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王楠駕駛73105次重載列車行駛在大秦線上。

實習記者

韓榮攝

◎實習記者 韓 榮

春節期間,鐵路重載列車主控司機王楠和他的搭檔再一次踏上了一段長達653公里的行程,這也是他連續第6個不能與家人相守的春節。

王楠所行駛的這段行程有一個名字,就是大秦鐵路。

在這條鐵路上,平均每12分鐘就開出一列滿載煤炭的萬噸大列,爲全國26個省份、380多家主要電廠和6000多家工礦企業送去煤炭,是西煤東運、晉煤外運的重要通道。

在王楠出發的這一天,記者登上這趟長達2.6公里,拉有210節車廂、近2萬噸煤的重載列車,從山西大同一路向東駛向渤海之濱河北秦皇島,實地體驗這一段不“同”尋常的旅途。

“73105,湖東二場,20道發車,司機明白!” 經過一系列手指口述的檢查工作,王楠所駕駛的2.1萬噸重載列車緩緩開動。

一路上,這趟列車將穿山越嶺,王楠必須慎之又慎,正確操作好300多項規範流程才能保證列車平穩,其中哪怕是簡單的綠燈通行也需要司機手指眼看口述,即司機需要向前直伸手臂,右手食指中指併攏指向前方,並同步喊出“綠燈,正線通過!”纔算規範,而這樣的手勢王楠一路上至少要做700多次。

當列車途經化稍營站時,王楠比以往更爲專注,這裏是大秦線上的兩個關鍵區段之一。重載列車途經此路段時,經常會同時扭出三四條曲線、七八個起伏,車頭和車尾的高度落差最多能超過10層樓。

王楠說,在這樣的路段上行駛,有時列車前一部分已經開始喫力爬坡了,後一部分卻還在快速下坡,操作稍有不慎,不是擠壓脫軌,就是掛鉤崩斷釀成事故,因此對重載列車司機的考驗非常高。

“2萬噸列車目前只能依靠人工調速,司機不僅要熟悉每一段地形,更要有應對雨雪大風等突發事件的能力。”王楠介紹,大秦鐵路坡道長、彎道多、落差大,而列車編組長,縱向衝擊力大,稍微不慎就會影響列車安全運行。

儘管開行難度大,但作爲保障供應的民生路,近年來大秦鐵路在國家“冬煤保供”的政策支持下,年均運量達到4.2億噸,具備了常態化日運量130萬噸的運輸保障能力。

“守護大秦線,爲的是萬家燈火。”王楠說這是所有重載列車司機的初心和使命,而在這條重載鐵路上,大秦線主型機車從第一代換到了第六代,越開越多、越開越重,並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載運輸技術體系。可喜的是,2021年由太原局集團公司下設的重載鐵路技術研究中心正式研發上線了重載列車操縱評價系統,爲大秦線安全運輸又打了一劑“強心針”。

“這套系統可以通過採集數據分析評價司機在列車操縱中存在的不足,按照區段、時間、人員等參數統計列車不規範操縱項點的分佈情況,有針對性地提高重載組合列車操縱水平,對於司機精準把握操作十分有利。”王楠說。

據瞭解,多年來大秦鐵路創造並保持着世界單條鐵路重載列車密度最高、運輸能力最大、增運幅度最快、運輸效率最好等多項第一,大秦鐵路年運量從最初的2000多萬噸增至上億噸,甚至最高紀錄達到4.51億噸。

煤河日夜湧動,王楠駕駛的重載列車在經過1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後,最終到達了秦皇島港口,在卸載之後煤炭將被運往港口巨輪運往下一個目的地,而王楠和他的搭檔們將在第二天再一次登上返程的重載列車,經過短暫的休整後他們將重新出發……

(更多報道見第二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