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太原日報

李福民在規範擺放共享單車。 二維碼被塗鴉、座椅遭到劃破、車鎖被堵塞、車輛上私鎖……這些在共享單車上屢見不鮮的人爲破壞行爲,不僅爲市民的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也爲共享單車平臺帶來了巨大的運維壓力。

作爲工作在共享單車運維第一線的共享單車運維員,無論颳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冬,都要爲共享單車的便利騎行提供保障,就像每一輛共享單車的“保姆”一樣,細心呵護這些共享單車的“健康”,讓市民享受出行便利。

1月20日,記者見到了哈囉單車運維人員李福民,體驗他的日常工作。

每天要做“三件事兒”

今年52歲的李福民是土生土長的太原人,2019年加入了哈囉單車運維人員的行列,主要負責雙塔西街到長風街區域的共享單車秩序停放工作。爲了讓外地同事能回家過年,李福民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春節運維值班。

1月20日早上7時50分許,像往常一樣,李福民準時抵達站點,迅速完成打卡和換裝的準備工作。8時整,開早會。早會大約10分鐘,相關負責人會總結前一天的工作情況,再把當天需要緊急處理的事情傳達給大家。

開完早會,李福民拿起了裝滿工具的袋子,騎着單車趕往工作地點,袋子裏面有螺絲刀、尖嘴鉗、清潔劑等,車把上還掛了一個袋子,裏面是顏色各異的毛巾。

李福民的日常工作包含三個部分:負責共享單車的整體運營及維護、解決城管下發的處理事件和尋找“失聯”的單車。

這份工作,不需要很強的專業技能,但需要有責任心、能承受工作壓力,有團隊協作精神。除了每天擺放車輛,他還會提醒用戶文明停車,“我會告知他們儘量把車停在規定區域,有的人看到我在整理車輛,也會按照我擺放的樣子來停車。這些年,大家文明停車的意識都有提升,車停得也比過去看上去整齊些。”李福民如是說。

把重複工作做細緻

8時20分許,李福民來到他負責的片區,“滿血”投入工作。

“我上班後第一件事就是巡街。”李福民介紹,他首先要騎着單車在轄區內轉悠兩三圈,逐一查看每個停車點位,把車輛擺放整齊。

他的手機裏,不停閃爍着工作羣的信息。8時40分許,他收到一條來自數字城管的單車堆積處理信息,立刻趕往堆積點維持單車的秩序。

“我每天大概能處理十幾條這樣的緊急事件。”李福民看到一輛貼滿廣告的單車,他掏出隨身攜帶的五塊毛巾,一塊擦拭車子上半部分,一塊擦拭下半部分,一塊擦車筐,一塊清除車上亂張貼的“牛皮癬”小廣告,還有一塊備用。

擦車是比較耗時的環節,車把、車座、腳踏板、車燈全部要擦一遍,偶爾遇到在車上貼“牛皮癬”小廣告的,還要用專門的試劑清理。

擦完車後,他又例行檢查了剎車片、車把、車鈴、螺絲。檢查過後,他把車子擺放整齊,車頭方向一致,又拍攝3至4張不同角度的照片上傳至系統。記者發現李福民整修一輛車大概花費了5分鐘時間。

李福民表示,除了日常維修,偶爾發現車輛有損毀、車座丟失等情況,也要及時處理。“平時我們會隨車攜帶備用車座,發現遺失車座,就及時補上。或者車子坐墊被劃破了,也會補上坐墊貼。”

最耗時費神的是找車

在李福民看來,這份工作最耗時的是找車環節。大部分情況下,用戶會把車停在指定還車點,但有個別人會亂停車,有的停在地下二層車庫,有的停在商場電梯口,還有的甚至停在自己家裏。這些都是他親身經歷過的,他也“救回”過很多輛單車。

李福民從來沒有想過,這份平常的工作會有如此多的“意外”。記得有一次,在郊區找一輛失聯車,順着後臺的定位系統,他看見在院子裏放着一輛共享單車,想也沒想就去敲門,一個老大爺開了門,李福民表明身份想取回車。老人瞅了他幾眼,冷冷地說:“憑什麼說是你的?這是我撿的。”說罷,老人就關上了門。李福民沒有放棄,還是一個勁兒地敲門。10分鐘後,老人開了門,從裏面竄出來一隻狼狗,嚇得他趕緊往外跑。無奈之下,他只能打電話報警,警察幫忙協調才把車取出來。

“這些私佔車輛都不是工作的難點,碰到故意損毀車輛行爲的才讓人頭疼呢。”之前,有人把共享單車停放在待拆遷老小區樓道里。當客服問起來時,對方說停在了路邊。後來,拆遷隊的推土機來了,直接把車埋進了廢墟。幾天後,工作人員根據系統定位在廢墟里找到車子時,車已經破損得不成樣子。

三年時間,李福民每天面對着共享單車,對單車運維工作相當熟練。共享單車每天被風吹日曬雨淋,大到車座、輪胎、扶手,小到車上的每一顆螺絲釘,都需要有人專門管護。共享單車運維人員就是“車保姆”,在市民享受“最後一公里”出行便利的背後,離不開他們的辛勤付出。

春節期間,李福民值守在工作一線,問他爲何會堅守在崗位上時,他笑着表示:“我家就是本地的,隨時都可以和家裏人團聚,像春節這樣的節假日我多工作兩天,其他外地的同事就可以多回家兩天。大家在外都不容易,春節是大家都期盼的傳統節日,如果我來值守,其他外地同事能在家過個好年,對我來說這個年過得也很有價值和意義。”

記者 齊向真 通訊員 申重陽 文/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