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2023:直面新挑戰|聚焦全球通脹走勢:通脹峯值與利率水平或高於當前預測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施詩 上海報道

近期通脹似乎已經見頂。展望未來,通脹是否將繼續回落?2023年哪些因素將影響通脹的表現?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專家們的觀點。

連線嘉賓:芝商所首席經濟學家兼董事總經理Bluford Putnam、惠譽評級首席經濟師Brian Coulton、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總監布思哲、瑞銀資產管理全球投資總監Barry Gill。

通脹正在回落 短期內不會攀升

《全球財經連線》:近期數據顯示美國通脹似乎有所緩解,你對通脹的預測是什麼?何時能達到美聯儲的目標?

Bluford Putnam:通脹在2022年6月達到峯值,現在確實正在回落,但通脹不會直線下降,過程中會有一些波動。基本上所有推升通脹的原因都在慢慢得到解決,疫情期間我們購買了更多商品,商品需求上升,導致價格上漲。但美國的疫情高峯已經結束,大家又開始外出就餐和旅行,因此疫情因素已經消除。政府出臺了規模 3 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措施,這不會再發生了,美聯儲已開始加息並停止購買資產。所以導致通脹爆發的因素的確已被移除,但通脹一旦爆發,就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因此需要有耐心。

《全球財經連線》:通脹會在短期內再次攀升嗎?爲什麼?

Bluford Putnam:我不認爲通脹會再次攀升,可能某一個月它會上升一點,但這只是數據上的波動。美國的房價已經對美聯儲政策做出了反應,抵押貸款利率已經翻了一倍多,所以房地產市場正在降溫,房租正在下降。社交媒體、金融等行業的某些領域已開始裁員,但是服務行業,比如旅遊、餐飲等情況較好。總的來說,我們非常確定通脹確實在下降。

美國通脹仍難以回落至2%

《全球財經連線》:你怎麼看全球的通脹前景?

布思哲:確實,我們會看到通脹在2023年有所下降。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我們不認爲歐美髮達市場的通脹會回落至接近央行目標的水平。我們預計到2023年年底,美國的通脹率可能在3%左右,這顯然依然高於美聯儲的官方目標。這就是央行所面臨的真正挑戰。當經濟衰退出現,且通脹仍高於央行目標時,央行不一定會迅速地降息以提振經濟。市場很多人都在討論,美國經濟衰退至少會是相當溫和的。風險在於經濟衰退可能比預期的更爲嚴峻,因爲在2022年經歷瞭如此大規模的緊縮後,央行可能比通常更不情願地放鬆貨幣政策。

《全球財經連線》:美聯儲在通脹問題上曾判斷失誤。美聯儲是否會再次誤判美國經濟?

布思哲:在目前的環境下,我非常同情現在的央行。我認爲當前的局面是我工作以來未曾見過的。通脹只是暫時的,這樣的話說起來非常容易,但顯然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比大多數人想象中要持續更久的問題。央行非常擔心上世紀70年代曾發生過的事情。當時他們過早放鬆貨幣政策,但通脹趨於穩定後又再次走高,因此他們不得不大幅收緊政策。我認爲發生政策錯誤的風險可能超過50%,因爲很可能會出現經濟衰退。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我很高興我現在不是在央行工作,因爲他們現在的工作比我所做的要難得多。

通脹峯值與利率水平或高於當前的預測

《全球財經連線》:近期,多國通脹逐步開始回落。這是否意味全球通脹已經在2022年第四季度見頂?

Brian Coulton:對美國、英國而言,通脹可能已經見頂。食品價格通脹可能正在逐步放緩,能源價格通脹即將放緩。隨着許多製造業供應鏈的壓力開始緩解,全球商品通脹已經逐步放緩。不過,對於歐元區而言,受能源危機與天然氣危機影響,這一輪通脹的峯值或尚未出現,預計將於2023年第一季度出現。因此,全球範圍內通脹可能已經見頂,但歐元區通脹可能繼續在高位運行一段時間。

《全球財經連線》:你曾指出,多數央行忽略了勞動力供需失衡。那麼2023年勞動力市場前景如何?

Brian Coulton:就目前而言,歐洲與美國的勞動力市場依舊錶現強勁。我們可以將其描述爲勞動力市場形勢緊張,其特點是失業率處於歷史上極低水平,就業增長依舊可觀,特別是職位空缺數量與失業人數的比例非常高。這不僅對薪資構成壓力,也是央行面臨的問題。 如果仔細觀察驅動核心通脹率的潛在因素,服務業通脹與薪資增長是關鍵因素。因此,展望2023年,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與歐美央行繼續加息的疊加影響將傳導至消費端。預計2023年年中,勞動力市場也將受到影響,就業呈負增長,失業率開始攀升,最終將加劇薪資通脹的壓力。

《全球財經連線》:如果薪資持續攀升,工資—物價螺旋上升會帶來什麼風險?

Brian Coulton:我認爲這是央行擔憂的核心問題。影響企業成本並最終決定企業商品和服務定價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人力成本是一個巨大的考量。如果人力成本相對於通脹目標上漲過快,那麼即使2023年通脹有所回落,也難以回落到美聯儲設定的2%的目標。如果美國與歐洲的勞動生產率約在1%—1.5%之間,那麼名義工資增長率的可持續水平應該在3%左右。但是,當前美國名義工資增長率約爲7%,英國爲6%, 歐元區爲5%,這項數據依舊過高。如果薪資增長幅度仍維持在這一水平,那通脹峯值與利率水平可能高於當前的預測。

很多結構性因素推升通脹

《全球財經連線》:美國通脹已經降至今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有分析人士指出,服務通脹將代替商品通脹成爲推動通脹的主力,你怎麼看?通脹究竟會走向何方? 

Barry Gill: 通脹的情況可以分爲週期性和結構性兩種,目前大量證據表明, 由於供應鏈的瓶頸正在消除,以及油價回落等因素,從週期性來看通脹正在放緩,所以毫無疑問,通脹正觸頂回落。

但重要的是長期來看通脹的前景如何,我認爲這並不理想。從結構性來看,有六方面因素在推升通脹:人口、政治、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供應鏈以及地緣政治,其中最顯著的就是人口。儘管在今後的許多年裏,市場可能會被衰退擾動,但這些因素的相互結合,將使得通脹成爲此後市場的主要特徵。

從投資者的視角來看,我們花了20年的時間專注於增長,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應該關注通脹的威脅。

《全球財經連線》:對美國緊張的勞動力市場或推動工資強勁增長的擔憂持續存在,事實上最近的就業報告顯示,美國失業率仍保持在3.7%的較低水平,你怎麼看美國的勞動力市場以及工資-價格螺旋的風險?

Barry Gill: 從2021年開始,美國工作崗位數量與勞動力供給之間的差距,達到了自1973和197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是十分不常見的,而正是這一因素催生了基於工資的價格上漲的壓力。

這種壓力正在觸頂回落,因此短期內我們沒有工資-價格螺旋上升的風險。但長期來看,想要消解這種壓力取決於很多因素,雖然美國經濟會有一定程度的降溫,但全球經濟不一定,所以單從這一點上無法判斷其後續走勢。

由於大流行時期的一系列刺激經濟的舉措,美國消費者還有一些儲蓄,不過我不確定人們如何支配這筆錢,是花掉它們,從而回歸正常的儲蓄率,還是留作備用?我們不得而知。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回顧過去的40年,資本回報率始終穩步超過勞動回報率:在經濟這塊“蛋糕”上,資本回報率一直在結構性上升,而勞動回報率一直在下降。而現在,我們正處在轉折點上,未來勞動力將佔據更多的“蛋糕”份額,這將導致通脹的長期粘性,這也正是我前面提到的“人口”因素。

因此我們對短期內的工資-價格螺旋上升並不緊張,而是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更加關心更持久的工資通脹。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節目嘉賓意見僅代表本人觀點。)

策劃:於曉娜    

監製:施詩

責任編輯:杜弘禹 和佳 趙越 李依農

製作:郝佳琪

設計:林軍明

新媒體統籌:丁青雲 曾婷芳 賴禧 黃達迅

海外運營監製: 黃燕淑

海外運營編輯: 張然 唐雙豔 吳婉婕

海外商務合作: 黃子豪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作者:施詩 編輯:和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