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凌之

“冬去春來,我們將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應該更積極地去尋找機會。”站在癸卯兔年的新起點,運舟資本創始人周應波對市場滿懷希望。

經歷了2022年的跌宕起伏,基金經理們認爲,2023年中國經濟逐步復甦已成共識,流動性仍處於相對寬鬆狀態,A股市場資金淨流入量有望改善。在此背景下,A股市場整體機會大於風險,或將震盪上行,當前或是較好的佈局窗口。醫療養老、碳中和、科技等具有較大成長空間的“錦上添花”行業和餐飲、酒店、旅遊、航空等“雪中送炭”行業成爲基金經理佈局的主要方向。

經濟逐步復甦

“經濟復甦將是2023年中國經濟的關鍵詞。”匯添富基金基金經理胡昕煒說。對於市場關注的經濟復甦,基金經理們普遍充滿了信心。 

“我們對市場信心恢復充滿希望,今年經濟增速會快於去年。預計2023年GDP增速平穩,地產市場以防風險爲主,平臺經濟逐漸煥發活力,消費復甦可期。消費將拉動經濟逐步恢復,整體實現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同時兼顧安全。”銀華基金業務副總經理李曉星表示。 

“從基本面來看,2023年或是一個弱復甦的過程。”萬家基金副總經理黃海表示,按照國內經濟的庫存週期,從2021年二季度開始的去庫存大概率會在2023年二季度見底,穩增長政策的累積效果將會逐漸顯現。 

周應波認爲,2023年投資者預計將看到相關經濟狀況發生逆轉,中國經濟將見底逐步回升。 

2022年,美聯儲連續加息,流動性也是影響市場的重要因素。“美聯儲可能到2023年下半年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在2024年通脹確定性下行後預計轉變爲快速降息趨勢。美國長債利率和美元匯率可能已經見頂,全球流動性環境總體趨好。”重陽投資董事長王慶預計。 

對於2023年的市場流動性,周應波認爲,隨着經濟復甦,新的一年將是信用擴張的開始。進入2023年後,我國的貨幣政策將逐漸“以我爲主”,隨着美國通脹見頂的趨勢逐步顯現,人民幣匯率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小。因此,從大的流動性環境來說,2023年預計是相對寬鬆的狀態。 

王慶表示,相關部門對2023年貨幣政策的定調是“精準有力”,這意味着信貸直達工具仍將是政策的首選項,總量上的降準和降息政策也值得期待但可能較爲剋制,國內無風險利率大概率維持震盪格局。

對於資金流向,中歐基金投資總監周蔚文認爲,2023年A股市場整體資金淨流入量有望得到改善,市場有望迎來更豐富的投資機會。

周應波認爲,無論是國內由於風險偏好回升帶來的增量資金,或是外資對於A股市場觸底回升預期帶來的增量資金,預計2023年股票市場流動性相較於2022年將出現大幅好轉。 

儘管對2023年A股市場整體保持樂觀,但基金經理們依然對部分風險保持高度警惕。招商基金總經理助理、投資管理一部總監王景認爲,市場潛在風險包括:經濟復甦或非一帆風順;海外通脹和美債利率可能維持高位的時間超預期,進而持續壓制權益類資產估值;地緣衝突也將對市場帶來不確定性。

A股港股均有較高吸引力

“預計2023年A股市場將震盪上行,港股也具備較好的配置價值。”周應波說。

“展望2023年,我們認爲資本市場的整體機會大於風險。我們相信,市場最不確定的時期已經過去,現在是較好的佈局窗口。”易方達基金基金經理武陽表示。 

從市場估值來看,周應波認爲,在經歷2022年四季度的反彈後,A股估值略微回升了一些,但整體估值性價比在歷史上依然處在相對便宜的水平。 

中庚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丘棟榮表示,A股整體的估值水平在各類指標上均處於週期性的低點區域,一般在此估值水平上對應着系統性的機會,機會大於風險。從結構上看,當前僅有大盤成長類的股票估值還處於中性以上的水平,其他風格股票基本處於低估值區域,從大盤股到小盤股,從價值股到成長股,均有較好的佈局機會。 

“整體來看,隨着經濟活力的釋放和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A股和港股均存在相當的估值修復機會。”王慶說。 

多位知名基金經理也看好2023年港股的投資機會。丘棟榮表示,港股在2022年四季度V型反彈,但各個估值維度基本處於歷史水平20%分位以內,長期仍具有較高的吸引力,我們將繼續戰略性配置港股。 

市場風格上,黃海更看好價值風格。他認爲,今年經濟弱復甦的過程中,低估值、高分紅、低負債、高現金流的公司很稀缺,它們理應成爲增量資金和存量資金增配的方向。

“從過去十年中證風格指數的歷史規律來看,很多時候是以三四年爲維度進行切換。大類資產配置上,過去三年無論消費還是科技的結構性牛市導致80%以上的主動權益資金在成長股中,對價值股的配置極少。價值股再平衡過程的持續時間至少在兩年以上,所以從長期來看,資產配置在低估值價值股的再平衡過程具有持續性。”黃海表示。

沿兩大主線佈局

2023年,基金經理佈局A股市場緊緊圍繞兩大主線:一是具有較大成長空間的“錦上添花”行業,如醫療養老、碳中和、戰略型科技產業等成長性行業,關注其中的新行業、新技術等細分領域;二是疫後復甦的“雪中送炭”行業,包括餐飲、酒店、旅遊、航空等行業,可能會迎來爆發性增長。  

在“錦上添花”的成長性方向上,李曉星看好電動車、光伏、儲能、海風、國防軍工、半導體設備和材料、信創、互聯網、創新藥等。其中新能源是李曉星最看好的方向,他認爲,電動車的預期差最大,儲能和光伏處於快速發展期但市場分歧較小,海風處於底部反轉階段。周應波表示:“中國經濟將進入高質量的發展階段,預計未來國家在自主可控軟硬件、半導體、軍工、高端機牀、醫療器械等行業將見到政策激勵措施密集出臺。未來3年,這些行業可能都將進入大的上行週期。” 

對於新能源行業,滙豐晉信知名基金經理陸彬表示,新能源行業是長期成長空間較大,滲透率較低,同時技術變化和估值變化較大的成長性行業,往往能夠找到不少高彈性的投資機會。2023年主要看好三個細分方向:一是光伏和儲能產業鏈。受益於硅料價格大幅下降,電站運營投資收益率大幅上升,整個產業鏈有望迎來快速增長,尤其是供需緊張的一些材料環節,將有不少投資機會。二是未來3年有望持續快速增長的海風產業鏈。三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目前板塊估值已經在歷史底部區域,建議關注供給緊張環節,盈利改善以及新技術方向的投資機會。

“此次計算機板塊的投資機會,可能並非完全來自信創等主題,而是來自行業整體經營週期的拐點。”在陸彬看來,計算機行業將在2023年迎來週期拐點,受疫情影響的需求端可能在2023年集中釋放。不少計算機企業的人力招聘放緩,帶來成本端增速放緩或者下降。同時,計算機行業估值仍處於歷史低位。 

對於疫後復甦的“雪中送炭”方向,周應波表示,消費和服務業預計將會成爲經濟復甦的重要動力,很多消費場景會出現巨大變化。可關注其中的兩個細分方向:一是疫情中品牌力顯著增強的消費新品牌。過往三年,在相對困難的環境之中,很多品牌仍然實現了逆勢擴張、不斷增加市場份額,當前這些品牌可能會獲得更加強勁的增長。二是互聯網平臺經濟。從很多國家的統計數據中看到,相關政策調整後復甦增長最快的領域往往出現在線上廣告、線上服務上。最近兩三年的疫情很大程度改變了人們在很多領域的習慣,包括辦公、消費,甚至聚會等,線上服務會更加受益。

王慶也認爲,疫情後的投資主題有很多可以深入挖掘。這不僅包括消費領域,也包括某些行業可能的補償性投資,以及疫情期間行業供給格局明顯改善的領域。武陽表示,消費復甦的大背景之下,以航空出行爲首的、供給出清徹底且具有較大價格彈性的子行業值得關注。同時年輕人新的消費習慣、新的消費品類也將帶來很多投資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