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正在加速擴容。僅2023年1月,就有2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獲批。

1月13日晚,證監會官網消息顯示,施羅德基金已獲准設立。1月19日,證監會官網顯示,批覆覈准通過上投摩根基金變更股東、實際控制人的申請,摩根資管將100%持股上投摩根基金。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貝萊德基金、泰達宏利基金、路博邁基金、富達基金、施羅德基金及上投摩根基金6家外商獨資基金管理公司。

與外資齊頭並進的是,不少國內頭部券商正積極申請公募牌照。2023年1月,已有廣發證券資產管理(廣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發資管”)和招商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資管”)2家頭部券商遞交公募基金牌照申請。目前,兩份申請材料均被證監會接收。

頭部券商的快速反應與證監會的“一參一控一牌”政策密不可分。2022年5月,證監會頒佈《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及相關規則,適度放寬同一主體持有公募牌照的數量限制,業內稱爲“一參一控一牌”,即同一主體在參股一家基金、控股一家基金的基礎上,還可以再申請一塊公募牌照。

自此,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內外資同臺競技的新格局將全面展開。這既是公募基金行業的新機遇,也將是業內機構的新挑戰。

外資湧入的二十年

2002年6月開始,中國資本市場逐步開放。證監會相繼發佈《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規則》,並於2002年7月1日正式執行。至此,外資開始進入國內金融市場,我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大門開始敞開。

此後,機構開放逐步加快。2005年,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東持股比例上限提升至49%,並於2018年4月放寬至51%,規定三年後不再設限。截至2019年末,我國合資基金公司達44家,佔全部公募基金公司的35%。2020年4月1日,基金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提前取消,國際資管巨頭新設獨資公司的大幕緩緩拉開。

2020年8月,證監會發布《關於覈准設立貝萊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覆》,覈准設立貝萊德基金;2020年9月10日,貝萊德基金正式成立,首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誕生。2021年,富達基金及路博邁基金先後成立,分別由富達國際和路博邁集團100%控股。2023年1月13日,證監會覈准設立施羅德投資集團設立施羅德基金。

除新申請成立公募基金公司這一路徑之外,部分合資公募也逐步嘗試通過股權轉讓完成獨資進程。2022年11月18日,宏利金融旗下宏利投資管理從天津泰達國際手中收購了泰達宏利基金51%股權,成爲泰達宏利基金的全資控股股東。日前剛成爲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的上投摩根基金也屬於此類範疇。

Wind數據顯示,新設立的外商獨資公募基金中,目前僅有貝萊德基金已發行公募基金產品。截至2022年末,貝萊德基金資產規模爲53.98億元,全部爲非貨幣基金,旗下有四隻基金產品(A、C類份額合併計算),其中規模最大的是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A、C類份額合併規模爲44.05億元,規模佔比超貝萊德基金總規模的80%;目前還有一隻債券基金將於2023年2月集中認購。

其規模最大也是成立最早的產品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於2021年9月7日成立,由單秀麗和唐華管理,兩名基金經理均有海外留學背景,分別持有FRM及CFA證書。但自成立以來該基金產品業績仍未回正,成立以來回報爲-15.46%,位於同類產品中下游。

“目前外資持有A股的比例較幾年前大幅提升,但與國際市場、成熟市場比較,仍有廣闊的提升空間。”業內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政策日漸寬鬆,從實際操作層面,基金管理本土化、團隊本地化等問題仍待克服。

外資的加入起到了“鯰魚”作用,倒逼中國金融市場逐步走向成熟化、專業化。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副會長、匯添富基金董事長李文曾在《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歷程與展望——公募基金對外開放的實踐與思考》一文中提及,從資金端來看,加大對外開放,一方面有利於境外資金加速進入中國,爲公募基金行業和資本市場帶來長期理性的大規模增量資金;另一方面,外資的進入有利於完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的理念和結構,改變當前國內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普遍短期化的投資風格,進一步建立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理念和策略。

頭部加碼“一參一控一牌

外資不斷進擊,國內頭部券商也毫不示弱、紛紛入局。僅2023年1月,就已有2家頭部券商旗下資產管理子公司正積極申請公募牌照。

2023年1月4日,證監會接收招商資管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的資格審批材料,並於1月11日補正。1月19日,證監會又接收了廣發資管的公募基金業務申請材料。招商證券(600999.SH;6099.HK)與廣發證券(000776.SH;1776.HK)均爲券商行業頭部企業。截至2022年上半年,兩家券商的資產規模分別爲6010.76億元、5810.23億元,合計資產規模超萬億元。

上述2家券商目前均已持有兩張基金牌照。其中,招商證券持有博時基金49%的股份,同時持有招商基金45%的股份;廣發證券則持有廣發基金54.53%的股權,同時還是易方達基金三個並列大股東之一,持股22.65%。

截至2022年末,易方達基金和廣發基金分別以1.52萬億元及1.22萬億元的總規模位列行業第一位與第二位。不僅如此,兩家基金公司的非貨幣基金規模均位於行業前列,易方達基金非貨基金規模爲9760.42億元,廣發基金非貨基金規模爲6740.9億元,分別位列行業第一與第三,持股兩家頭部公募基金也爲廣發證券貢獻了不菲的利潤。

廣發證券2022年半年報顯示,其子公司廣發基金和參股公司易方達基金分別在報告期內錄得10.02億元、17.26億元淨利潤;在2022年上半年,證券行業主營業務下滑的行業背景下成爲增長點,2022年,廣發證券實現營業總收入127.04億元,同比減少29.45%;在“一參一控一牌”的大背景下,再度申請公募基金牌照,有差異化佈局的考量。

關於對該項業務的佈局,廣發證券曾在2022年11月7日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中提及,公司目前通過全資子公司廣發資管開展資產管理業務,通過廣發基金和易方達基金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未來,將會同廣發資管、廣發基金、易方達基金共同打造具有品牌優勢的大資管體系,在資產管理業務板塊持續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以提升主動管理能力、豐富多種類資產的策略,進一步擴大資產管理規模,在資產管理領域進一步做大做強。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佣金下滑的大背景下,資產管理將是破局的利器,但後續子公司間的競爭及發展如何平衡和控制,將成爲重點關注的方向。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