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地處中緬邊境地區的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是雲南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近年來當地選準產業路子,多措支持牛油果產業發展。牛油果面積從零到7萬餘畝。當地羣衆由“茫然”到“跟隨”再到自主發展牛油果產業,羣衆的腰包鼓了起來,牛油果種植村的村集體收入也穩步增加。

眼下,牛油果採摘季進入尾聲,但孟連縣娜允鎮南雅村的牛油果基地仍一片繁忙,管理員正開展除草、灌溉等冬季養護工作。部分農戶正忙着將分揀好的牛油果裝車。孟連娜允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方燕玲則忙着對接客商,去年7月,娜允鎮成立經營公司,管護全鎮1.6萬畝牛油果基地。

爲提升牛油果基地的管護水平和牛油果生產質量,方燕玲到公司後,重點加強了農資投入和管護工作,對牛油果基地進行摸底,還細化了管理、銷售方案,最大限度發揮產業助農增收作用。

“牛油果成了大家的致富果。”方燕玲說,全鎮種植面積1.6萬餘畝,已掛果3000多畝,預計本季銷售額可超過100萬元,帶動了300餘戶羣衆參與牛油果種植、管理,還聘用村民在基地臨時務工。

牛油果又稱鱷梨,是一種喜光和喜溫的水果,富含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素有“森林黃油”之稱。儘管我國南方部分省區從20世紀開始種植牛油果,但受氣候、土壤等因素的影響,商品化率不高,難以爲市場穩定供貨。近年來,國內消費者對牛油果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但大多依賴進口。

過去一段時間,甘蔗、橡膠等是孟連縣的主導產業,但由於橡膠價格波動大、甘蔗投入勞力多,孟連縣決定選擇“新賽道”,拓寬羣衆增收路徑。孟連縣在多方調研、試種後發現,當地與牛油果主產區墨西哥的氣候條件相似,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土壤條件適宜,適合牛油果樹生長。

在牛油果“賽道”上,孟連縣通過出臺政策、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突出服務保障等方式助力產業平穩發展。2014年,當地全面推廣牛油果種植,到目前已推廣種植7萬餘畝,投產掛果1.5萬畝,鮮果產量約1.5萬噸。

“我們是國內種植規模最大的牛油果縣,能夠批量穩定向市場供應優質國產牛油果。”孟連縣委常委、副縣長韓博介紹,孟連縣對新種植牛油果300畝以下農戶,每畝補助1000元,對集中連片新開發種植牛油果300畝以上的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由政府負責解決灌溉用水。同時,有關定點幫扶和協作項目也積極支持孟連縣牛油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各界的“真金白銀”支持下,牛油果產業正持續健康發展。

“我們爲種植牛油果的農戶提供資金補助和優質種苗源,全力支持產業發展。”孟連縣芒信鎮鎮長唐永華介紹,在政策的支持下,全鎮牛油果種植面積從零發展到2.1萬畝,並建立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牛油果良種繁育體系。如今,芒信鎮芒信村成爲“牛油果盒馬村”。

看着村裏發展起牛油果產業,沈衛國辭去外地高薪工作,回到芒信村投身牛油果產業,牛油果種植面積近200畝。“本季已有牛油果掛果了。”沈衛國說,作爲行業新人,他正向種植企業、專家學習,他堅信這是一個好產業,要用心做好。

“我們強化了黨員戶、種植大戶的帶動作用,以點帶面。”韓博說,他們共培育牛油果產業市場主體33個,覆蓋6個鄉(鎮)2.5萬人。同時,採取自主研發與開展國際合作相結合,建立了母本園,確保高質量牛油果種子的穩定供應,並通過試驗示範逐漸推廣集成式的種管模式。

“土地入股分紅、管理果樹有產出、林下養雞和基地務工還有收入,生活越來越好了。”南雅村的拉祜族羣衆娜朵說,家裏土地不少,但過去種植作物單一、收入有限。在村裏的幫助下,現在她和丈夫管理的牛油果樹每年能爲家裏帶來2萬餘元收入,目前掛果的分紅也有幾千塊,林下養雞收入近萬元,在採摘季來基地務工,每天還有100元的臨時務工收入。

孟連縣茶特中心主任李梅英說,當地建立“黨組織領、龍頭企業幫、專業合作社帶”的聯結機制,全縣牛油果種植村村集體經濟全部穩定在20萬元以上,每年穩定爲3000餘人提供就近就業崗位,人年均管護收入穩定在4000元以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