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拐點出現在2018年非洲豬瘟之後,在政策引導和市場利潤的雙雙刺激下,國企紛紛入場。

  • 和房地產類似,拿地是蓋豬場的第一步,也是豬企擴張的難題。國企在土地方面佔據優勢。

  • 在超級豬週期中豪賭的民營豬企對資金需求高,遇到豬價下跌更是需要外部資金輸血,實力雄厚的國企成爲最佳合作對象。

本文首發於南方週末 

文|南方週末記者 衛琳聰

責任編輯|馮葉

全國各地總計八千多頭豬在2022年最後一週完成大遷移,匯聚到了廣州“後花園”花都區。

組織遷移的是廣州越秀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越秀農牧),隸屬於廣州市國資委控股的越秀集團——一家2021年總資產達八千多億元的老牌國企。

2020年,越秀集團設立越秀農牧,開始大舉進軍養豬業。越秀農牧官方微信公衆號顯示,公司目前已在廣州、貴州、湖南等省市進行佈局,預計到2025年實現商品豬年出欄超過200萬頭,產能超過400萬頭。

與此同時,廣東另一家上市國企廣弘控股((000529.SZ)在粵東的興寧市破土動工,自2020年12月開始建設佔地1500畝的生豬養殖項目,規劃年出欄量30萬頭。這家公司從1980年代就開始養豬,規模一直不大,2020年出欄量快速增長到約13萬頭,比上年度翻了一番。

廣東省養豬行業協會祕書長蔡更元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廣東目前主要有四家國企養豬,總出欄量比2018年非洲豬瘟發生之前增長超一倍。

四家國企都是廣東省養豬行業協會會員單位,除越秀農牧、廣弘控股外,還包括廣東省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東食品進出口集團)、廣東廣墾畜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墾畜牧)。

據蔡更元瞭解,廣東食品進出口集團和廣弘控股2022年出欄量預計均達到40萬頭,今後的規劃目標是達到100萬頭。廣墾畜牧目前的年出欄量在200萬頭左右,規劃目標是達到500萬頭。

除了廣東,其他地方的國企近兩年也越來越多地參與養豬。2022年11月,四川內江發文鼓勵國企養豬,支持國企盤活閒置養殖場。《內江日報》報道,有兩家市級國企參與。

2022年12月17日,新希望(000876.SZ)發佈公告稱,將出售11個在建豬場項目,接手方隸屬於成都市國資委100%控股的成都興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2022年9月30日,溫氏股份(300498.SZ)披露,公司以增資擴股方式引入廣東種業集團等3家國企,合計投資23.33億元。

國企爲何愛上養豬?

儘管以往不算活躍,但養豬業裏一直有國企的身影。在改革開放之初,國企主要承擔生豬保供任務。

廣弘控股就是其中之一。其養殖業務前身是廣東省食品企業集團公司,在1980年代,承擔全省的養殖、肉品供應,在深圳、中山、惠州等地建設了十幾個養殖基地,主要飼養豬和雞。

廣弘控股總工程師劉漢林向南方週末記者回憶,當時廣東省食品企業集團公司擁有一百多家下屬企業,是廣東省最大的食品類公司,但養殖規模並不大,1000頭豬的養殖場在當時已算大場。

公司經營效益並不好,重要營收來源是依靠國家配額資質向香港等境外市場供應豬肉、雞肉,大部分下屬企業在日後破產倒閉,2002年重組爲廣東省廣弘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作爲廣弘控股子公司承擔食品、養殖業務。

也正是在2002年,劉漢林從廣東省農科院前往廣弘控股工作。他介紹,一直到現在,廣弘控股都還承擔着廣東省凍肉儲備、活豬儲備的任務,以保證市場供給。

2018年非洲豬瘟暴發,各地生豬產能受到衝擊,市場一度缺豬。爲了防控非洲豬瘟,2021年,農業農村部將全國分爲5個大區進行分區防疫,要求生豬原則上不向大區外調運,推動各地提高生豬自給率。

作爲生豬消費大省,以往廣東市場上的豬不少是從土地、飼料等養殖成本更低的外省調運。非洲豬瘟背景下,廣東開始更多考慮自己養豬。2019年廣東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生豬出欄量保持在3300萬頭以上、自給率保持在70%以上。

劉漢林介紹,這些指標從省裏向各市各區層層分解,由各地農業農村局負責,鼓勵企業養豬。作爲國企,廣弘控股近兩年擴大生豬產能和廣東省提出的生豬穩產保供目標也有關係。

2021年,廣州南沙一家區屬國企聯合越秀農牧和民營豬企廣西揚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揚翔)共建的17層養豬大樓封頂,規劃年出欄生豬35萬頭。該項目一位負責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南沙區承擔了每年10萬頭的生豬保供任務,原有產能無法滿足需求,纔有了這次合作。

不僅在廣州,2022年5月,四川省內江市發佈通知稱全市生豬養殖已連續3個月以上嚴重虧損,要求各地區做好穩產保價工作,完成2022年生豬產能目標任務,當地在這一背景下號召國企養豬。據《內江日報》報道,截至9月底,該市全年目標254萬頭已超額完成。

儘管需要承擔保供等任務,但作爲企業,有利可圖纔是國企這兩年紛紛養豬的根本原因。

“對於企業來說,雖然有政府引導,但說到底還是市場行爲。高豬價情況下,國企也認爲(養豬)有發展空間。”蔡更元說。

豬價漲跌由市場供需關係決定,一般以四年爲週期波動。非洲豬瘟之後,行業進入“超級豬週期”,價格波動幅度更大,漲跌速度更快。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生豬出欄量約5億頭,比非洲豬瘟暴發的2018年減超20%,豬價隨之飆升。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9年12月全國活豬平均價格同比翻了一番,一公斤超過33元。

身處行業二十多年,劉漢林明顯感覺這幾年養豬變得更賺錢了,一頭豬甚至能賺一兩倍的利潤。“十年前養豬,一斤能賺個五毛錢都高興死了”。

他還表示,廣弘控股以前主要賣種豬,很少飼養肉豬。2011年公司從丹麥引進了五百多頭原種豬,在此基礎上進行繁育。這對技術要求高,毛利率也更高。

廣弘控股財報顯示,種豬銷售的毛利率多年來穩定在50%左右,而肉豬銷售在2017年、2018年都是虧本的。但在2019年高豬價下,廣弘控股的肉豬毛利趕超種豬,達到57.86%。

於是,廣弘控股也從2019年開始謀劃擴大生豬養殖產能。劉漢林透露,重要原因是當時公司旗下的出版業務正在按照證監會要求進行剝離,公司需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在種豬的基礎上延長產業鏈擴大商品豬養殖順理成章。

進軍養豬業的越秀集團其實是跨界選手。蔡更元介紹,越秀集團食品板塊以牛奶爲主,以前曾經養牛,但從未養過豬。

開始養豬的契機之一是,廣東和貴州在中央東西部協作戰略下進行結對幫扶,2019年前後兩省簽署協議,由廣東幫扶貴州每年養殖生豬200萬頭,越秀集團負責實施。粵黔協作工作組的一位負責人向南方週末記者確認了這一信息。

上述負責人提供的信息顯示,目前越秀農牧在貴州省畢節市、黔南州、安順市分別佈局8個項目,年出欄產能約109萬頭。目前已建成6個項目,2個項目正在建設。

這些項目能夠落地離不開政府的幫助。上述負責人介紹,越秀農牧在貴州發展養豬沒有向政府要錢,但粵黔協作工作組會幫助其協調政府關係,進行豬場選址。

例如,越秀農牧在黔南州惠水縣的一個養豬場項目就由工作組牽頭簽訂。項目選址和建設時,工作組也全程參與,幫助協調當地政府和村民關係。

最終,這個佔地760多畝的養豬場建在惠水縣東南端鄉鎮的一片高原臺地上,從奠基到正式投產只花了一年多時間。“作爲這麼大的項目來說,算是很順利、很快的了。”該負責人說。

和房地產類似,拿地是蓋豬場的第一步,也是豬企擴張的難題。由於佔地面積大、對周邊環境要求高,合適的養殖用地並不好找,不僅需要和當地村民溝通,還受到土地審批限制。

廣弘控股這樣深耕省內的國企想要走出廣東也面臨拿地限制。劉漢林透露,2019年廣弘控股規劃擴張生豬產能時,也曾和湖南、廣西等地接觸,但和當地不熟悉,拿地不方便,最終還是在省內選址建設。

即便在廣東省內,廣弘控股的選址也不容易。劉漢林當時帶着團隊跑了茂名、韶關等不少地方,甚至通過中介和當地村民談判,但不少地方都難以落地。最終建設的兩個項目都是花了一年多才談妥選址,同樣的時間裏,越秀農牧的貴州項目有些已經建成投產。

一家頭部民營豬企的中層管理人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公司進入廣東後曾和越秀農牧、廣墾畜牧等國企接觸,嘗試進行合作,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發現找地很麻煩,還是要有本地合作伙伴。尤其是廣墾畜牧,擁有大量適合養殖的土地,如果能夠合作會大大解決拿地難題。

廣墾畜牧的控股公司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官網顯示,公司現有土地面積超300萬畝。

2020年7月8日,養豬業龍頭牧原股份(002714.SZ)發佈公告,披露公司與廣墾畜牧等設立合資公司。

非洲豬瘟引發的超級豬週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企和民企的合作。

一方面,一些國企想抓住高價期養豬賺錢,但沒有養豬基礎,需要和民企合作獲取技術。2021年在廣州南沙封頂的17層養豬大樓便是越秀農牧和揚翔合作建設的,揚翔是中國第一家大規模建設樓房豬場的企業。

另一方面,在超級豬週期中豪賭的民營豬企對資金需求高,遇到豬價下跌更是需要外部資金輸血,實力雄厚的國企成爲最佳合作對象。

前述頭部民營豬企的中層管理人員說,2019年,公司曾計劃投資300億擴張生豬養殖,搞個“大煙花”。但如此大手筆的投資只靠自己並不現實,公司先後和多家國企接觸,謀求合作。這幾家國企的共性是實力雄厚。

但經過2019年、2020年的高價期後,2021年豬價開始走低,2019年快速擴張的民營豬企紛紛出現虧損。

2022年12月,新希望以9.26億將四川本地11個養豬場賣給成都國企興城投資。新希望一位內部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解釋,這是因爲公司確實遇到資金緊張的情況,希望把資金放在更要緊的地方。財報顯示,2021年新希望虧損96億元。

溫氏股份2021年虧超133億元,創上市以來最差業績。蔡更元同時擔任廣東溫氏種豬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畜牧師,他解釋,溫氏股份2022年增資擴股引入3家國企,獲得超20億元投資,主要是爲了緩解資金壓力。

“江西豬王”正邦科技(002157.SZ)2021年虧超188億元,2023年1月18日發佈公告稱,預計公司2022年度期末淨資產爲負值,可能被深圳證券交易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公司目前已啓動預重整。

劉漢林透露,廣弘控股正計劃收購正邦閒置的養殖場,以此降低建設成本。

不過,對於國企的活躍,民營豬企並不擔心。任職於新希望的民革廣州市委會“三農”專委會委員鄭成志表示,養殖業是充分競爭的行業,不是簡單的零和博弈。國企和民企、民企之間、企業和散戶一直有博弈,不會認爲國資進來就是猛虎進山。“(競爭)習慣了。”

在蔡更元看來,行業的趨勢是從分散向集約化發展,散戶逐漸出清,騰出來的市場份額由大企業佔據,這其中既包括民企也包括國企,並非所謂的“國進民退”。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