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威宁自治县双龙镇红光村村民耿礼文:

人勤春早 好好干争取有个好收成

耿礼文在饲喂肉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1月27日,农历正月初六,穷气送出门,下田备春耕。

“只要肯实干,日子会越过越甜蜜。”一大早,毕节市威宁自治县双龙镇红光村村民耿礼文就来到圈舍,给6头能繁母牛添完草料,然后喊上67岁的妻子杨腊腊扛着耙子朝地里走去。

在威宁的乡村,有正月初六下地备春耕的传统习俗。临近中午,老两口依然没有休息,熟练地配合着用耙子将地里的杂草和残余地膜清理出来,为接下来种土豆做准备。

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耿礼文闲不下来,除了饲养了6头牛外,还养猪养鸡养鹅,种了20亩地。“种地搞养殖几十年,不缺经验,干农业只要勤劳就有收获。”耿礼文说。

耿礼文和妻子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铡草喂牛,忙完家里的农活后吃个午饭,只要天气好,会接着去地里干农活,下午6点回家。勤快的耿礼文夫妻俩通过不断耕耘,收获满满。“去年卖了4头小牛,赚了2万多元,还收了将近2万斤玉米,卖了些,所以去年我家的收入是不错的。”

耿礼文对新一年丰收的心气不仅源自自身的勤劳,还来自近些年双龙镇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提高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良好态势。

“村里把机耕道修到了田坎边上,地里大小的农机来回跑。以前犁地靠锄头挖和牛耕,请人帮忙一天最多犁1亩,现在小型农机犁地一天不低于4亩,大型农机每天最少可以犁10多亩。”耿礼文说。

看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高效,耿礼文花3000多元买了台小型农机。“几天就能把自家地翻犁好,还帮其他村民犁地,已经赚了几千元回来。”

除了农机助力,良种推广也让耿礼文尝到了甜头。“以前种一亩玉米最多收300斤,后来种了农技人员推广的良种,一亩地能收1000多斤玉米。”

谈起村里近几年的变化,耿礼文夫妻俩越聊脸上笑容越多:破旧的老房子变成了楼房;平整的水泥路连通各家各户;蔬菜基地里萝卜西红柿个大味美,一车车外销到沿海城市……

中午休息时,耿礼文聊起他的新年打算。“今年多种点玉米,资金有富余就多养一头牛,好好干争取有个好收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