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1月29日訊(編輯 鄭遠方)人類的大腦皮層由6個細胞層組成,而如今,腦機接口公司正試圖構建第7層,幫助癱瘓病人僅通過神經信號便可操作電子設備,可移動光標、打字,甚至直接訪問社交媒體。

日前,美國腦機接口公司Precision Neuroscience公佈了自家這一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Precision的兩名創始人Michael Mager、Benjamin Rapoport,同樣也是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的另外兩名聯合創始人。就在本週,該公司剛剛宣佈完成超過4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與目前多數腦機接口公司類似,Precision公司研發的“第7層大腦皮層”本質上也是一個柔性電極陣列。

不過,這一設備主要是貼合於大腦表面,且其厚度僅有人類髮絲的1/5。

如何植入?一般來說,眼下多數腦機接口公司給出的方案是開顱手術、在頭骨上打洞。但Precision聲稱,自家設備僅需在頭骨上開一個極窄的縫隙,然後像投硬幣一般,將設備“滑入”大腦。

公司創始人兼CEO Mager表示,這一縫隙不到1mm,患者甚至無需爲了手術剃掉頭髮。在這種情況下,手術花費時間大幅減少,且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而加入患者未來不再需要植入物或想要更新版本,該過程也是可逆的。

得益於這一手術形式,Precision可輕鬆增加陣列電極數量,以此提升大腦多項機能,例如說話、視力、行動等。

這種半侵入式的植入方式介於深度腦植入與直接連接外部腦刺激設備之間。萊斯大學電氣工程學副教授兼腦機接口公司Motif Neurotech創始人Jacob Robinson表示,這一植入方式的較低風險,也意味着更高的採用率,即有望治療更多患者。

不過,由於設備並未直接“插入”腦組織,因此僅能處理大腦皮層信號,大腦信號“分辨率”不及深度腦植入。

據公司介紹,Precision已成功使用“第7層”設備解碼動物神經信號,未來幾個月內有望獲得美國FDA批准,在人體上測試該技術。

Mager指出,2023年有望成爲神經技術的“分水嶺之年”,該領域從技術和資金方面都出現了積極勢頭。

實際上,腦機接口在醫療健康的應用,不僅是國外Precision、Neuralink等初創公司的發展目標,在我國更已被納入政策文件——

就在本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門發佈的“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中,針對醫療健康領域已明確提及,圍繞神經系統損傷、損傷後腦認知功能障礙、癱瘓助行等康復治療需求,突破腦機交互等技術,開發用於損傷康復的輔助機器人產品。推動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機器人5G遠程手術、腦機接口輔助康復系統等新技術新產品加速應用。

此外,去年十月,上海發佈《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羣行動方案》,未來健康產業集羣規劃中,“腦機接口”赫然列在第一點。文件提出,探索腦機接口技術在肢體運動障礙、慢性意識障礙、精神疾病等醫療康復領域的應用。

麥肯錫《The BioRevolution Report》預計,未來10到20年,全球腦機接口產業將產生700-2000億美元的經濟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