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京日報

春節期間,我市緊密型醫聯體守護基層農村百姓健康

雙向織密救治網,當好健康“守門人”

江寧醫院呼吸科值班醫生、護士正在查房,爲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江寧醫院供圖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集體採寫

疫情防控新階段後迎來的首個春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農村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的第一道防線。我市基層醫護工作者們堅守崗位,默默守護着百姓的平安健康。小病去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疑難重症通過綠色通道轉診去綜合醫院就醫;病情穩定後還可回家門口康復治療……上下聯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讓農村百姓在家門口就有“醫”靠。

基層醫療24小時護航,市民隨時可“尋醫”

“老爺子,放輕鬆,舌頭伸出來我看下。好的,胳膊伸出來,我再把把脈。”正月初五,高淳東壩中心衛生院中醫診室內,該院副院長、副主任中醫師凌啓雲正在幫75歲的村民邢大爺進行診斷。“沒什麼大毛病,老爺子有點傷風感冒,喫點感冒藥就行。近期呼吸道疾病高發,還是要多注意保暖防護。”仔細診斷後,凌啓雲告訴患者家屬。

春節期間,堅守在基層“醫”線的不僅凌啓雲一人。凌啓雲告訴記者,爲了守護百姓健康,不僅衛生院不停診,門急診、住院、發熱診室等部門都堅持24小時值班值守,轄下11個村(社區)衛生室也安排人照常上班。

春節返鄉潮帶來的人員流動,給基層農村地區的醫療機構提出更高要求。我市第一時間對醫療機構門急診進行統籌調整,除了全市二級以上醫院門診加大呼吸科、重症醫學科、感染科、心內科、神經內科等科室的醫療力量調配,確保市民可及時就醫外,基層醫療機構同樣“不打烊”,護衛百姓健康“不停診”,滿足市民家門口的就醫需求。“同時,全市還強化涉農區重點人羣服務,加快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接診能力,組織醫療資源下沉到農村地區,加大發熱、止咳、解痛類藥品儲備,推進基層發熱哨點建設。”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拍CT、氧療、輸液、用藥……記者採訪中發現,春節期間,不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除發熱診室、急診之外,春節期間更開設了全科、內科、放射科等門診,加強了藥品供應,家庭醫生24小時線上給予醫療解答、用藥指導服務,奮力兜牢“網底”,讓市民隨時可“尋醫”,當好基層健康“守門人”。

線上培訓、線下巡診,織密醫療救治網

“這段時間以來,我們一直與轄區內醫共體核心醫院(浦口區中心醫院、浦口區中醫院)建立業務對接,他們對我們的業務進行指導培訓,還會組織線上課程,主要內容包括陽性患者治療方案、中醫調理、康復期注意事項等內容。”剛結束24小時的值班,浦口區湯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包守麗醫師告訴記者,春節期間,除了堅守門診外,她沒落下各種培訓和業務交流,並通過建立屬地主責的醫療救治小分隊,對重點人羣加強聯繫,確保做好健康管理工作。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農村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的第一道防線,我市努力推進優質資源下沉,爲基層“造血”,全方位提升一線醫療水平。浦口區湯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書記王紅梅告訴記者,在浦口區醫共體建設下,該中心與上級醫院積極對接,做好識別、診斷、轉診等流程機制建設,通過建立基層轉診患者的“三優”(優接診、優檢查、優住院)綠色通道,對於高齡合併慢阻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感染者,第一時間進行轉診,確保羣衆能夠及時得到救治。

線上培訓、線下巡診,針對農村薄弱環節,春節前,我市下發“加強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務工作”相關實施方案,暢通區—街鎮—村(居)轉診通道,補齊農村疫情防控短板。此外,市衛健委成立醫療救治工作專班並組建醫療救治專家組,加強巡診會診、診療方案培訓、區域協同聯動等。

“專家組進行一對一指導,並每週至少兩次前往分片包乾醫療機構,進行查房巡診,春節期間仍不停診。”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之後,我市迅速建立片區分工管理指導機制,根據醫療資源分佈、地理位置距離等因素,將全市劃分爲4個片區。各片區內,設立片區長和聯絡員,嚴格落實“日調度、日報告”制度,實時、動態更新重症患者病情,建立健全幫扶機制,暢通市、區兩級轉診合作。

雙向轉診康復治療,家門口有“醫”靠

“我和兒子商量好了,決定1月31日起轉診至家門口一家醫療養老機構‘瑞芝康健’進行康復治療。”昨晚,74歲的匡老先生樂滋滋地告訴自己的主治醫生——江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師費凡,“轉診到家門口醫院治療,離家近了,心情更好了!感謝您這些天特別是春節期間對我的治療和照顧!”

“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醫聯體內基層醫療機構逐步完善醫療資源,提高患者的篩查和診療能力後,分級診療的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出基層醫療機構的積極性,雙向轉診工作也陸續在各區基層醫療機構有序開展。匡老先生就是這個春節裏,江寧醫院與區域基層醫院構建雙向轉診醫療服務模式中“向下轉診”的案例之一。

2022年12月29日,匡老先生被兒子送到江寧醫院就診,當時老人病症表現爲咳嗽、咳痰、胸悶、氣喘等,血氧濃度指標僅有85%,被接診醫生診斷爲“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重症”,需立即住院治療。入院後,經過24小時經鼻高流量氧療,實施俯臥位通氣,施用抗病毒、抗感染藥物等一系列治療後,1月13日,匡老先生CT複查顯示“雙肺感染較前有吸收,缺氧狀態有改善”,病情趨於穩定。

正月初一早上,費凡和往常一樣對病區86例住院患者進行每日例行查房。“恢復得不錯,再過兩天,您就可以轉診到家門口醫院了。”巡查到1牀匡老先生時,費凡告訴老人。

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之後,江寧醫院充分發揮區域內唯一一家公立三甲醫院技術指導中心的作用,積極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醫聯體內形成業務聯動機制。“按標準,向下轉診的基層醫院須具備基礎醫療設備和能力,且要有醫生和護士進行突發狀況處理等。一般來說,醫院會向患者推薦轄區‘結對’的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若患者自行選擇其他醫療機構也可,只需符合上述標準即可。”費凡告訴記者,瞭解過匡老先生所說的機構資質後,他便開始準備老人出院病例及雙向轉診單等。

“轉診後,您還需繼續進行接續性治療,氧療不能斷,同時一週後需進行血常規生化複查、一個月後需複查胸部CT等。”他提醒匡老先生,同時他也在備忘錄中提醒自己對匡老先生進行定期回訪。

記者 王婕妤 王懷豔 劉全民 魯舒婷

通訊員 王栩 楊暘 孔淑珍 高明浩 邢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