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因爲一個能人,甘肅省隴西縣福星鎮新坪村又“活”起來了。春節前夕,在這個黃土高原腹地的小山村,殺豬宰羊,炊煙裊裊,年味濃濃。這個能人就是今年30歲的王軍軍。

2014年,在外地當了多年塔吊司機的王軍軍回村了。他的家鄉隴西縣是西北地區重要的中藥材種植、倉儲、加工基地,中藥材資源豐富,種植歷史悠久。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僅他所在的福星鎮中藥材種植面積就達到了7.2萬畝,參與中藥材種植的有1.5萬餘人。

王軍軍的父親種了一輩子中藥材,靠着中藥材,他們迎來了小康。

“既然政策這麼好,那我乾脆也種藥材。”王軍軍決定試試。

他將打工攢下的3萬元投到黨蔘、黃芪等中藥材種植上。“跟老人學,他們經驗豐富,可以少走彎路。”王軍軍說,當年,中藥材市場行情好,他賺了7萬元,一下子增加了他的信心。他頭一次意識到,“照顧好土地就相當於抱了棵搖錢樹。”

嚐到甜頭後,王軍軍繼續擴大種植規模。2015年,他通過土地流轉,將中藥材種植面積擴大到20多畝,還購買了旋耕機、挖藥機等農具。

種植過程中,頭腦靈活的王軍軍想到了一個節省人工成本的好辦法。他和村裏人達成協議,將自己的農具免費供他們使用,自己幫他們運送藥材,而等到他家需要人力時,村裏人再幫他們。

王軍軍說:“遠親不如近鄰,互幫互助,大家都輕鬆,也能省下一些錢。”通過攜手共進,他和鄉親們的感情日益加深,也贏得了他們的尊重。

隨着中藥材種植面積的擴大,品種增多,王軍軍的收入也提高了。他先後購買了兩輛小貨車,還在鎮裏購買了一套20萬元的房子。今年,他計劃帶着兩個孩子去四川旅遊,看看大熊貓,逛逛秀美的巴山蜀水。

同齡人優異的“成績單”吸引了在外地打工的10多名同鄉人。2019年,王彥偉告別了外地駕校教練的身份,回到家鄉,以徒弟的身份跟着王軍軍開始學種中藥材。從選苗、施肥、田間管理到病蟲害防治,王軍軍手把手地教。

從起初的10多畝到現在的40多畝,王彥偉不但擴大了種植規模,而且學到了更有科技含量的種植方法,每年收入也很可觀。

回村種地,大有可爲。春節過後,王軍軍還有新計劃。“目前我種有170畝地,今年計劃再流轉土地,除了種藥材,還想多種植一些玉米小麥,響應國家號召,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福星鎮鎮長楊德林認爲,像王軍軍一樣的“新農人”,從過去不願意種地,到現在熱愛種地,併產生濃厚的“土地情懷”,彰顯了時代的新變化。

“他們有幹勁、有想法,還帶動了一批‘90後’返鄉發展,鄉村振興未來可期。” 楊德林說,曾經一度以老人居多而略顯寂靜的村子,現在因“年輕力量”的不斷加入而呈現出更多生機與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