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投資回暖之際,公募基金海外子公司佈局策略上卻出現取捨變化。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隨着公募基金在海外子公司佈局上更加由虛向實,注重經營效率,在部分基金公司紛紛宣佈申請獲批海外子公司之際,部分基金公司註銷了其在海外市場的子公司,業內人士認爲收縮與擴張同時出現或體現了當前公募基金海外佈局上開始更加註重實際運營。

公募海外子公司取捨有道

國內一家公募基金日前發佈公告表示,公司已解散旗下香港子公司,該事項已按照法律法規的各項要求履行了相關程序,已完成相關注銷與清算手續。在上述基金公司註銷香港子公司的不久前,華東地區另一家基金公司發佈公告表示,根據監管部門的批覆,公司已在香港辦理完成香港子公司的註冊登記手續,並香港地區的資產管理牌照。

海外子公司的進退取捨也並不完全集中在香港業務上,一些大型公募基金不僅希望在香港子公司上落子佈局,甚至在美國、新加坡業務上也在佈局子公司業務。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在較早之前已宣佈其獲批設立美國子公司,公募基金在新加坡業務上最近也有動態,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北方一家公募基金日前發佈公告表示,根據中國證監會的相關批覆,公司已在新加坡的會計與企業管理局辦理完成新加坡子公司的註冊登記手續,並已獲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頒發的資本市場服務牌照(基金管理)。

海外子公司經營由虛向實

海外子公司的進退取捨,某種程度上反映着公募基金對海外業務由虛向實的結果,即更加看重實際運營情況。

華南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市場部負責人曾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指出,香港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內地公募基金在香港市場需要面對核心客戶哪裏來的問題,同時香港地區的用工成本和租金成本也都顯著高於內地市場,這意味着如果沒有足夠的資產規模,香港子公司或將有名無實,運營可能面臨入不敷出的問題。

而在去年底剛剛獲得香港子公司牌照的一家公募基金,其佈局香港子公司的策略很可能是藉助股東背景。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這家公募基金的外資股東在香港地區擁有完善的本地銀行網絡,這意味着上述公募基金獲得香港子公司牌照後,其在香港地區的運營或將利用股東方旗下的香港本地銀行渠道。

若缺乏在香港子公司的本地渠道背景,一些大型公募基金採取避免全資經營的策略。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深圳地區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香港子公司業務運營名列前列,其在香港子公司業務佈局上的策略是與香港本地機構合資成立子公司業務。

中資公募在港市場發展空間大

值得一提的是,中資公募出海始於2008年,當時監管部門發佈《關於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設立機構的規定》中明確了基金公司在境外設立、收購或者參股經營機構的條件及程序,這位內地公募基金在香港以及其他境外地區設立機構提供了政策條件。

儘管公募基金在海外子公司業務佈局取捨上存在收縮與擴張的兩種現象,但是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互聯互通或將持續吸引中資公募基金落子香港。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去年底,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進一步擴大股票互聯互通標的範圍。《聯合公告》稱,爲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以下簡稱“互聯互通”),促進兩地資本市場共同發展,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原則同意兩地交易所進一步擴大股票互聯互通標的範圍。業內人士認爲,此次標的範圍擴大,是深化兩地資本市場務實合作的又一有力舉措,對促進兩地市場協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並將助力內地資本市場實現更高水平雙向開放。

博時國際連少冬認爲憑藉內地與香港的互聯互通,內地公募基金在香港市場未來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連少冬曾指出,與國內公募基金生態相比,香港資管市場在產品與服務方面能爲國內投資者提供不一樣的選擇。香港一直是國際著名的資產管理中心,國際化程度高,比較優勢突出。1999年末,香港資產管理規模爲3.5萬億港元,而2020年末,規模已經達到34.39萬億港元,20年增長了超9倍。香港資產與財富管理業發展受惠於國際金融中心所帶來的巨大優勢,包括金融服務業生態、高端金融人才庫、與國際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一流資訊和基礎設施、和良好的監管體制。

QDII基金看好港股持續反彈空間

而對於未來的港股市場的投資機會,多位明星QDII基金經理也格外看好港股的復甦。

景順長城大中華基金經理周寒穎認爲,儘管港股市場在四季度觸底反彈,恒生指數 PE 估值,較低點已經完成了 20%的修復至 9.5x 左右,但仍然低於歷史平均水平 10.8x。其中,工業、原材料、金融業、能源估值處在近十年低位,互聯網、醫療保健、必選消費估值也處在歷史均值以下。

”我們認爲疫情防控優化、人民幣幣值穩定,中國經濟觸底回升,平臺經濟、民辦教育等政策逐漸回暖,國家風險溢價下降將吸引海外資金迴流中國”。周寒穎認爲,港股從行業的角度,消費、服務業和地產產業鏈受益於疫情後復甦,消費互聯網、餐飲旅遊博彩、醫療服務、運動服飾、白酒家電、房地產建材等行業機會已經展開。市場對疫情影響經濟2-3個月有所預期,超跌反彈品種估值較爲寬容,2023年2季度開始屆時可能面臨盈利和估值的匹配。

南方基金國際業務部執行總監黃亮也在其基金四季度報告中指出,港股市場作爲中國經濟順週期行業的代表市場,主要由新消費、創新藥及器械、互聯網、金融地產組成,疊加外資對於中國長期增長信心的波動,使得整體市場基本面、估值、流動性波動均較大,共振後股價也出現較大波動,這在下行週期和上行週期均適用,考慮到市場大體週期與國內經濟同步,對未來 1-2 年港股市場表示相對積極樂觀。

黃亮認爲,港股市場是“投資中國”組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配置中國新經濟公司的重要選項。新經濟板塊新上市公司中,選擇境外上市的比例更高。同時,在過去三年,得益於港交所改革,衆多優質的新消費、創新藥和互聯網公司登陸香港市場進行首次上市,已經形成了明顯的板塊聚集效應,這吸引更多優秀的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這些標的中部分公司具備長期的增長前景,也將爲香港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可以更好的把握處於早期成長階段的公司,爲投資者更好的篩選標的、創造價值。

(來源:證券時報·券商中國 作者:許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