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何处为“南方”

江南

紧靠中国人的原乡黄河的分水岭之南,横亘着另一个大江流域,多个湖泊和人工水路在这一流域纵横交错,所有这些水系都经由扬子江口注入太平洋。在长江流域以南,是温和的亚热带地区,是介于古老的熟悉的北方与作为本书主题的真正热带之间的过渡地带。这里是辽阔的江南道,意为在长江以南。本书中的“江南”一词是最广义的,但有时候,我指的是其中一部分地区,通常就用现代的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份名称。

南越

在富饶的江南大地之外,越过一片半圆形的低矮山峦,横亘着唐朝的一个道,大约有加利福尼亚州那么大,其一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这个最南端的道,包括今天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的许多地方,尤其是红河三角洲。这一大片地区不止有一个名称,但我用中国最古老的名称来称呼它,并且使用为人熟悉的越南语的发音NamViet,在普通话中读作NanYüeh;中古汉语读作NamYwǎt。“南越”这一名称出现于晚周时代的好几部书中,例如《庄子》,指的是上古中国人所了解的土著越人中最南方的那一部分。赵佗在公元前三世纪秦军最晚征服这片土地上建立了其著名的王国,即以这个名称为其国之尊名。它特别适合用于文学:所以我们看到,在八世纪的一首诗中,鹦鹉被称为“南越鸟”。至于“越”这一名称本身,有人提出,既然与其与“钺”(普通话读作yüeh;中古汉语读作ywǎt,意为一种斧头)为同源词,那么,古代越人实际上当为“石斧民族”。

岭南和安南

我要按照常规做法,把南越分为两大部分:东部称为“岭南”,意为“山岭之南”;西南部称为“安南”,意为“安定南方”,这与今天用于这些区域的最常用名称并不一致。岭南曾经是、现在还是耳熟能详的名称,指现在的广东和广西,但是在以前,它有时扩展到包括安南在内,在这种情况下,它与南越就是同义词。我更愿意遵循唐代大臣陆贽的用法,他在向其君主报告南越海外贸易情况时写道:“岭南、安南,莫非王土。”

岭南下辖四管。即广、桂、容、邕。其中广管最为重要,因为中国人对那里控制最为稳固,特别是在大海港城市广州,这里既是广州府的治所,也是广管的治所。但是,我们习惯上说“南越五管”。第五管就是安南,约略相当于现代的东京,加上东京以南海岸的一小部分,其主要城市即是交州以及整个安南的治所,靠近今日河内。

南方五管的统治者权力很大,其官衔中都带“使”字,前面再加上两个限定字,以描述其官位职责。“节度使”这一官衔,通常是驻扎广州的南越总督专用的。“使”这一中重要的官衔与“节度使”二字连用,意谓其有全权平定扰乱之地。“节度”是个古代词语,汉代即已使用,意思是指星球运行以及最终的形而上学力量的作用,其后扩展到皇帝派出的地方长官可望使扰乱不安的地区恢复井井有条的秩序,进而符合“天”及其人间代表“天子”的永恒节度。

桂管、容管、邕管都有大量土著人口,并不安定,事实上,其行政长官通常称为“经略使”,前头加了另一个古典词语。有时候,我们读到的是“观察使”和“防御使”。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官员同时兼带几个职衔。很多时候,第五管也就是最南边一管即安南的主要行政长官,称为“都督”;一般情况下我只把它翻译成安南Protector

五管中任何一管之下,又再分为若干小一点的行政区,称之为“州”,其字面意义是“洲岛”,因为根据古代传说,英雄大禹驱退原始大水,使中国几大区域(九州)露出水面,因此各州之间以“天下”大河为界。我将这些州意译为counties,可与英格兰的伊利郡(Isleof Ely)相比,因为就其面积和功能来看,它们约略相当于英格兰的郡和美国的县。有时候,我会把广州写成Kuang-chou(举例),有时候,我写作KuangCounty,还有一些时候,我干脆写作Kuang。唐代南越各州州名,详见本书附表所列。如果根据上下文语境,还不能确定其州名,我在列出唐代同音州名的普通话读音的同时,也列出其中古读音。例如白州和播州,岩州、严州与演州。还有两组中古时代的同音字(声调忽略不计):宜州与义州,冈州与刚州,我则用字母a\b标示声调以示区别。

我用现代地名Canton(广州市)来指广州的治所,它也是岭南的首府城市,我用现代地名Hanoi(河内)来指交州和安南(大部分位于今越南东京)的治所及首府城市。

这些州的总督称为“刺史”,也就是说,他们是天子派出的使者,其职责是刺激天子的臣民达到真正道德的目标。

州以有城墙的城市为中心,其下再分作若干县,从词源学上来说,“县”字意义是“依傍的、附属的”。

蛮人和华人

这些南方省份居住的土著居民,被统称为“蛮”(Man),这不是英语单词man,而是汉语中表达类似“南方的野蛮人”意思的字眼。从训诂学范围来看,其同源词包括“曲折的、弯曲的、蜿蜒的、蛇伏的”等意义。关于蛮族所具有的爬虫类的特征,我会有所阐述。

图片《皇清职贡图》局部

与蛮族相对的,是入侵的中国人,他们今天自称为汉人。在本书中,我用中古时代他们的自称来称呼他们:华人或夏人,两者实为同一古老民族名的一音之转。他们将自己在古代黄河流域的独特文明的中心成为“中华”或“中夏”,并将这一地区与其他不那么幸运的地方相对比。中古时代,即使一个地道的汉族人,假如他不是出生于中夏,就有可能受到北方沙文主义者的蔑视。

有时候,我根据国名,称他们为“唐人”,正如在更早一些时候,他们就是“隋人”,再晚一些时候,他们就是“宋人”一样。无论哪一种情况,他们也都是文明的华人。

转载自(美)薛爱华《朱雀:唐代南方的意象》绪论,程章灿、叶蕾蕾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旨在知识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