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湖州籍大學生新春懇談會”現場張劍攝

中新網湖州1月27日電(記者 施紫楠)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地處長三角,面對周邊一線城市“虹吸”,浙江湖州深諳人才之重要性,深入實施人才強市、創新強市首位戰略。

相繼出臺“人才新政4.0”“博士雙創新政”等系列政策;提出打造“青創新城”戰略目標……近年來,湖州全力打造“低成本創業之城,高品質生活之城”,正激盪一池“人才活水”。

以城市之名、赴人才之約。“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來湖州成就美好人生”,已不僅是湖州的引才口號,更成爲人才來湖州後的真實寫照。

“引育留用”廣聚賢才

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來,湖州堅持產才融合,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實施更精準的招引模式,推動本土高校畢業生留在湖州和湖州籍畢業生返鄉,在人才引育上下狠功夫。

眼下,該市全國引才版圖已初具雛形:2022年新增合作聯盟高校103所,覆蓋高校學子50餘萬人;遍佈全國的“大學生雲市場”引流青年人才30餘萬人,年招引大學生及博士10.6萬人。

作爲土生土長的湖州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在讀博士生胥嘉政直言,“能吸引我就業或創業的城市特質,是能讓我充分發揮專業所長,充分施展才華,爲社會創造價值。”

胥嘉政直言,湖州推進高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典範城市的規劃,囊括“生態、科研、時尚、文化”等多種要素,並將之作爲發展新經濟的重要引擎,“當高科技新興行業地域性地集聚,對產業升級、人才引進都能形成良好的相互促進。”

化綠水青山爲金山銀山,湖州人向來有着“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創新精神。1月27日,農曆大年初六,一場“湖州籍大學生新春懇談會”舉行,以更大力度推動大學生就業創業。

“一直以來,湖州十分重視人才、渴求人才、禮敬人才。”懇談會上,湖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委人才辦主任徐仲儀介紹,2023年,該市正式面向全球公開招引100名緊缺急需專業博士研究生。

100個崗位中,市直機關事業單位50個,區縣機關事業單位、市屬國有企業各25個,崗位涵蓋發改委、經信局、城投、產投等,面向產業經濟、資本運作、金融財務等緊缺急需專業領域。

對於招引的人才,該市注重人崗相適、加強分類培養、暢通交流渠道、加大選用力度,打造全週期培養體系,全力助其成長成才。

對此,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吳子豫深有感觸。3年前,她回到家鄉湖州成爲一名選調生,前往基層的廣闊天地做一朵奔湧的“後浪”。

“工作第一站,我來到湖州市委辦公室綜合二處實踐鍛鍊,學習向上‘接天線’的本領;如今,我紮根南潯區南潯鎮輯裏村‘蹲苗’歷練,踐行向下‘接地氣’的初心。”吳子豫說,在湖州,她體驗了最獨特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手可摘星辰,腳可踏山川,也正成爲湖州培養人才最爲生動和浪漫的註腳。

“湖州籍大學生新春懇談會”現場 張劍 攝

築牢“智巢”引鳳來棲

開展“百名頂尖人才領軍人才大落地”“百個人才項目大招引”行動;舉辦“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系列城市推介會、“南太湖人才周”等活動;深入實施“東進南拓西聯北擴中優”大學生招引工程……

眼下,隨着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各地人才正紛至沓來。分析背後原因,湖州始終注重效能推進載體建設,人才平臺實現賦能升級。

“當前的湖州,正努力栽好‘梧桐樹’、唱好‘雙城記’、當好‘店小二’,以最大誠意召喚青年人才來湖幹事創業。”懇談會上,湖州市委書記陳浩的話語鏗鏘有力。

陳浩認爲,施展才華、綻放青春,需要合適的舞臺。近年來,湖州致力於爲廣大青年才俊搭建良好的幹事創業平臺,打造“城”“池”“產”“研”“創”五大載體。聚焦青年創業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化要素供給全力謀劃打造的“青創新城”,成爲其一。

對於“青創新城”建設,該市給出三年目標:計劃到2025年,新認定青創空間30家以上,引進青年人才15萬人,新增青創項目5000個以上,建成青創學院6家。

“我們發佈的‘青創新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爲廣大青年人才打造‘近悅遠來、流連忘返’的溫馨港灣。”正如陳浩所言,“奮鬥不必去遠方,湖州就是好地方。”

看到湖州的發展和政府的誠意,南京大學醫學院博士施雪霏於2015年義無反顧地回到家鄉,成爲建設家鄉的一份子。這幾年,她深切感受到湖州的變化,尤其是在人才引進、人才培養方面。

“平臺是提高創新實踐能力、提升創新水平的重要載體。”施雪霏直言,近幾年湖州通過“佈局基礎設施、建設科研園區、搭建成果轉化平臺”等措施,爲已經安家在湖州的人才提供了很好平臺。

施雪霏表示,用人單位制定的相關激勵政策也充分調動了主觀能動性,在人才項目申報、進修、博士後進站等方面進行政策傾斜,鼓勵青年俊才進行進一步提升,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才培養氛圍。

據悉,2023年,湖州將新建青創空間6家,引育青創項目1000個以上;深化“東進南拓西聯北擴中優”大學生招引機制,全年計劃引進大學生9萬人。

入微服務“近悅遠來”

全心全意服務人才,湖州向來不留餘地,不留死角。

2019年,該市便成立長三角地區首個人才發展集團,在人才投資、培訓、服務等方面下足功夫,緊扣需求破解“關鍵小事”,竭盡所能打消人才在湖州工作生活的後顧之憂。

湖州官方授予的“人才創新鼎”和“湖州市引才大使聘書”,一直被浙江宜可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車磊放在辦公室的顯眼位置。

“不少地方的人才政策都聚焦廠房和資金,湖州在此基礎上則更具‘人情味’。”車磊介紹,企業最困難時,市、區兩級聯動以信用質押方式注入資金,駐企輔導員的幫助也讓他得以全身心投入創新研發。

“人才服務常做常新”,是湖州始終遵循的理念。

落實“湖九條”“湖十條”“人才新政4.0”等政策;制定出臺《2022年度湖州市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計劃實施辦法》、“博士雙創政策”實施細則等政策辦法;持續完善大學生就業創業各類補貼兌現機制流程……

2022年,該市落實大學生等各類人才補貼補助10.1億元。

作爲受惠的一份子,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博士陳翔深切感受到了家鄉人才政策機制的不斷健全。

“‘湖十條’的發佈對於構築科技創新高地、厚植人才創業沃土、夯實產業創強基石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陳翔直言,該市引進國際國內科研院所、實施“南太湖學者”計劃等舉措,不僅給科研人員提供了大量工作機會,也讓其對未來的科研環境充滿信心。

讓人才找到家的感覺、感受家的溫暖;真幫人才解決問題、幫人才解決真問題;建立一套管用機制、強化制度剛性執行……

聚焦人才創新創業痛點難點,湖州在浙江率先建立人才懇談機制,每週三晚上舉行人才懇談會,截至目前已舉辦24期,服務人才185人,收集各類事項和建議371件,滿意率98.4%。

“我們把懇談會作爲解決人才問題、優化人才生態的重要載體,對問題進行項目化交辦、專班化運作、閉環化跟蹤,確保件件有着落,推動在湖人才的幸福感、歸屬感。”湖州市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說。

“深種芰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眼下,快與慢、新與舊、外與內正在湖州實現更好的交織共融,人才在此,將尋覓到人生不同的意義與樂趣,看見中國不同的美麗。(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