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對逾千萬武漢市民而言,顯得尤不尋常。

2020年初,疫情暴發下的武漢,於當年農曆除夕的前一天宣佈“封城”,這個中部大城按下暫停鍵。

2023年1月8日,隨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正式調整爲“乙類乙管”,和其他城市一樣,武漢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江城春節人氣爆棚

兔年春節大年初一上午,筆者在武漢南湖佰港城商城看到,這裏人流熙熙攘攘,不斷上上下下的手扶電梯裏,站滿了人,幾乎沒有空位。

在一樓的網紅飲料店前,依然排着長長的隊伍,這些等候的顧客幾乎都是年輕人。

二樓的家樂福超市裏,除了少數新鮮蔬菜區打烊休市,其餘商品區域均在正常營業,貨品充足。

附近的中百倉儲、沃爾瑪等超市裏,春節的氛圍非常濃厚,廣播裏循環播放的喜慶樂曲,各種火紅的燈籠、春聯,無不烘托着濃濃的年味。

這個春節,很多武漢人的逛街日程表裏,一定少不了新近開業的、號稱“全球最大純商業體”的武商夢時代。

大年初二中午,筆者一行前往武商夢時代。從石牌嶺到該商城不到500米的路上,兩個車道均排着等候入場的長長車隊。這段平時兩分鐘左右的車程,我們這天行駛了足足半個小時。好在停車場非常寬敞,進入停車場後很快就找到了停車位。

武商夢時代一樓的“致敬達芬奇”觀展區和“超級鳥局”展廳裏,人聲鼎沸,到處是遊玩的孩童和家長。

負一樓的“楚風漢味”美食街區人氣尤其旺。各種帶有復古風味的小喫店前均擠滿了顧客,買一杯奶茶或者一碗熱乾麪,都要等候許久。

在這些商城超市裏,在大街小巷裏,這個城市的濃濃煙火氣令人感到熟悉和安心。這個春節,身處武漢的人能感受到:久違的年味,回來了!

1月27日,據某出行平臺發佈數據,兔年春節,目的地爲武漢的整體旅遊訂單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長134%,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302%,其中跨省遊訂單量佔比爲65%。

作爲知名區域經濟專家,湖北省統計局原副局長葉青對此有自己的觀察。葉青對新京報新京智庫表示,今年武漢春節期間來了很多外地遊客,主要集中在一些景點,但本地很多市民回老家了。“因爲很多人兩三年沒回去了,所以春節期間景點、商城的人多,街上的人則相對較少。”

據葉青分析,以武漢餐飲市場爲例,相對於疫情前的2019年,估計已恢復到八成以上。

有望實現進位晉級

城市發展競爭,仍然風起雲湧。

1月5日,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程用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預計2022年武漢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5%左右,總量達到1.9萬億元左右,同時武漢將2023年GDP增長目標定在6.5%以上。

彼時,成都剛剛官宣GDP超2萬億,跨入“2萬億俱樂部”。至此,GDP超2萬億元的城市已經達到七個,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蘇州和成都。

武漢和杭州,也正在向兩萬億元大關邁進。

2020年,對於武漢來說,可謂刻骨銘心。這一年,因爲疫情,武漢的經濟發展遭遇巨大沖擊。

此前的2019年,武漢GDP居“城市10強”第八位,領先杭州逾1500億元。

2020年,杭州GDP反超武漢,升至第八,並且在2021年繼續保持此位次。

1月20日,杭州市公佈了2022年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22年杭州GDP爲18753億元,比上年增長1.5%。

無論如何,走過三年不尋常的抗疫,武漢經濟發展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都可謂不簡單,也屬不易。正如2023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所言,武漢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發展韌性進一步增強。

實際上,屢遭疫情干擾下,武漢城市的發展韌性也得益於新興產業的佈局及工業製造的韌勁。

數據顯示,2022年,武漢淨增3000家高新技術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1%,領跑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

“工業穩則經濟穩。”近年來,在服務業發展承壓的背景下,工業經濟正成爲不少城市進位晉級、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撒手鐧”。武漢發展的韌性和勁頭,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武漢發展的兩大亮點

“疫情耽擱了三年,特別是2022年,我的很多生意都停擺了,希望2023年能夠完全恢復過來。”在武漢經營糧油水果配送生意的沈先生對新京智庫表示。2022年,由於疫情的干擾,其負責提供食品配送的多家學校、工廠停擺,直接導致其全年業務量減半。

走進這座中部大城的人能感受到,這座城市正在憋着一股趕超發展的勁頭。

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武漢市將實施“項目投資攻堅年”行動,加大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力度,更好發揮項目投資“壓艙石”作用;實施市場主體壯大工程,加強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幫扶紓困,進一步推進惠企政策直達快享,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能。

在葉青看來,武漢近來的恢復比較好,但在各地拼經濟的大潮中,武漢的動作還要加快。近期,多個省市開始走出去,到海外招商。“在這方面,希望武漢拿出更多創新、改革之舉,全力拼經濟,這是當前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武漢和中國的重新開放會給世界帶來新的影響。”

武漢人才資源豐富,在校大學生常年保持在130萬左右,各類人才達285萬。武漢科教資源豐富,在國內各大城市中亦頗爲突出,這是城市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砝碼。

近年來,武漢充分發揮92所高校、101家科研院所、139家國家級創新平臺資源優勢,着力培育戰略科技力量。例如,當前,武漢正在加快建設以東湖科學城爲核心區域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其目標是要將東湖科學城打造成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科學城。

在葉青看來,這幾年,武漢有一個很好的趨勢,就是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取得很好的效果。除了武大華科這些本地高校的研究院在武漢落戶以外,外地的一些名校研究院也開始落戶武漢。2022年年底,北京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落戶武漢,備受輿論關注。“清華北大以及復旦這樣的一些名校,未來怎樣在武漢佈局研究院,這對武漢的發展也很重要。”

“我覺得2023年武漢發展的亮點,一個就是發揮它的區位優勢,第二個就是發揮它的科教優勢。要把目前這個好的發展趨勢延續下來,把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三年過去了,疫情的陰霾正在逐漸消退。武漢正在以新的面貌,新的勁頭,和中國一起奮起奔跑。

文/新京智庫首席研究員柯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