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光明日報

最新數據顯示,初步覈算,2022年,我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2102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如何判斷2023年的經濟走勢?今年我國將採取哪些政策舉措?1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佈會,圍繞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總量增、質量升、韌性強、走勢好”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認爲,綜合考慮經濟總量與結構、發展與安全、信心與預期,去年經濟運行“總量增、質量升、韌性強、走勢好”。

金賢東介紹,“總量增”主要表現爲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去年,我國經濟頂住壓力持續發展,國內生產總值邁上120萬億元新臺階,達121萬億元,比上年增加6.1萬億元,同比增長3.0%。

“‘質量升’主要表現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金賢東說,創新引領發展的作用持續增強,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提升至第11位。產業、投資、消費、貿易等領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表現搶眼,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持續增長。

在金賢東看來,“韌性強”主要表現爲抗風險抗衝擊能力不斷增強。我國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財政金融運行總體穩健,糧食安全、能源安全、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看中國經濟形勢,既要看‘形’,更要看‘勢’。”金賢東說,“走勢好”主要表現爲對中國經濟未來走勢普遍看好。回首去年,四個季度經濟增速雖有波動,但總體走勢回穩向好。展望今年,隨着各地疫情高峯過去,生活中的“煙火氣”正在迅速回歸,生產秩序正在逐步恢復,近期交通運輸、文化旅遊、餐飲住宿等領域快速回暖,國內外各方面對中國經濟發展信心明顯增強。

金賢東表示,從各地兩會情況看,31個省區市中,有29個將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爲5%左右甚至更高。不少國際組織和機構近期紛紛上調我國經濟增速預期值,普遍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到5%左右甚至更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爲,在世界經濟持續下行的大背景下,疫後的中國將成爲今年全球增長的最大推動力。

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變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介紹,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2.2%,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增長8.4%,佔世界經濟比重達18.6%;2020至2022年三年年均增長4.5%,明顯高於世界2%左右的平均水平,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中國經濟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

袁達表示,今年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外部環境動盪不安,對我國經濟的衝擊影響加深,國內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但更要看到,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推動經濟整體好轉的積極因素明顯增多。我國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市場潛力加快釋放,發展動力不斷增強,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將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總的來看,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推動今年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袁達說。

袁達表示,今後將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人民羣衆生產生活的影響;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經濟穩定回升;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縱深推進改革開放,不斷激發發展活力動力;着力穩就業穩物價,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就業形勢有望持續改善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

金賢東介紹,2022年,全國城鎮實現新增就業1206萬人,超額完成1100萬人的年度目標任務;年末城鎮調查失業率5.5%,基本符合預期;高校畢業生就業水平總體穩定,青年失業率自7月起逐步下降,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高於上年。隨着疫情防控優化措施加快落實,穩經濟穩就業各項舉措持續發力顯效,經濟逐步恢復、企業加快紓困將帶動就業崗位增加,就業形勢有望持續改善。

金賢東表示,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強化宏觀政策落實,着力擴大國內需求,綜合施策釋放消費潛力,穩步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培育形成更多就業增長點。同時,強化紓困穩崗擴崗。落實疫情防控優化措施,持續推進降成本工作,保持必要政策支持力度,幫助有關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走出困境、提振信心、恢復活力,千方百計穩定擴大就業崗位。

“強化創業帶動就業。深入開展創業帶動就業示範行動,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堅決清理取消對就業創業的不合理限制,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金賢東說,完善重點羣體就業支持體系,促進農民工外出務工和就近就地就業。提供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支持青年羣體自主創業。加強對困難羣體就業兜底幫扶。此外,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實訓基地,促進職業技能培訓提質增效,着力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投資作爲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一直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羅國三介紹,目前,我國總儲蓄率仍然較高,必須準確把握投資方向,拓展有效投資空間,找準促進消費和擴大投資的結合點,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投資規模合理增長、結構不斷優化,充分發揮投資對擴大內需的重要支撐作用和優化供給的關鍵引導作用。

“圍繞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釋放投資潛力。”羅國三說,要着力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系統佈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大製造業投資支持力度。同時,充分發揮各項投資政策組合作用,不斷提升投資效能。

羅國三表示,要加強重大項目儲備,紮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督促指導各地方不斷完善項目儲備機制,依託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分級分領域持續儲備一批重點項目。推動各地方深化項目前期研究論證,提高項目前期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此外,全面改善投資環境,提高投資建設便利化水平。要通過投融資合作對接機制加強民間投資項目融資支持,支持民間投資多種方式盤活存量資產,向社會公開發布一批示範作用強的典型案例,規範和鼓勵民間投資健康發展。

(本報記者 劉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