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浙江日報

浙江新聞客戶端之江潮

圖源:視覺中國

新春訪友,拜年寒暄,免不了親戚朋友關懷與好奇兼備的“靈魂盤問”:在哪工作?一個月掙多少錢?關於收入問題,最近一名“清華應屆碩士吐槽大廠月薪2萬,碩士白讀還倒貼”的網帖,春節前就開始在網絡上熱議。

畢業生吐槽工資低很常見,但網帖中的“清華碩士”,調起得有點高。根據職場博主@王落北發佈的截圖,發帖人在職場類App發帖稱,自己是2023年清華大學的應屆碩士畢業生,拿到了某頭部互聯網公司錄用通知,職務是位於北京的“後端開發工程師-基礎架構”,月薪2萬元。他將之評價爲“惡意開低薪”,稱該公司“否認個人努力” “憑一己之力輕鬆詆譭教育制度”,足可見當事人的極度不滿,以及對“清華身份”的無比驕傲。目前,原帖已在相關平臺刪除。

“吐槽貼”部分截圖

網友討論的熱點,集中在清華的碩士學位證書到底值不值2萬元月薪。筆者看來,無論當事人是否真的畢業於清華,把學歷物化、試圖在短時間內立馬獲得最優變現,是非常不成熟的觀念。

考上清北,是對努力學習的最高認可之一。十年寒窗名列前茅,的確是“高光時刻”,但高考只是人在校園階段的一場重要考試。人生是漫長的,高學歷和名校背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不少名校生的人生下限,而人生的上限是由很多複雜因素決定的,單從收入而言,經濟週期、行業風口、宏觀環境等,都制約着應屆生的薪資。長遠來看,名校畢業生能否在試卷之外的各種人生“考試”中嶄露頭角,需要持之以恆的品質,以及隨時清零的勇氣。

這位“清華碩士”在吐槽貼中的激烈言辭,也暴露了當前很多人和單位“唯學歷論”的弊病。對名校功利性的崇拜,很容易給學習好的孩子造成“高人一等”的幻覺,一旦在職場和生活中不達預期,就會心態失衡,進而抱怨環境、指責他人。其實,大學帶給學生的,遠比學歷這張“名片”深遠得多,倘若畢業後仍保持學校中持續學習的意識、自律的習慣、活躍的思維,何愁沒有變現的時機?正如稻盛和夫所說,始終滿懷熱情,堅持認真踏實地努力,看來這是愚笨無比的方法,實際上卻是通往成功的王道。

2022年,江蘇某學院舉行的秋季校園招聘雙選會。資料圖,圖源視覺中國

同時,網友對頂尖學府畢業生薪資的高度關注,也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掙快錢”的浮躁心態。前些年,移動互聯網、房地產等行業風口催生了不少“造富神話”,這些故事和“成功人士”的生活,通過網絡平臺以更加直白的方式呈現在用戶眼前,刺激着大衆神經,營造了“只要進入熱門專業,畢業即高薪”的假象,彷彿進大廠沒有拿到高薪酬、名校生沒有在35歲前實現財務自由,就是很沒面子的事情。這樣單以收入高低來衡量人的價值,實在太過膚淺。對個體而言,沒有“一步到位”的“天職”,所有好工作都是常懷熱情、堅持努力親手製造出來的;對社會而言,所有爲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崗位,無論收入高低,都理應被尊敬。名校畢業掙多少錢,實在沒必要花太多精力追究。

明白這些,節日相聚時,大可少一些“靈魂盤問”,多一些情感關懷。年輕人面對收入差距,也可少一份焦慮攀比,多一份平和從容。

執筆:申思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