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揚子晚報

春節檔電影《滿江紅》上映後,關於岳飛背後刺的是“精忠報國”還是“盡忠報國”引發了網友熱議。有網友發帖表示,在杭州岳廟陵園甬道盡頭的照壁上所刻大字爲“盡忠報國”。也有不少網友堅稱,自己小時候學的就是“精忠報國”。那麼這兩個詞究竟誰是正解呢?針對這一話題,記者採訪了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南京市第五初級中學語文老師薛城。

薛城老師介紹,若從出處來考究,“盡忠報國”一詞最早出自北周末年《北史 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思盡忠報國。”而“精忠”和岳飛相關聯,或始於宋高宗錦旗御書的“精忠岳飛”。精忠報國一詞最早語出明代馮夢龍《喻世明言》“岳飛精忠報國,父子就戮。”清代錢彩、金豐《說岳全傳》第八十回也提及:“諮爾故少保岳飛精忠,節義傳家。”

“這兩詞均表達的是竭盡忠心、報效國家的意思,作爲成語來說都是正確的。”薛老師提到,在現代文學中,這兩個成語都曾被作家使用。比如老舍先生在《二馬》中使用了盡忠報國的說法,而劉白羽在《第二個太陽》一書中則用了精忠報國的表達。而從成語的出處來看,岳飛出生五百年後纔有了“精忠報國”一詞。因此,薛老師認爲,儘管岳母刺字是民間傳說,但是從語言運用的角度來看,岳母刺的應是“盡忠報國”更爲合理。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雪瑞

編輯:秦小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