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口岸是全国最大的进出境贸易口岸,贸易额位列世界城市首位;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标箱,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

如何破解管理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的困境,实现“放得安心,防得精准”,是上海口岸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为了破解难题,上海海关把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建设作为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一号工程”。

2023年1月28日,界面新闻获悉,已有1400余家重点企业的2万余条供应链通过了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的安全评估,70万批货物实现自动快放。据统计,安全供应链货物的整体通关时间较上海海关平均通关时间压缩幅度达到23%。

近年来,上海海关加快推进海关治理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管理,针对不同业务领域和不同应用场景,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还构建了多个大数据便利化项目,以持续优化上海口岸营商环境。

其中,供应链安全评估是平台核心功能之一,这也是上海海关首创、全国首个以供应链为单元落地运行的项目。其突破传统以进出口企业为单元的管理视角,运用大数据对进口货物从境外发货到境内收货、消费使用全链条上的各节点企业实施安全风险综合评估。

同时,安全评估还为海关监管与服务从进出口节点沿供应链向前后两端延伸,提供更大空间,也为海关创新便利化举措、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精准施策提供支撑。

目前,已有1400余家重点企业的2万余条供应链通过安全评估,70万批货物实现自动快放,并可提供“靠泊直提”“机坪直提”“卡口直放”等最大化通关便利。据统计,安全供应链货物的整体通关时间较上海海关平均通关时间压缩幅度达到23%。

疫情期间,该项目有力保障了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精密设备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的循环畅通,为民生保供等重要物资快速验放提供安全保障。该功能正逐步辐射推广至长三角,除上海口岸外,长三角区域已有62条涉及半导体、微电子、新能源等行业的供应链通过安全评估,为区域海关进一步拓展便利化应用提供支持。

同时,平台还建立了报关企业多维度的“关众点评”体系,公开展示1959家报关企业的信用等级、报关单信息、用户评价以及违规情况等信息,网站累计访问量超16万人次。近期上线试运行“关众点评”网移动端,有效激励报关企业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平台的水果冷处理智能比对项目通过对接船公司冷藏集装箱的全程温控数据,将传统的纸质温度记录、人工核对模式转型升级为数据对接、智能比对、精准定位模式,实现海关对随航冷处理数据的“秒级”验核,大幅提高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能力和通关现场处置效率。该项目现已覆盖18个国家46个品种的进境水果。

此外,平台的进口服装安全风险评价项目对300多批次进口服装提出快速验放建议,惠及多家进口服装企业,平均每批服装通关时长已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整体通关效率提升超50%。

上海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数字化助推政府治理模式创新,是政府各部门共同面临的课题,需要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创新“双向奔赴”,需要通过系统性思维和大数据理念,探索破解业务领域条块结合、流程再造等难题,为解决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问题提供路径。

2023年1月28日,《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正式印发。在跨境贸易方面,上海还将加大AEO(中国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培育和服务力度,加强口岸收费监管,清理规范全链条全流程收费,推广应用“关众点评”移动版。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