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證券時報

今天是大年初七,也是春節過後第一個工作日。來關注一下多地疾控中心的重要提醒。

返工第一天 多地疾控重要提醒

近日,廣東疾控、湖南疾控等多地疾控中心發佈提醒,如果出現發熱、乾咳、乏力、嗅覺味覺減退、咽痛等新冠感染症狀的人羣,建議暫緩出行和返崗。同時給出了安全返程返崗建議。

  • 返崗前   

提前進行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乾咳、乏力、嗅覺味覺減退、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症狀時,建議暫緩出行並進行抗原自測等排查。

提前規劃好出行路線,儘量錯峯出行。

減少不必要的聚餐聚會。

提前備足口罩、手消毒液等防疫物資;注意氣候變化,備齊保暖衣物,防止着涼。

  • 返崗途中   

遵守車站、機場、服務區等交通站場的防控要求。

堅持科學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全程規範佩戴口罩,儘量減少因就餐而摘口罩的次數和時間。

避免或儘量少去人羣聚集的場所,減少旅途感染風險。

在公共場所、排隊等候時,注意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離。

保持手衛生,減少觸摸車門、扶手等公共物品。

講究呼吸道禮儀,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遮擋口鼻。

  • 返崗後   

到達目的地後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乾咳、乏力、嗅覺味覺減退、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症狀時,暫緩返崗復工並進行抗原自測等排查。

日常要堅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風、一米線這“防疫四件套”。

上下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需全程佩戴口罩。

工作場所保持通風,做好常用辦公用品的日常消毒。多人辦公儘量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注意遮擋。

新冠病毒感染率呈下降趨勢,專家:符合病毒傳播規律

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消息,1月25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發佈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核酸檢測結果方面,2022年12月9日以來,各省份報告人羣核酸檢測陽性數及陽性率呈現先增加後降低趨勢,陽性人數12月22日達到高峯(694萬)後逐步下降, 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萬;檢測陽性率12月25日(29.2%)達高峯後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

全國報告人羣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陽性數及陽性率變化趨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圖

1月27日,上海中醫藥大學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長方邦江教授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新冠病毒傳播漸漸變弱,並非因爲病毒本身有重要變化,而是社會面維持一定低水平傳播,鞏固了免疫屏障,加上絕大多數人都感染了,形成了羣體免疫,病毒有點‘傳’不動了。”

“疫情從高峯到低谷,再從低谷到高峯,呈週期性發展,這是符合病毒發展規律的,像美國、日本便經歷了新冠疫情以來的好幾個高峯。”北京市豐臺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喬樹斌也在1月27日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表示,二十條實施以後,全國陸續有將近80%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呈現了一個小高峯,短期內雖然不會再有高峯,但並不意味着新冠病毒會消失了。目前的情況下,做好個人防護還是很有必要的。

節後返崗後會有感染風險?專家:概率很低

今年春天,在其他國家流行的XBB和BQ.1毒株是否會在我國流行,引發又一次的感染高峯?

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李侗曾1月25日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媒體採訪時表示,隨着我國出入境政策的放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感染BQ.1、XBB毒株的本土病例,但是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出現這兩種毒株流行的可能性比較小。

節後返崗是否有再次感染的風險?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1月27日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採訪時表示,目前全國報送的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組有效序列全部爲奧密克戎變異株。

“據這一情況,在外地已經感染過的人,從目前看,應該還在半年的有效保護期內,加之目前的流行株仍然爲奧密克戎變異株,出現免疫逃逸現象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返程後被感染的風險也很小。”趙衛醫生表示,如果在返鄉後注意儘量居家,減少外出和聚集,或者沒有和有症狀感染者發生無保護接觸的經歷,被感染的風險就更小了。

“從全國的表現上來看,這種擔憂已經多餘。春節假期已過半,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疫情。”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胡洋也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表示,從家鄉返回後再次感染的風險很低,“大家都剛感染過,身體內還有抗體,短期內再感染的概率是比較低的。”

“就目前公佈的數據來看,社會面的傳染源已大爲減少,客觀上大大降低了從家鄉返回工作地路上的感染風險。當然,從謹慎的態度出發,爲了避免感染,在返回路上的密閉場所,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除了餐飲期間,建議全程戴口罩。回到住處後,建議立即洗手和換洗外套。同時關注自己的身體情況,一旦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的臨牀症狀,及時治療。”趙衛醫生說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