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本刊特開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欄,對金融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堅強領導,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堅持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實踐進行系列報道。

作者|王小龍‘浙江農商聯合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文章|《中國金融》2023年第2期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順利召開之年,也是浙江農信成立70週年。浙江農商聯合銀行黨委積極帶領浙江農商銀行系統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總結浙江農信70年改革發展經驗,守正創新,接續奮鬥,進一步發揮地方金融的獨特作用,在服務實體經濟、服務鄉村振興、服務共同富裕上展現更大作爲,以高質量發展奮力推進“兩個先行”和中國式現代化在浙江生動實踐。

從兩個“唯一”看浙江農信70年

1952年,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慈溪縣南山鄉的一座破廟裏,247戶農民用賣雞蛋和柴火的錢辦起了新中國成立後浙江第一家農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簡稱農信社),開啓了浙江農信不平凡的改革發展歷程。70年來,一代代浙江農信人篳路藍縷,在傳承與奮鬥中,鑄就了兩個“唯一”。

一是新中國成立後在浙江金融業中唯一服務從未間斷的機構。在浙江金融業發展過程中,諸多金融機構都曾因機構撤併而出現服務中斷。農信社曾歷經人民銀行、人民公社管理和農業銀行、人民銀行代管等階段,一直沒有退出過歷史舞臺,金融服務從未間斷。

二是在省內合作社體系中基層服務體系唯一整體保留的機構。新中國成立後,農村廣泛推行合作化運動,農信社成爲合作社體系中典型的金融組織形式。在浙江的合作社體系中,只有農信社的基層網點始終活躍在山區海島,浙江農信成爲基層服務體系唯一整體保留的機構。

70年來,浙江農信走出了一條具有浙江辨識度和全國影響力的發展之路,有基礎也有條件探索打造具有農信特色的制度成果和理論成果。按照省領導指示要求,歷經一年多的總結探索,逐步形成了浙江農商銀行系統管理標準體系,並於2022年11月末在第四屆錢塘江論壇·“深化農信社改革 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主場峯會上正式發佈,爲全國農信社改革發展提供了浙江樣本、浙江經驗。同時,立足數字經濟浪潮,聯合全國18家省級聯社發起成立農商銀行數字金融聯盟,以“開放互聯、合作共贏、協同發展、共創未來”爲宗旨,構建資源集成、信息共享、合作交流的樞紐平臺,實現抱團取暖、合作共贏。

從全國兩個“第一”看浙江農信守正創新的18年

2004年4月18日,根據《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精神,浙江省政府正式組建浙江省農信聯社,承擔對全省農信社的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回顧18年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爲三個階段。風險化解階段(2004~2008年)。用5年左右時間化險解困,平穩實施農信社產權制度改革,構建起“省縣兩級、統分結合”的管理體制,成功化解歷史包袱。全面超越階段(2008~2016年)。帶領全系統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用夯基壘土的方式,率先在全國實施普惠金融工程,存款、貸款規模分別在2010年和2014年首次趕超省內同業。領先發展階段(2016~2022年)。全系統思想更加統一、方向更加明確、道路更加自信,各項業務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實現了高質量發展、競爭力提升和現代化先行,成爲全國深化農信社改革的“第一單”。

得益於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於監管部門的悉心支持,也得益於全系統上下的共同奮鬥,浙江農信再接再厲,創造了兩個全國“第一”。一是農商行戰略入股城商行“第一例”。2021年5月17日,經浙江省委財經委會議決策,浙江農信戰略投資入股溫州銀行,創全國先例。一年多來,溫州銀行整體發展穩中向好,目前浙江農商聯合銀行正在探索農商行與城商行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的路徑,以期走出一條屬地化解地方金融機構風險的成功路子。二是全國深化農信社改革“第一單”。2022年4月18日,浙江農商聯合銀行掛牌成立,標誌着新一輪深化農信社改革全國“第一單”正式落地。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浙江農商聯合銀行正積極推進賦能改革、增量改革、提升改革,探索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金融企業。

18年來,浙江省農信聯社帶領全系統從不良高企、管理落後的“草根金融”轉變爲規模、質量、效益全面領先的“標杆銀行”。

業務規模躍居首位,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截至2022年10月末,全系統管理資產總額達4.9萬億元,各項存款達36441億元,是改革前(2002年末)的19.7倍,連續13年保持全省銀行業第一;各項貸款達28480億元,是改革前的21.3倍,連續9年保持全省銀行業第一;存款和貸款規模均位居全國農信系統第一。

資產質量持續提升,躋身全國銀行業一線水平。截至2022年10月末,全系統不良貸款率達0.83%,比改革前下降12.79個百分點,在全國25家省級聯社中處於最低水平。撥備覆蓋率達518.40%,82家行社中沒有一家高風險機構。過去10年,全系統每年不良貸款額基本穩定在200億元,年均覈銷不良貸款基本穩定在100億元,綜合考慮撥備等因素,近10年實際不良貸款率始終低於全省銀行業平均水平。

經營效益穩步向好,接近行業頭部銀行。改革前,浙江1011家農信社和81家聯社營業部中,當年虧損的有138家,佔比達12.6%;資不抵債的共有640家,佔比達58.6%。從2005年起,所有行社全部實現盈利。2021年,全系統實現利潤總額437億元,總資產收益率達0.93%,淨資產收益率達11.02%,發展質效連續多年居全國農信系統前列。

一路走來,幾多艱辛。成績來之不易,關鍵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全面貫徹落實《試點方案》精神。《試點方案》爲農信社改革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浙江省農信聯社堅持貫徹落實《試點方案》精神,堅守支農支小主業,堅定行社縣域法人地位,重點圍繞管方向、管風險、管隊伍、強服務履行職能,該管的管到位、該放的放徹底、該服務的服務好,走出了一條具有農信特色的發展道路。

二是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是艱難而正確的事。18年來,歷屆浙江省農信聯社黨委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幹,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憑藉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帶領全系統成功經受住了歷史包袱、“兩鏈”風險、脫實向虛等挑戰,構築了成體系、全方位的獨特優勢,實現了“龜兔賽跑”式的成功,將浙江農信打造爲“做業務最實、與民企最親、離百姓最近”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三是充分發揮“省縣兩級、統分結合”體制機制優勢。在“省縣兩級、統分結合”的體制機制下,浙江省農信聯社將省級平臺的“統”和縣級行社的“分”融合,實現系統優勢的最大化。一方面,發揮大平臺規模化、集約化優勢,解決了小而散、不經濟問題。比如,在科技支撐上,浙江省農信聯社建立了2500多人的科技研發隊伍,開發了400多個系統,並依託成體系、全方位的獨特優勢和自主可控的科技實力,承建了全省18個廳局部門的22個平臺及應用,辦理政務服務458項,辦事服務數位居第三方渠道辦事服務數全省第三(僅次於支付寶、微信)。如果沒有省級總部發揮大平臺作用,這些是很難通過縣級行社單打獨鬥實現的。另一方面,堅持行社“四自”原則,不干預行社的具體業務和經營活動,堅持貸款不審批、財務不審批、用工不審批,給予行社充分的經營自主權,解決了競爭力問題。在全省82家法人行社中,有73家是當地存款小冠軍,有66家是當地貸款小冠軍,絕大多數是當地納稅企業前五強。

從合作制歷史看共同富裕目標下的金融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在全面推進共同富裕的進程中,金融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新徵程上如何構建促進共同富裕的省域農信體系是一個需要深思的命題,這其中合作制的精髓值得借鑑。

總體上看,建立合作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分散的小生產者和弱小社會羣體爲改變其在市場交易和競爭中的不利地位、保護自身經濟利益、改善社會地位的合作行爲,也是政府扶持弱勢產業和困難羣體、促進社會公平和諧的有效手段。農信社過去一直是合作制的典型代表。2004年深化農信社改革後,浙江農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了合作制的基因,確保了支農支小的方向和完整穩定的體系,爲後續實現化險解困和跨越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合作製作爲一種被普遍採用和鼓勵發展的經濟組織形式,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有百餘年的發展歷史。在德國,儲蓄銀行屬於公共銀行,是服務中小企業的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信用社屬於合作性質,是服務農業的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這兩者的市場份額佔據了整個銀行業的一半以上,但它們都是小法人,沒有私人資本,也不以盈利最大化爲主要目的。這使得德國金融業以服務實體經濟爲根本目的,呈現出“小金融、大實體”的格局,金融業GDP只佔整體GDP的3.8%左右,而中小企業融資可得性較高,製造業隱形冠軍數量佔全球一半左右,貧富差距也相對較小。從德國信用社和儲蓄銀行的發展實踐看,金融機構的方向定位和價值導向是十分重要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這要求金融機構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避免資本無序擴張、野蠻生長。這事關中國金融體系的建設和整個經濟社會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新一輪深化農信社改革已經拉開大幕,農信社要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天職宗旨,保持戰略定力,在發展普惠金融上算長遠賬、不做選擇題;要始終守牢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底線,緊盯“人”的問題,構建“服務爲先、風險爲基、盈利可靠”的發展邏輯;要始終堅持“小法人+大平臺”體系,發揮省級大平臺作用,保持農信社縣域法人地位穩定和體系完整,提升整體競爭力。

全面準確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於農信系統來說,成體系、全方位是獨一無二的制勝法寶,浙江農商銀行系統將在新徵程上繼續發揮和放大這一獨特優勢,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聚焦縮小“三大差距”,助力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服務好共同富裕,不僅是農信系統當前和未來工作的出發點與着力點,也是農信系統作爲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使命責任。浙江農商銀行系統將聚焦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的主攻方向,積極發揮“鄉村振興主辦銀行”作用,立足長期深耕三農、小微的基礎和優勢,把更多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同時,期盼在監管部門的支持下,爭取多元化業務資質牌照,精準服務中低收入羣體的多樣化財產性收入需求,助力“擴中提低”。

堅持把服務挺在最前面,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農信社作爲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在全面融入城鄉社區治理方面具有天然優勢,也有政治使命。過去,浙江農信幾十年如一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開展“走千訪萬”活動、創新“黨建+金融”服務模式等,深度融入社會治理。這些看似不經濟的長期工程推動構築了不可替代的人緣地緣優勢,必將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給予浙江農商銀行系統持久、正向的回饋。

堅持守正創新、數字賦能,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浙江農商銀行系統擁有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的獨特優勢,能夠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更大程度地放大數字化改革帶來的變革效應。未來,浙江農商銀行系統要持之以恆推動線上線下融合,並深化與全國其他農信系統的合作共贏,在科技發展等方面探索強強聯盟,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支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在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和碳達峯碳中和的過程中,金融是重要的推動力量。安吉農商銀行發佈了全國地方法人銀行首個“碳中和”銀行建設規劃圖,打造了全國地方法人銀行首家“碳中和”試點支行。浙江農商銀行系統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大有可爲,需要基於良好的試點經驗,持續健全多層次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助力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深化以人民爲中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對於普惠金融來說,要以人民爲中心,實現金融服務全方位、無死角,既不單純以利潤最大化爲主要目標,也不“挑肥揀瘦”“嫌貧愛富”。浙江農商銀行系統要把服務挺在最前面,做深做實以人民爲中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讓普惠金融服務羣體都能享受到“足額、便捷、便宜”的金融服務。

未來,浙江農商銀行系統將全面準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承70年發展經驗,堅定支農支小定位,發揮成體系、全方位服務優勢,做深做實以人民爲中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深度融入社會治理,建設全國一流社區銀行,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浙江特點的小微金融服務模式,構建促進共同富裕的省域農商銀行體系,以高質量發展助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