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口岸是全國最大的進出境貿易口岸,貿易額位列世界城市首位;2022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730萬標箱,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

如何破解管理信息不充分、不對稱的困境,實現“放得安心,防得精準”,是上海口岸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爲了破解難題,上海海關把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建設作爲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的“一號工程”。

2023年1月28日,界面新聞獲悉,已有1400餘家重點企業的2萬餘條供應鏈通過了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的安全評估,70萬批貨物實現自動快放。據統計,安全供應鏈貨物的整體通關時間較上海海關平均通關時間壓縮幅度達到23%。

近年來,上海海關加快推進海關治理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管理,針對不同業務領域和不同應用場景,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還構建了多個大數據便利化項目,以持續優化上海口岸營商環境。

其中,供應鏈安全評估是平臺核心功能之一,這也是上海海關首創、全國首個以供應鏈爲單元落地運行的項目。其突破傳統以進出口企業爲單元的管理視角,運用大數據對進口貨物從境外發貨到境內收貨、消費使用全鏈條上的各節點企業實施安全風險綜合評估。

同時,安全評估還爲海關監管與服務從進出口節點沿供應鏈向前後兩端延伸,提供更大空間,也爲海關創新便利化舉措、爲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精準施策提供支撐。

目前,已有1400餘家重點企業的2萬餘條供應鏈通過安全評估,70萬批貨物實現自動快放,並可提供“靠泊直提”“機坪直提”“卡口直放”等最大化通關便利。據統計,安全供應鏈貨物的整體通關時間較上海海關平均通關時間壓縮幅度達到23%。

疫情期間,該項目有力保障了航空航天、汽車製造、精密設備等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的循環暢通,爲民生保供等重要物資快速驗放提供安全保障。該功能正逐步輻射推廣至長三角,除上海口岸外,長三角區域已有62條涉及半導體、微電子、新能源等行業的供應鏈通過安全評估,爲區域海關進一步拓展便利化應用提供支持。

同時,平臺還建立了報關企業多維度的“關衆點評”體系,公開展示1959家報關企業的信用等級、報關單信息、用戶評價以及違規情況等信息,網站累計訪問量超16萬人次。近期上線試運行“關衆點評”網移動端,有效激勵報關企業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和服務質量。

平臺的水果冷處理智能比對項目通過對接船公司冷藏集裝箱的全程溫控數據,將傳統的紙質溫度記錄、人工覈對模式轉型升級爲數據對接、智能比對、精準定位模式,實現海關對隨航冷處理數據的“秒級”驗覈,大幅提高檢疫性有害生物識別能力和通關現場處置效率。該項目現已覆蓋18個國家46個品種的進境水果。

此外,平臺的進口服裝安全風險評價項目對300多批次進口服裝提出快速驗放建議,惠及多家進口服裝企業,平均每批服裝通關時長已縮短至3個工作日以內,整體通關效率提升超50%。

上海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以數字化助推政府治理模式創新,是政府各部門共同面臨的課題,需要自上而下的改革與自下而上的創新“雙向奔赴”,需要通過系統性思維和大數據理念,探索破解業務領域條塊結合、流程再造等難題,爲解決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問題提供路徑。

2023年1月28日,《上海市加強集成創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正式印發。在跨境貿易方面,上海還將加大AEO(中國海關經認證的經營者)培育和服務力度,加強口岸收費監管,清理規範全鏈條全流程收費,推廣應用“關衆點評”移動版。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