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杨燕(左)入户巡诊。

“张孃,您不发烧了吧,高血压药要正常吃哦!”“李叔叔,您肠胃不好,吃年夜饭别喝酒啦。”除夕日17时30分,安宁市禄脿街道北冲卫生室村医杨燕给村里的18名重点关注对象一一打电话确认健康状况后,挎上小药箱,骑着摩托车爬坡翻山,向4公里外的家里奔去。

“真香!”丈夫和儿子已经张罗好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忙到现在才回来,要是我身体好,能给你搭把手就好了。”杨燕68岁的母亲刘爱云心疼不已。

2002年1月19日,在北冲村当了31年村医的刘爱云,在病退时把接力棒交给了女儿:“以后乡亲们的健康要你来守护了。”

“7点了,燕儿,去卫生室守着吧,我们来收拾。”刘爱云看了看墙上的时钟,催促杨燕赶紧返回卫生室。

“除夕夜,娃娃们放鞭炮容易炸伤手,老人们过年吃多了容易积食。今年春节情况特殊,疫情防控任务重,要特别盯着重点人群。”刘爱云不停交代着。杨燕说:“退下来20多年了,妈妈一直把村里人的健康挂在心上。”

在母亲的催促下,杨燕和爱人背着药箱骑着摩托车回到卫生室,围着火炉烤起豆腐,在卫生室的电脑前等候兔年春节联欢晚会。

19时30分,杨燕的手机响了。“杨医生,我爸爸可能发烧了,他不想去医院,说不吉利,只能请您来看看。”

“我过来瞧瞧,你爸爸年纪大了,还有高血压,马虎不得。”杨燕一边说着一边拿起药箱,把降压药、退烧药、血压计、体温计一一带上,发动摩托车,往大栗树村周大爹家赶去。

室外气温只有零下2度,4公里的路程,杨燕在起伏的乡村小路上骑了20多分钟。

“大爹,先量个体温,测个血压。”“体温38.7度,血压正常。”杨燕舒了一口气,“这是退烧药,一天吃两次,今晚吃一次就可以了,降压药千万不能断呀。”

离开周大爹家,杨燕又回到卫生室。

除夕夜守在卫生室,是妈妈传下来的传统。母女接力,守了52年。

杨燕说,“我是在卫生室长大的。小时候,妈妈常带着我出诊,乡亲们都非常尊敬妈妈。我就想长大后也当医生,像妈妈一样。”

21年来,杨燕守护着北冲村10个自然村1174名村民的健康,更是180名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其中年纪最大的患者有92岁。21年来,杨燕跑遍了村里每一条小道、每一户人家,距离最远的红坡村有7公里。

远方,传来阵阵迎新的鞭炮声。“只要身体允许,只要村民们需要,我会一直坚守下去。”杨燕说。

本报记者 党晓培 陈飞

见习记者 王世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