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黑龍江日報

諮詢、靜點、吸氧、線上指導……“陽過”“陽康”們深刻感受到社區醫院的重要性,希望進一步完善社區醫療機構功能,爲居民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築牢家門口的“醫”靠

居民在羣力家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診治。

□文/攝 本報記者 莫麗萍

“高燒39,心跳120,半夜11點半,給家庭醫生打電話,居然接了!”

“一家三口都陽了,在社區醫院開的藥,既便宜又有效!”

“我家老人,血氧90%,多虧及時到社區醫院吸氧,才轉危爲安……”

去年底防疫“新十條”出臺後,全國各地出現了第一波疫情高峯,哈爾濱一些“陽過”“陽康”,以及目前少數“正陽”的居民,在經歷了人生從未曾有過的“陰陽”轉換後,無不慶幸自己及時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親密接觸”,也就是居民口中說的“社區醫院”,他們由衷感嘆並呼喚:一定要築牢家門口的“醫”靠!

“沒想到,家庭醫生半夜接電話了!”

元旦剛過,家住羣力家園的王女士便深感身體不適,她知道自己“中招”了,心亂之下喫了一種消炎藥,誰知服藥後心慌、噁心、嘔吐猛烈襲來……

藥物過敏?後果會怎樣?要上醫院嗎?各種疑問在王女士頭腦中盤旋,這時已是半夜11時30分,她忽然想起前幾天媒體公佈的社區家庭醫生24小時電話,抱着試試的想法,按響了手機號……

“是張醫生嗎?”“我是!……”聽到對方回答,王女士忽感遇到了“救星”,一番諮詢後,情緒穩定下來,心裏有了底兒。

王女士口中的張醫生,是羣力家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醫師張建偉,他是3個社區的家庭醫生。“不僅疫情期間,平時我也是24小時開機,隨時隨地接聽居民的求醫問診。”張建偉告訴記者。

2017年羣力家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時,張建偉就成爲了這裏的醫生。他每天接到的電話、微信諮詢,不計其數。僅1月3日至11日間,就接到諮詢電話131個,微信問詢190人,還未包括微信羣、單位固話回覆和接聽的。

去年12月24日,哈爾濱市多地陸續公佈了家庭醫生團隊的聯繫方式,爲居民提供健康諮詢、用藥指導等服務,深受居民歡迎。

血氧低不用怕!社區就有氧療點

“吸氧是目前居民的主要需求之一。”曲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寧寬告訴記者 。

1月6日以來,哈爾濱市松北區、南崗區、香坊區等陸續公示了基層醫療機構氧療點的具體地址、聯繫電話,以及收費標準,可謂是雪中送炭。血氧低的患者,得以安全度過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險期。

曲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了多個血氧儀,有需求的居民可前來監測;同時,他們還爲轄區內的重點人羣發放了12個血氧儀。當居民自測血氧低於93%,或自感胸悶氣短時,便可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診療並預約吸氧。

該中心護士長李健告訴記者:“中心配備了兩個醫用氧氣桶,可同時接待2人吸氧,1月6日至12日,共有60多人在醫護指導下吸氧,年齡從30至70多歲的都有。”

9日一上班,該中心來了一位40多歲的單女士,自訴新冠病毒感染後夜間偶感胸悶,氣短,睡眠不佳,一測血氧,92%!醫囑先吸氧。一小時後,血氧升爲96%,連吸兩天後,達到了99%。她對護士說:“在媒體上看到社區醫院有氧療點,沒想到轉陰後胸悶氣短就用上了。”

據李健介紹:“這些氧氣設備中心早就有,但有些居民不太知道,所以需要時總愛捨近求遠,往大醫院跑,這次媒體公佈氧療點後,到我們這裏吸氧的人一下子就多起來了!”

記者瞭解到,目前不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可爲附近的居民灌裝氧氣袋,便於居民在家吸氧。

今非昔比:“智慧醫療”越來越多!

1月12日下午,在南崗區曲線街道辦事處貴新社區會議室內,超大電視屏幕上,顯示着居家老人的面容和生活狀態。這是“撫慰心靈、助力防疫——貴新社區心理疏導活動”正在進行中。

哈爾濱市委組織部下沉工作隊隊長張伯倫,曲線街道辦事處主任張曉波、副主任張德印,貴新社區書記萬敏,曲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於傑與貴新社區家庭醫生寧寬,共同通過視頻形式,與三位65至94歲的老人進行視頻連線,詢問病情、指導用藥就醫,並進行心理疏導。

爲了解決疫情中重點人羣的實際困難,曲線街道充分利用轄區內的醫療資源與互聯網手段,進行不見面的視頻慰問、諮詢、診療等。老人們沒想到在家裏就能坐享便捷的醫療服務,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濃濃的關愛之情。下線之後,萬敏與寧寬又將居民所需的物資、藥品等,送至老人家中。

在此波疫情中,諸如此類的“家門口”的醫療資源,通過智慧化手段,得以充分釋放和利用。

1月8日,“健康龍江新冠醫療服務”小程序正式上線,着重解決得了新冠怎麼辦和怎麼看病、用藥等羣衆急難愁盼問題。張建偉告訴記者:“患者利用小程序,很方便找到家庭醫生進行電話諮詢。”此外,醫患間使用“微醫”平臺也越發順手,記者看到,凌晨4時,張建偉就在該平臺上陸續接到患者的諮詢,9至12日,短短4天,共接待患者20餘人。

居民企盼:完善社區醫院功能

“從此波疫情中,深切感受到,社區醫院不可或缺,但還應進一步完善其功能。”不少市民向記者反映。記者瞭解到,有些社區醫院因靜點藥品不全等原因,不能滿足病患需求。

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劉醫生認爲:“社區醫院應增加CT、胃鏡、腸鏡,以及住院等設備和功能,居民對此的需求量比較大。”

曲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於傑向記者介紹:“我中心的家庭醫生全部下沉到社區,通過電話、微信、視頻、入戶等方式,一週至少與重點人羣或次重點人羣溝通2次,希望通過早期介入,應用中醫藥特色的防治手段,早期干預,發揮家庭醫生守門員作用,讓居民就近就便就醫,減少重症發生,減輕三甲醫院的負擔。”

在這波疫情中,該中心還主動向重點人羣發放疫情小藥包25個,其中有抗原檢測、退燒藥等,深受居民歡迎。由於該中心爲黑龍江省中醫科學院承辦,爲緊密型醫連體,所以居民預約專家診療、會診,住院綠色通道、分級診療等,都十分便利。

今後如何進一步完善社區醫院的醫療服務功能,以滿足居民更多的需求呢?

哈爾濱市政協委員王崇生認爲,高效調動社區醫院、民營醫院等具備醫療條件的單位,增加發熱門診,倡導就近就醫,對非呼吸科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充實發熱門診人員需要,用於分擔就診壓力。

哈爾濱市政協委員楊曉娣提出,建立三級醫院醫生輪流下沉社區的工作機制,可使年輕醫生相對在三級醫院有更多的鍛鍊機會,同時也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在政策和機制上,給予引導與支持,並且醫藥和醫保也要及時跟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