力點。

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主導產業壯大行動。聚焦鋼鐵、裝備、石化、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開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技改專項行動,實施技改項目5000項以上。山西提出,加快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提高能源原材料產業精深加工能力,推動法蘭、瑪鋼、玻璃器皿、日用陶瓷等產業強龍頭、拓市場、塑品牌。

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關兵表示,以雲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滲透,在催生新興產業的同時不斷激發傳統產業活力。這種改造不僅停留在技術層面,更是“技術-經濟”發展範式的全面提升。

各地在推動製造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方面也作出了具體安排。

山東提出,縱深推進“工賦山東”,新打造50個以上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5G、千兆光網、數據中心等建設應用。浙江提出,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培育超百億元數字企業40家,新增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150家,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0%。

搶先機:謀劃佈局新技術產業

挖掘新的增長點,多地提及新興產業、高新產業,並提出明確發展目標。

江蘇提出,推動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羣發展,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新支柱。河北提出,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發展行動,打造光電與導航、生物醫藥等一批產業示範基地,2023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8%。

長三角地區瞄準數字經濟發力。上海提出,未來五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8%;浙江要求,未來五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超過1.6萬億元;江蘇的目標是,今年力爭數字經濟規模突破5.5萬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