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倪 浩 任重】中美官員兔年的第一場公開交鋒發生在大年初六,日內瓦世界貿易組織(WTO)會議的現場。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李成鋼在發言中痛批美國是“單邊主義霸凌行徑實施者、多邊貿易體制的破壞者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擾亂者”;美國常駐世貿組織副代表帕根則反指中國對美產品實施“非法的單方面報復措施”,還說WTO“已成爲中國非市場政策和行爲的盾牌”。這場激烈論戰發生的背景是近期美國在WTO連續敗訴,包括涉及中國鋼關稅及有關香港產品標籤問題的裁決,但美方表示不服並提起上訴。事實上,過去一年最著名的破壞世貿規則的案例莫過於美國的《芯片和科學法案》及《通脹削減法案》,美國的單邊主義貿易霸凌行徑正在世界範圍內引發越來越多的反彈。“美國在開展健全的國際經濟外交方面給了自己一張紅牌,”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評論稱,“這很可能讓它在未來數年的國際經濟博弈中出局。”

霸凌者、破壞者、擾亂者

在美國就涉及中國等國的一系列世貿裁決提出上訴後,中國代表1月27日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的會議上強烈批評美國是“單邊主義霸凌行徑實施者”。路透社27日稱“這是兩個貿易對手之間最新升級的言論”。李成鋼在會上表示,“美國這些令人不安的行爲清楚地描繪了美國的形象,即單邊主義霸凌行徑實施者、多邊貿易體制的破壞者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擾亂者”。他說,中國原本希望美國表現出應有的“自我剋制”,不要對每一個不利於它的仲裁都提出上訴,導致裁決無效“是美國自己製造出來的問題”。

在同一會場,美國副代表帕根則對美國與中國等國的金屬關稅爭端被列入世貿會議議程進行辯駁,指責北京對美國出口產品實施了“非法的單方面報復措施”。據法新社28日報道,帕根聲稱,一個“用來保護中國非市場政策和做法的世貿組織,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她說:“美國不會就關鍵的安全決定向世貿專家組屈服。70多年來,美國的立場十分明確,即不能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中審議國家安全問題。美國不能支持上述專家組通過有根本缺陷和破壞性的報告。”

帕根27日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則試圖淡化中國代表在世貿組織會議上對華盛頓的嚴厲批評。“不管你管我們叫什麼,”她說,“我們在繼續跟中國交流。”

美方的上訴“應該會落空”

27日,帕根宣佈,就世貿組織對包括中國在內4個國家徵收懲罰性鋼鋁關稅的裁決,以及對香港產品標註“中國製造”爭端的裁決,美國已正式向世貿組織提出上訴。據法新社報道,世貿組織專家組在去年12月9日裁定,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爲由對鋼鐵和鋁分別徵收懲罰式關稅違反貿易規定,駁回美方援引世貿組織“安全例外條款”進行的抗辯。2018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對從中國、挪威、瑞士和土耳其進口的鋼鐵和鋁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拜登政府延續了這項關稅,而所謂“國家安全”是美國此次提出上訴的核心理由。而另一項關於華盛頓對從香港進口商品強加“中國製造”標籤違規的裁決,也是在去年12月底由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裁定的。

美國決定上訴也引發其他相關國家的關注。瑞士《商報》27日稱,華盛頓的上訴“應該會落空”,瑞士聯邦經濟事務祕書處(SECO)稱,由於美國阻止了上訴機構新成員的任命,因此目前無法上訴。

美國《巴倫週刊》27日也稱,通常,世貿組織上訴機構有3個月時間來裁決成員提出的上訴。但這個被稱爲“世界貿易最高法院”的機構自2019年年底以來一直處於被凍結狀態,因爲特朗普任內阻止任命上訴法院新法官,並要求世貿組織進行“重大改革”。加拿大《金融郵報》27日報道稱,這一上訴機構不僅因特朗普時代停頓逾兩年,而且在拜登任內,華盛頓也拒絕了世貿組織成員國批准任命法官的呼籲,而是一直在主導如何重啓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閉門磋商。

帕根26日首度公開談及這些“閉門磋商”,她告訴路透社:“我們的目標是在2024年之前讓爭端仲裁機制全面運作。”在被問到WTO上訴機構是否可能恢復運作時,帕根稱,“我想這需要一番大改造”。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在世貿組織上訴機構已陷入“停擺”的情況下,仍堅持提起上訴,表明美國別有用心。一方面,它想借機向世貿組織施壓、出難題,暗示世貿組織“應藉助美國的力量”恢復上訴機構正常功能。另一方面,美國也想借此營造其“迴歸多邊”的假象。

彭博社:美日荷達成協議

“貿易爭端升級:中國稱美國爲‘霸凌者’和‘破壞規則者’”,德國《明鏡》週刊27日稱,中國在積壓多年的中美貿易爭端中收緊了基調,語氣變得尖銳了,這是對美國近期行動的回應。28日,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在27日結束的談判中,美國已和荷蘭及日本就限制向中國出口一些先進的芯片製造設備達成協議,將把美國於2022年10月採取的一些出口管制措施擴大到荷蘭阿斯麥、日本尼康和東京電子等公司。有關協議內容尚未公佈。

霍建國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李成鋼對美國的形容,應該說客觀和準確地概括了近年來美國所實施的一系列破壞國際貿易體系的行徑。比如,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多次沒有任何依據將中國企業拉入“實體清單”,進行貿易禁運,實施單邊霸凌打壓。另外,無論是《芯片和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還是美國常說的“友岸外包”概念,都是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擾亂和破壞,爲全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帶來明確的負面影響。

就在中美世貿代表公開交鋒的同一天,由美國參議員科頓牽頭提交的一項議案,以擔心美國人失業和中國製造“侵犯人權”爲由,要求結束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地位”,即永久最惠國待遇。他們聲稱,共產主義中國不該享有永久最惠國待遇,“這加劇了美國製造業工作崗位的流失”。然而,他們閉口不談的是,中國廣闊市場這20多年給美國企業帶來的巨大商機、提供的就業崗位以及美國消費者從中國製造得到的實惠。

“國際貿易體系的總破壞者”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近日評論稱,2022年雖然過去,但毫無疑問,拜登政府同上屆美國政府一樣致力於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貿易體系。無論是限制中國的《芯片和科學法案》還是《通脹削減法案》,都是美國經濟政策的重大逆轉,“從總設計者到總實施者,美國現在卻已變成國際貿易體系的總破壞者。”

據德國《商報》26日報道,歐盟內部市場專員布雷頓連續數月在歐盟各國開展活動,尋求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做出強有力的工業政策回應。此前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意大利總理梅洛尼等都對《通脹削減法案》提出過強烈抗議,認爲這是對歐洲公司的歧視和霸凌,完全不顧盟友情誼,正如歐盟競爭事務專員維斯塔格所說:“作爲原則問題,你不應該把這件事與朋友對立。”

美國前財長保爾森26日在《外交》雜誌撰文稱,以美國自身利益爲代價懲罰中國的政治風向正在美國醞釀。這讓美國企業處於巨大的競爭劣勢,美國消費者也爲此付出代價。美國可以選擇參與中國的巨大市場,也可以將其讓給競爭對手。事實上,許多國家正在做與華盛頓最強硬訴求相反的事。今日俄羅斯電視臺26日稱,2022年,中美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7600億美元。這就是爲什麼華盛頓的政客們應該冷靜下來,“他們是關於貿易政策粗魯語言的罪魁禍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