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伊始,受到去年多家加密機構破產、倒閉等影響,多國監管機構先後發聲。

當地時間1月3日,美聯儲、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與貨幣監理署(OCC)發佈聯合聲明,強調加密資產相關風險不能轉移到銀行系統。

外媒1月17日報道,日本金融廳戰略發展和管理局副局長Mamoru Yanase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日本金融監管機構正敦促美國、歐洲以及其他地方監管機構以對待傳統金融機構的方式來監管加密貨幣

1月18日,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年會的小組討論上強調,目前最大的挑戰來自非銀機構,應從加密貨幣着手儘快出臺非銀機構監管措施;新加坡國務資政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在會上進一步指出,無論是加密貨幣領域還是傳統金融,相關部門都必須監管其中的洗錢等行爲。

歐科雲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蔣照生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2022年一系列安全事件和暴雷事件的發生,正催生更強有力的加密監管。

擁抱合規成爲加密行業良性發展的必選項

2022年,伴隨着多家機構暴雷,流動性危機頻現,加密行業進入寒冬。

去年5月,號稱“幣圈茅臺”的LUNA幣項目崩盤。同年7月,幣圈對沖基金三箭資本(Three Arrows Capital)、加密借貸平臺Celsius Network與Voyager Digital等接連申請破產。直至2022年年末,頭部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加密對沖基金Alameda Research、加密貨幣借貸平臺BlockFi均相繼破產。

“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尤其是過往對加密資產友好度較高的,在2022年之後都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應對虛擬資產創新背後的風險與挑戰。”蔣照生認爲,對於加密機構而言,監管重要性正進一步凸顯,擁抱合規將成爲行業良性發展的必選項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執行主任於佳寧向澎湃新聞分析稱,未來全球加密資產市場將走向主流化、合規化、機構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2023年,各國加強監管加密貨幣領域是必然的。“從全球範圍內看,加密資產行業的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其特徵、應用、風險和挑戰還在不斷演變中。由於加密市場風險遠遠大於合規的傳統金融市場風險,因此各國監管收緊對加密資產的監管力度,保護本國投資者的資產安全以及防範金融風險極爲必要。”

事實上,各國加強監管加密行業,既可以在技術創新和新數字機遇中尋求平衡,也能有效規範加密資產市場行爲。

一位加密貨幣觀察人士向澎湃新聞表示,加強監管有利於增強投資者信心,也會有利於傳統資金和人才的流入。特別是一些傳統機構投資者,也需要一些合規合法的工具入場加密行業。

各國加密監管政策的差異可能導致不法分子投機

值得注意的是,各國不同的加密監管政策可能導致一些不法分子投機。上述加密貨幣觀察人士指出,不法分子可能利用監管的差異,以及區塊鏈上快速轉移價值的特性,在一個對加密資產比較寬鬆友好的地區,對禁止加密資產地區的用戶進行詐騙。

2021年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10部門發佈《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境外虛擬貨幣交易所通過互聯網向我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同樣被定性爲非法金融活動,參與虛擬貨幣投資交易活動存在法律風險。

“儘管《通知》發佈後,大部分加密交易所都停止了中國用戶的使用,但依舊還有許多公司在海外開設交易平臺,併爲中國用戶提供服務。本質上這就構成了非法金融活動。”於佳寧說道。

目前,各國對加密牌照的申請要求並不一致。部分國家和地區對加密機構財務狀況、合法收入來源、分割管理客戶資產、財務彙報及披露、預防市場操縱及違規、預防利益衝突等方面都有詳細要求,有些地區則相對寬鬆。

於佳寧提及,此前暴雷的加密貨幣交易所FTX,總部最早設定在香港,當時香港地區對於加密資產交易平臺的監管相對寬鬆。隨着2019年11月香港證監會發布《監管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立場書》和《香港證監會發布監管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發牌照條款和條件》,對香港加密資產交易平臺進行監管後,FTX總部遷移到巴哈馬,巴哈馬的監管環境相對更寬鬆。

“FTX並未將用戶資金存放於獨立分離的賬戶中,甚至挪用近百億用戶資金交於Alameda Research進行交易並出現大額虧損,最終資不抵債出現償付危機。”於佳寧說,“FTX宣告破產後,相較於FTX在美國等擁有合規牌照的地方設定了獨立的實體公司(FTX.US),因此可以正常賠付,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用戶很難獲得資金保護。”

加密領域能否實現全球監管?

去年12月,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主席Mark Branson呼籲對加密行業進行全球監管,以通過全球性的解決方案來確保金融穩定性。“加密貨幣之春可能會在加密貨幣之冬後到來。但加密貨幣之春最終會與傳統金融體系聯繫在一起,因此需要加強監管。”

於佳寧認爲,由於國情和各國複雜金融背景的存在,各國並不能針對加密資產的監管建立完全統一的加密監管規則。“在一些特定領域,各國統一的加密監管規則或許可以實現。例如,制定和執行加密領域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根據加密資產對應的業務本質進行分類,並將其納入現行監管框架,明確所應適用的監管標準等。”

在制定監管政策時,如何給加密資產定性顯得尤爲關鍵。上述加密貨幣觀察人士強調,2023年各國還會繼續呼籲加密貨幣監管,但難以推出行之有效的具體政策,主要就是加密資產的屬性和類別還未定性,無法具體套用現行監管辦法。

另一方面,於佳寧指出,由於加密貨幣存在匿名、去中心化、全球流通等特性,利用加密貨幣進行犯罪,相對於傳統犯罪更不易被發現和追蹤,再疊加國際管轄障礙等難題,導致對加密領域的全球監管始終較爲困難。

“從歷史來看,金融市場的監管體系就是一次次暴雷積累而形成的。”上述加密貨幣觀察人士表示,如果要統一建立加密監管規則,需要加密產業繼續發展壯大,對現實世界產生較大影響,並且各國都能清晰看到加密產業的發展方向,確保政策不會壓制創新。“就好比2008年金融危機後,各國才統一對銀行的監管進一步升級。”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