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在新冠疫情、烏克蘭危機、糧食和能源危機、通脹飆升和氣候變化等影響下,2022年世界經濟遭受重創,美國、歐盟等發達經濟體增長勢頭明顯減弱,其他經濟體也受到嚴重影響,2023年可能面臨衰退前景。爲應對多重全球危機、讓世界回到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軌道上來,加強國際合作勢在必行。

聯合國1月25日發佈《2023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顯示,受多重危機交匯影響,世界經濟前景暗淡且存在不確定性。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爲1.9%。

世界經濟繼續承壓

2022年,包括新冠疫情、烏克蘭危機、糧食和能源危機、通脹飆升、債務收緊以及氣候緊急狀況等在內的一系列因素相互交織,嚴重衝擊經濟運行,致使世界經濟遭受重創。美國、歐盟等發達經濟體增長勢頭明顯減弱,其他經濟體也受到嚴重影響,2023年可能面臨衰退前景。

報告預計,2023年美國和歐盟的經濟增速分別爲0.4%和0.2%,日本爲1.5%,英國和俄羅斯經濟將分別出現0.8%和2.9%的負增長。與此同時,全球金融狀況趨緊,加之美元走強,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財政和債務脆弱性。自2021年末以來,爲抑制通脹壓力、避免經濟衰退,全球超過85%的央行紛紛收緊貨幣政策並上調利率。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通脹率約爲9%,創數十年來新高。2023年,全球通脹率預計將有所緩解,但仍將維持在6.5%的高位。

在此背景下,2023年世界經濟繼續承壓,增速預計將從2022年估計的3.0%下降至1.9%,爲數十年來增速最低的年份之一。2024年,由於部分不利因素將開始減弱,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將適度回升至2.7%。不過,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貨幣收緊的速度和順序、烏克蘭危機進程以及供應鏈何時恢復正常。

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現在不是用短期思維或未經思考便採取財政緊縮措施的時候,這些措施只會加劇不平等,還可能使可持續發展目標更加遙不可及。他表示:“前所未有的時刻要求我們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這些行動包括一個具有變革性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刺激計劃,該計劃來自於所有利益攸關方的集體智慧和共同努力。”

中國引領東亞地區復甦

報告預計,2023年東亞地區經濟增長率將達4.4%,高於2022年估算的3.2%。報告指出,該地區增長加快主要源於中國經濟狀況的改善。

2022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3%。報告分析認爲,隨着2022年底中國優化疫情防控政策,以及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會加快,經濟增長率將達4.8%。

不過,東亞地區整體經濟復甦仍顯脆弱。在需求受抑制不斷減弱、生活成本日益上漲以及來自歐美的出口需求走弱等因素影響下,該地區的許多經濟體(除中國外)正在失去增長動力。旨在抑制通脹的緊縮貨幣和財政政策以及不斷加劇的財政問題預計將對私人消費和投資帶來壓力。

受全球貨幣緊縮、財政脆弱以及極端氣候事件的影響,預計2023年南亞地區經濟增長率將放緩至4.8%,印度經濟增長率將降至5.8%。在西亞,由於外部條件惡化,預計平均增長率將從2022年的6.4%降至2023年的3.5%。

當務之急是加強國際合作

報告指出,2022年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就業復甦放緩,就業形勢繼續保持不景氣的局面。女性在疫情初期失業尤爲嚴重,並且這一情況尚未徹底轉變。

報告顯示,增長放緩、通脹率上升、債務脆弱性日益加劇,可能使可持續發展方面來之不易的成就出現倒退,加深當前危機已經產生的負面影響。與2019年相比,2022年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狀況的人口數量已增加一倍以上,接近3.5億。長期持續的經濟疲軟和收入增長緩慢不僅會阻礙消除貧困的進程,還會制約各國更廣泛地投資於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能力。

聯合國主管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祕書長李軍華表示:“當前危機正對最脆弱羣體造成最爲嚴重的打擊,並且這些影響往往不是因爲他們自身過失導致的。國際社會需要加強合作力度,共同努力避免人類苦難,支持創造一個包容和可持續的未來,造福全人類。”

報告呼籲,各國政府應避免貿然採取財政緊縮政策,因爲財政緊縮政策會阻礙經濟增長,對最弱勢羣體造成尤爲嚴重的影響,影響實現性別平等的進程,阻礙子孫後代的發展前景。

報告建議,各國可以通過直接政策干預措施重新分配公共支出並重新確定優先事項,從而創造就業機會,重振經濟增長。爲實現該目標,必須加強社會保護制度,確保通過精準的臨時補貼、現金轉移、公用設施收費折扣及減少消費稅或關稅提供持續支助。對教育、衛生、數字基礎設施、新技術以及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戰略性公共投資可以帶來巨大的社會回報,加快生產力增長,並增強對經濟、社會和環境衝擊的抵禦能力。

此外,發展中國家額外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融資需求因不同的來源而異,估計每年將高達數萬億美元。全球需要更強有力的合作,以增加獲得緊急資金援助的途徑,同時調整和減輕發展中國家的債務負擔,並且擴大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融資規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