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吉林日報

春節臨近之際,大街上、超市裏匯聚了無數採辦年貨的人們,面對那琳琅滿目的各種商品,人們挑選着、比較着,臉上掛滿了節日的喜悅。每到這時,已步入花甲之年的我總會不自覺地想起小時候過年的情景,那濃濃年味,縈繞在腦海之中,揮之不去,回味無窮。

殺年豬

現在五十多歲的人都還記得,小時候就盼着過年好解解饞呢,老早就把春節那篇日曆疊上,數着指頭算離春節還有幾天。

所謂東北殺豬菜,講究的是喫全豬,以白肉汆酸菜粉條、拆骨肉、灌血腸、蒸血糕爲代表,頭蹄下水都入菜,做法簡便,風味獨特,經濟實惠,熱氣騰騰。在那滴水成冰的寒冬臘月,大家圍坐在一起,喝着熱乎乎的東北小燒,喫着香噴噴的殺豬菜,真是其樂融融。

淘黃米

黃面餑餑,也叫黃麪糰、黏豆包,是北方人比較喜歡的一種麪食。它是用糜子、黏谷加工成米(俗稱大黃米、小黃米),用水淘淨,瀝乾水分後,上碾子碾軋成面,加工而成。在東北尤其是農村,一進臘月門,最忙的要算是屯子裏的碾坊了,家家戶戶都忙着淘黃米,你家淘一斗,他家淘兩鬥,忙得不亦樂乎。

黃面軋好後,用大缸和好,蒙嚴實,放在熱炕頭上發酵,一兩天發好後,包餑餑這一重頭戲就開始了。記得每逢這個時候,全家齊上陣,甚至鄰居大姑娘、小媳婦也來幫忙,歡聲笑語,熱熱鬧鬧。發好的黃面做皮,烀得軟爛的紅小豆做餡,包成小窩頭狀,上屜蒸熟,揀到高粱稈蓋簾子上,放到外面一會就凍實了。然後用大缸一裝,隨喫隨熱,很是方便。在曾經的年月,喫上又黏又糯的黃麪糰,無疑是一種絕佳的美食。

做豆腐

東北是我國大豆的主產區,豆腐也是老百姓非常喜歡的一道菜。每到臘月,家家戶戶都要做一些豆腐以備隨時食用,因此,這時候豆腐坊的生意特別好。人們要提前在豆腐坊排號預約,待自家的豆腐做好後,拿到外面冷凍,冬季天然的大冰箱給儲藏食品提供了便利條件,這是南方人所體會不到的。

冷凍好的大豆腐佈滿了蜂窩,喫起來軟嫩可口,是喫火鍋以及燉菜的上好食材。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外面哈氣成霜,室內溫暖如春。全家人圍坐在桌前,喫着那熱氣騰騰的白肉、酸菜加凍豆腐的火鍋,實在是一種愜意享受。尤其在我們小的時候,許多家庭都想方設法在臘月裏做上一盤或兩盤豆腐,以至逐漸成了春節前的固定程序,即老百姓常說的殺豬、淘米、做豆腐。作爲春節的前戲,給北方的臘月增添了一股濃濃的年味。

買年貨

一過臘月十五,家家戶戶就開始置辦年貨了。每到春節前夕,大街小巷人頭攢動,熙來攘往,十里八村的都來趕集採辦年貨。作爲孩子的我們,更是興高采烈,隨着父母這裏瞧瞧,那裏看看。大人們不忍干擾我們的興致,總會給我們買一些冰糖葫蘆、大糖、花生、瓜子等食品,這恐怕也是孩子們盼望過年的原因之一吧!

記得那時候我最喜歡的是去新華書店買年畫。一張張年畫高高地懸掛起來,供人們挑選,連年有餘、招財進寶、歷史故事、四季風景、花鳥蟲魚,五顏六色、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

類似的“忙年”風俗還有很多,比如掃房、祭竈、守歲等等。如今如何讓這些充滿傳統文化底蘊的節日習俗,得以繼承和發展,是值得我們認真思索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