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中國春節即將來臨,多家國際金融巨頭期待多年的牌照也趕在年前集中落地。2018年、2019年是中國金融開放的高峯期,衆多外資湧入內地設立實體,隨後的疫情推遲了外資佈局的步伐。兔年會否再成另一個關鍵窗口期?此外,闖關中國市場並非易事,除了需要長期投資的耐心、資金、本地經驗和渠道,還需要國際機構能夠嫁接起中外溝通的橋樑。

券商、基金牌照集中落地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2023年1月19日,證監會網站顯示,覈准設立渣打證券(中國)有限公司,渣打證券註冊地爲北京市,註冊資本爲人民幣10.5億元。業務範圍爲證券經紀、證券自營、證券承銷、證券資產管理(限於從事資產證券化業務)。

早在2021年,渣打方面就提交了設立證券實體的申請。2021年時,渣打集團全球行政總裁溫拓思(Bill Winters)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的採訪時表示,“我們不希望與現有的證券公司在廣泛的業務範圍內展開競爭。我們不是大型股票承銷商(equity underwriter),也不是股票經紀商(equity broker),這不是我們要做的事。” 儘管如此,他也稱,客戶確實有相當複雜的要求,要求渣打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進入資本市場。我們可以自己創造產品或與其他機構合作,這顯然可以解決我們客戶的一些融資需求。

除了證券實體,國際資管機構近兩年在內地更爲活躍。也就是在1月20日,摩根資管(下稱“摩根資管”)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已經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准,完成收購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投摩根”)。上投摩根將會以摩根資管的品牌(摩根資管中國)運營,以便將中國業務更好融入全球運營模式。

此外,該機構表示,摩根資管旗下的外商獨資企業(WFOE)將整合融入摩根資管中國。上投摩根全體員工最終將搬入摩根大通位於陸家嘴地標式建築上海中心的辦公室。上投摩根總經理王大智將會成爲摩根資管中國總經理,他將彙報給摩根資管亞太區首席執行官Dan Watkins。

摩根大通資產及財富管理全球首席執行官Mary Callahan Erdoes對記者表示:“獲得監管批准收購中國在岸基金公司——這是一個極其令人振奮的發展里程碑,反映了我們對中國市場長期而持久的投資和承諾。依託摩根大通的規模和全球投資專長,我們期待協助中國投資人完善投資方案、實現全球分散投資,同時協助海外投資和資金進入中國市場。”

事實上,摩根資管的這一步走了近4年。早在2019年,摩根資管就競拍得到上投摩根2%股權,其持股比例將升至51%,成爲上投摩根的第一大股東;2020年4月3日,摩根資管宣佈與上海國際信託初步達成一項商業共識,將擬收購取得上投摩根股權至100%。而這一股權變更需要得到證監會的最終批准,2023年的官宣則終於爲這筆交易畫上了圓滿句號。

從2022年11月至今,已經有多家外資資管公司獲批公募基金牌照。2022年11月25日,繼貝萊德之後,路博邁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於近日獲中國證監會頒發公募基金業務許可證,成爲第二家在中國新設立開展公募基金業務的外商獨資基金管理公司。

記者當時獲悉,路博邁目前正在積極籌備產品的發行,第一隻基金產品可能是固定收益類,未來還將籌備發行ESG(環境、社會、治理)主題基金。

同年12月9日,富達國際宣佈,旗下的外商獨資企業富達基金已獲得中國證監會核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獲得公募牌照後,富達國際能夠爲中國個人投資者提供在岸投資產品和解決方案,同時爲機構投資者提供資產管理服務。

據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富達基金亦在積極籌備產品發行,率先發行的基金產品將是股票型基金。此外,隨着中國“第三支柱”落地,該機構亦希望在內地市場發揮自己的養老投資優勢。富達基金總經理黃小薏當時稱:“我們希望在中國打造一家以養老金和資產管理服務爲核心,業務領域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公司。憑藉富達的全球投資專長和聚焦本土市場的專業團隊,我們將致力於深入瞭解中國投資者的獨特需求,廣泛發掘中國市場的投資機遇。”

2023年1月13日,證監會正式覈准設立施羅德基金。此前,施羅德交銀理財有限公司於2022年1月獲得監管的開業批准,並於2月獲得營業執照。

該機構表示,中國在施羅德投資的全球戰略中可謂是重中之重。自1994年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個中國內地的代表處以來, 在超過28年的時間裏,施羅德投資集團積累了寶貴的服務機構投資者需求的投資管理經驗,並通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 (QDII) 和參與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MRF)安排,爲國內個人投資者提供海外投資產品。

施羅德投資中國區總裁郭煒對記者稱:“我們將積極推進籌備工作。隨着中國政府進一步開放中國金融市場,我們相信中國內地的基金零售市場和養老金市場已準備好迎接來自海外投資機構的差異化投資方案。“

闖關中國市場並非易事

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外資公募基金、外資券商在中國任重道遠。

以資管行業爲例,要拓展中國的零售市場,外資公募基金首先要做的就是強化投研團隊,並加速發行產品。若要進一步拓展養老市場,外資需要先使得產品規模、長期業績都達到規定要求。

目前,監管方面規定,個人養老金可以投資的基金產品類型包括:最近4個季度末規模不低於5000萬元或上一季度末規模不低於2億元的養老目標基金;投資風格穩定、投資策略清晰、運作合規穩健且適合個人養老金長期投資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基金中基金和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基金。另外,基金管理人、基金銷售機構應當建立長週期考覈機制,對個人養老金投資基金業務、產品業績、人員績效的考覈週期不得短於5年。

隨着越來越多環球基金公司在內地發展,Morningstar(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總監王蕊對記者表示,雖然這些外資基金公司在中國業務發展的成功與否目前尚無定論,但他們會爲中國公募基金市場帶來更多的競爭和活力,這對投資者而言是一個好消息。他們一方面會爲中國基金投資者帶來更多產品的選擇,同時也會促進中資基金公司學習他們在公司經營管理、投資以及風控上的優秀實踐,培養成熟的投資理念,以及建立成熟的投研和風險管理框架。

“在中、外資基金公司思維碰撞和相互借鑑的過程中,中國基金行業整體的質量也會得到進一步提高,投資者也能從中得益。”王蕊稱,雖然監管變化爲外資基金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便利,但他們仍面臨投研本土化,與內地現有產品差異化競爭等挑戰。

對於外資券商而言,挑戰可能更大,上述資管業務實則只是涵蓋在券商衆多業務線下的一部分。從零開始籌建一家券商並非易事,除了耗費資本金,各業務線、人員的部署都考驗着外資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例如,開業近三年但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此前獲得四張牌照設立了財富管理部、機構業務部、研究部、資產管理部和自營交易部。下一步,籌備投行牌照申請將是關鍵。

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總經理孫冬青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比較看重的重磅牌照包括基金銷售牌照、融資融券牌照、保薦承銷牌照,也希望可以拿到衍生品交易牌照,這些牌照在券商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必須做好準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