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浙江日報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吳麗燕

大年初六,當很多人都還沉浸在“春節假期餘額不足”時,南太湖畔就已進入奔跑狀態。

大招之一,發佈四道全球“招募令”。

今天上午,“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湖州籍大學生新春懇談會上,市委書記陳浩與近百位大學生面對面,話未來,併發出誠摯邀約。該市還重磅發佈四道全球“招募令”,推出黨政機關、企業、衛健、教育等領域的上萬個招聘崗位,誠邀海內外英才共聚湖州、共創湖州、共享湖州。

其中,面向全球公開招引100名緊缺急需專業博士研究生,崗位涵蓋發改委、經信局、城投、產投等,面向產業經濟、資本運作、金融財務等緊缺急需專業領域,這樣的力度和規模,在這座城市歷史上,亦是首次。

趁着假期將青年學子相聚在一起,湖州以一座城的名義,邀請更多年輕人加入與城市共同成長的步伐。釋放的,是一個強烈的信號——湖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渴求人才、歡迎人才,也能夠成就人才。

人才之於城市有多重要?去年上海疫情解封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響“人才保衛戰”。

要說長三角的這場戰役,早已是白熱化狀態。身處長三角中心,又被“萬億俱樂部”包圍,湖州一直攢着趕超發展的勁頭兒。這些年也是頻頻出招:“湖九條”——每年招引10萬名大學生;“湖十條”——核心技術攻關最高獎1000萬元;“人才新政4.0版”——不僅資助獎勵提升,更是聚焦破解人才“關鍵小事”,推行“上管老下管小”生活服務……衆多政策、機制的出臺,其背後反應的,是這座城市堅持“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的理念。

今年召開的省兩會上,浙江宜可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車磊在“代表通道”集中採訪活動中,他拿出“一紅一綠”兩個本子與大家分享,紅色封面是“浙江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居住證”,綠色封面是“湖州市高層次人才服務綠卡”。他坦言,這一證一卡,讓他在湖州幹事創業既安心,又勁頭足。

搭建起廣闊的舞臺是其二。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能讓人才在一座城市大顯身手,除了健全的機制,舞臺是關鍵。在現場交流中,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生胥嘉政也直言不諱,“能吸引我創業就業的城市,歸結爲一句話,就是‘能夠讓我充分發揮專業所長,充分施展才華,爲社會創造價值’。”

當下的湖州,正行走在蓄勢蝶變的上行通道。吳興以山水與科創共振,引城市與“後浪”共鳴;南潯掀起古鎮復興熱潮;德清與杭州大都市同城,與科創大走廊共生;長興實現從一塊電池到一輛整車的產業蝶變;“兩山”理念誕生地安吉餘村發佈全球合夥人計劃;南太湖新區,未來城正拔地而起……可以說,不斷發展中的湖州,處處充滿着青春氣息,到處都有青年學子施展才華的天地。

新湖州,有新亮點,有新看點,陳浩現場當起“推薦官”,用四個標籤爲湖州“畫像”。在他看來,“精緻”“厚重”“充滿張力”“承載使命”,就是代表湖州的關鍵詞。

城市,讓年輕人嚮往,畫好“發展藍圖”很關鍵!他分享了3個故事,從“洋家樂”到數字遊民公社、從“西塞山前白鷺飛”到“西塞山前博士飛”、從莫干山會議到地理信息大會,從不同角度解剖了故事背後的變革力量。

“人才服務”,常做常新是其三。

如果梳理各地發佈的人才政策,實際上都是大同小異。湖州的王牌,是持續優化“低成本創業之城、高品質生活之城”發展環境。這“一高”“一低”之間,是令人羨慕的“性價比”——湖州,“不大不小,幸福正好”。

“但求所用,不求所有”。不拘一格引流青年人才,樹立起“大人才觀”,湖州有一份篤定,也有一份信心。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市,營商環境最優市,建立人才懇談機制,去年湖州還提出建設“青創新城”,計劃到2025年,新認定青創空間30家以上,引進青年人才15萬人,新增青創項目5000個以上,建成青創學院6家……政策機制不斷迭代升級,都將爲青年學子選擇湖州提供更多可能。

當一座城市有產業、有經濟、有平臺,還有嚮往的文化與風光,都將是“加分項”。眼下,施展才華,綻放青春的舞臺,湖州已備好,陳浩最後也對青年學子提出希望,好好學習的同時,當好家鄉的“形象大使”和“代言人”,用青春聲音講好湖州故事,動員更多優秀青年才俊來湖幹事創業,併力所能及爲家鄉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