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鋅財經   孫鵬越

時至新春佳節,伴隨着陣陣煙花爆竹聲,年味和中國味成爲唯一的主旋律。

前不久,沉寂已久的中國動畫市場也在被原汁原味的“中國風”“國漫”洗禮,誕生一部口碑爆款作品《中國奇譚》。截止當下,《中國奇譚》在B站總播放量破億,B站評分高達9.9分,豆瓣評分9.4分,評分人數近15萬,可以說口碑和播放量雙爆。

不止B站和豆瓣,《中國奇譚》憑藉獨特的魔力蔓延至全網,從1月1日播出後,百度搜索指數從9453一路飆升至1月11日的140660,上升14倍不止;微信指數在1月11日高達8133萬,日環比上升254%。

《中國奇譚》十數次登上微博熱搜,官方旗艦店上架的兩款《中國奇譚》正版周邊,僅用了一週售罄。不論是網上口碑和線下人氣,都達到了沸點。

中國元素、中國風格的觀念和審美,再次喚醒了觀衆根深蒂固的熱情。

記憶中的上海美影廠

當我們搜索《中國奇譚》背後的製作公司時,“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這個厚重而又充滿時代記憶的名字躍然眼前。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簡稱上海美影廠),成立於1957年4月,可以說是中國歷史最老的動畫製片廠之一,前身是東北電影製片廠的美術片組。

建廠後共攝製美術片500多部,佔中國大陸美術片產量80%以上,如《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黑貓警長》《葫蘆兄弟》《寶蓮燈》等優秀動畫片,影響了幾代人。可以說,上海美影廠就代表着一個國家的動畫片歷史。

和注重繪畫和CG技術的迪士尼公司不同,上海美影廠的製作部門充滿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影子,設立了木偶、剪紙、動畫三個製作團隊。

而當時國際主流動畫的創作手法幾乎一致,都是突出人物特性的簡筆畫,加上大量的CG技術。然而上美影的水墨畫風格卻是虛實相間、渲染自然、留白分鏡韻味十足,讓世界見識到中式美學的深邃。

上海美影廠這一套水墨動畫製作工藝還被評爲“國家發明獎”,被列爲“國家機密”。

後來萬籟鳴導演的動畫電影《大鬧天宮》更進一步,從中國神話故事獲取創作靈感,恢宏場面,情節神奇,配以鑼鼓點的京劇音效、抑揚頓挫的唸白方式,在美術方面登峯造極。 一切都如同萬籟鳴強調的那樣: “我想做的是一部獨屬中國的動畫電影。 ”

《大鬧天宮》創造了中國美術片輸出的最高紀錄。1983年6月,《大鬧天宮》在巴黎上映時,12家影院聯合首映,僅一個月時間,觀衆達10萬人次。法國報紙稱它是“動畫片真正的傑作”。

然而等到1988年,開放的商業化年代來臨,上海美影廠大批原畫師南下,去到深圳,爲外國製片廠繪製畫稿。生產力的下滑,讓上海美影廠開始進入轉型的陣痛,逐漸放棄需要大量人力創作動畫電影,轉向動畫連續劇。

動畫組的《黑貓警長》和剪紙組的《葫蘆兄弟》,成爲上海美影廠最後的輝煌。

技術帶動市場

從2000年開始,日美動畫作品大肆佔領市場,國產動畫無論從創作風格還是故事內核都開始偏向西方。迪士尼式快節奏商業劇成爲主流,曾經藝術屬性濃厚、充滿中國特色的動畫片,逐漸消失在熒幕中。

就如同《中國奇譚》的總導演陳廖宇所說:“中國動畫這鍋湯熬到80年代中期,就被徹底倒掉,甚至連鍋都扔了。”

國漫式微,美國日本爲首的動畫公司卻加大籌碼,加速掠奪國內動畫片市場,開始以免費戰略向國內“傾銷”。很多知名企業不僅不收放映費,還常給各大電視臺倒貼廣告,一時間各大電視臺黃金時間都是日漫美漫的天下。

國產動畫連續受挫,一瀉千里,大量動畫公司被迫轉向代工,技術一年比一年逐漸落後。就連上海美影廠也開始承接國外動畫片的外包代工。

80後90後一代人的童年與青春,不再是揮舞金箍棒的孫悟空,而是各式各樣的日漫美漫。

2008年,廣電總局規定:“全國各級電視臺所有頻道不得在17:00-21:00播出境外動畫片。”同時,在政策利好的扶持下,給予動畫公司每分鐘1000-3000元不等的補貼,國漫終於迎來了難得的喘息之機。

來自杭州的玄機科技,在2007年推出《秦時明月·百步飛劍》再次讓國漫重現片刻的輝煌。不僅在全網迅速突破10億次點播量,版稅費用也隨之水漲船高:從第一部《百步飛劍》的幾十萬,到第四部《萬里長城》時,五家平臺同時競標,最後創下單部1200萬元的國內動畫版權採購費紀錄。

但比起注重中國美學和內核的前輩上海美影廠來說,玄機科技更注重動畫技術的升級,動態捕捉、卡通渲染、毛髮細節等先進動畫技術在國內大開先河。

《秦時明月》的盛行給國漫注入一針強心劑,空窗期二十多年的國漫市場來了一波大爆發。

若森數字推出的《畫江湖》、騰訊動漫推出的《狐妖小紅娘》、艾爾平方推出的《鎮魂街》、閱文集團與企鵝影視聯合推出的《全職高手》等作品都引來收視狂潮,讓國漫市場達到前所未有的井噴。

不光動畫連續劇,近些年動畫電影也出了很多扛鼎之作,自2015年的《大聖歸來》開始,在票房50.36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後被推向了高點,又連續誕生了16.03億票房的《姜子牙》、5.8億票房的《白蛇2》和5.75億票房的《大魚海棠》。

票房喜人帶動着背後的製作公司水漲船高,目前具有領先位置的頭部動畫公司分別是:手持《哪吒》《姜子牙》等爆款的光線彩條屋;打造了《白蛇》系列、《新神榜》系列的追光動畫;以及憑藉《熊出沒》系列在國產動畫電影票房榜前十佔據5個位置的方特動漫。

觀衆們見證過國產動畫電影創下不可思議的票房奇蹟,開始對國漫抱有更高市場預期。

大量資本入局

根據艾瑞諮詢報告:2022年中國在線漫畫市場規模將達到56.1億元,2022年中國在線動畫市場規模將達到285.8億元;而頭豹研究院根據目前逐年增長的泛二次元消費者規模,預測到2025年,中國動漫製作行業市場規模可達6408.7億元。

國漫市場之大,足以吸引不少資本入局。

從2009年開始,騰訊、網易、微博、今日頭條等大廠紛紛先後成立獨立App向動漫領域擴張。然而等到2018年,漫畫行業進入洗牌期,多家漫畫平臺依次暴雷,欠薪、砍作品、倒閉。

有人退出,就有人入局。2018年年底,嗶哩嗶哩旗下的嗶哩嗶哩漫畫正式上線,先是收購網易漫畫,又在2022年收購老牌漫畫平臺“有妖氣”。憑藉與生俱來二次元屬性,後來居上的B站正式成爲僅次於騰訊漫畫的第二極。

可是,市場的火爆,就意味着國漫真的崛起了嗎?答案可能不盡如人意。

國家廣電總局發佈的2022年全國重點網絡影視劇上線備案登記,在2022年涉及動畫的作品共有222部。但在這兩百多部動畫片中,有177部爲動畫作品的續集。

八成以上的作品都是續集,這也代表着國漫的重心已經不再是原創內容的製作,而是IP的長線打造與運營。

同時,這些國漫大多爲網絡小說改編,例如:《冰火魔廚》《大王饒命》《斗羅大陸》《鬥破蒼穹》《凡人修仙傳》《九州縹緲錄》《武動乾坤》等。

比起曾經的《黑貓警長》和《葫蘆兄弟》,現在國漫越來越多的內容都是改編小說,漸漸成爲網文市場的附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