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日本、荷蘭特派特約記者 嶽林煒 張亮 環球時報記者 喬文姝】 “這是一個神祕的協議。”在美國媒體放風“美已和荷蘭、日本就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芯片製造設備達成協議”兩天後,三國政府仍拒絕置評。《紐約時報》28日稱,因爲其敏感性,三國沒有公開宣佈該協議,細節也尚不清楚。美國專家認爲,日本和荷蘭需要時間來修改其法律法規以實施新的限制措施,相關措施“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才能相互呼應”。經常高調宣揚“圍堵中國”的白宮此次異乎尋常地低調,引發媒體猜測。《金融時報》引述專家的分析稱,雖然美國官員希望將該協議視爲“勝利”,但他們面臨着約束:不想進一步激怒盟友。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國家將使用什麼機制限制其芯片設備公司的對華出口。在該事件中最受關注的荷蘭光刻機生產企業阿斯麥28日發表聲明稱,新措施不會對其2023年度的銷售額產生影響。但荷蘭和日本媒體普遍認爲,如果相關措施實施,將會對本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前景產生重大影響,促使中國尋求其他供貨商並自行研發技術。

美國爲何不公開協議內容?

彭博社、《華爾街日報》等媒體28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美國、荷蘭和日本三國的國家安全事務官員27日在白宮結束高級別談判,就限制向中國出口一些先進的芯片製造設備達成協議,將把美國於2022年10月採取的一些出口管制措施擴大到荷蘭阿斯麥、日本東京電子和尼康等公司。

這些報道被多家媒體轉載、求證,但相關三國政府均拒絕置評。日本內閣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28日對媒體表示,將在國際協商的基礎上“嚴格實施出口管制”,“希望根據各國的管制動向採取恰當的應對措施”。他以外交事務爲由拒絕透露日美荷三國協商的具體內容。《日本經濟新聞》稱,日本目前實施對外出口管制的依據是《外匯及外貿管理法》。經濟產業省將根據日美荷協議的具體內容,着手研究包括修改法律法規在內的應對措施。

據荷蘭即時新聞NU報道,荷蘭首相呂特27日在其每週新聞發佈會上稱,政府內閣不太樂意披露與美國、日本就新出口限制進行談判的結果,“這些會談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我們對此什麼也沒說”。路透社稱,當被問及阿斯麥公司是否需要被告知相關決定以實施新限制時,呂特表示,政府與該公司的溝通“也是私密的”。報道提到,呂特政府此前曾表示,它打算與美國就出口管制達成某種協議,但不會簡單地採用美國的規則。荷蘭國家電視臺稱,負責審批阿斯麥公司出口許可證的荷蘭外貿大臣施賴納馬赫爾27日稱,荷蘭政府不會根據美國的要求作決定。

美國爲什麼不公佈協議內容?《金融時報》28日引述一家諮詢公司技術專家保羅·特里奧洛的分析稱,“美國官員可能希望將任何協議視爲勝利,但要避免在(2022年10月)單方面宣佈限制措施後進一步激怒盟友”,“美國政府現在強調與盟友合作,但其《通脹削減法》正面臨歐盟和亞洲盟友的批評”。

“我們現在需要與相關部門進行對話,看看它究竟意味着什麼。”阿斯麥公司發言人28日表示。路透社稱,阿斯麥是全球芯片生產設備主要供貨商之一,自2019年以來一直被限制不得向中國出售最先進的光刻機。該公司28日發表聲明稱,它瞭解到政府間已採取措施達成協議,協議針對先進的芯片製造技術,包括但不限於先進的光刻設備。“在它生效之前,必須詳細說明並完成立法,這需要時間。”聲明說,根據政府官員的評論及其對時間表的理解,“我們預計這些措施不會對我們公佈的2023年預期產生實質性影響”。阿斯麥公司本月25日公佈財報,預計該公司2023年銷售額同比將增長25%以上。

“如果日本引入新限制措施,中國有可能採取對抗措施。”《日本經濟新聞》29日稱,針對美國的對華出口管制措施,中國已於2022年12月12日在世貿組織(WTO)提起訴訟,批評美方“濫用出口管制措施,阻礙芯片等產品的正常國際貿易,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破壞國際經貿秩序,違反國際經貿規則”。

“這就是歷史性的阿斯麥協議,一個相當神祕的協議,再次標誌着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時代的暫時結束。”比利時荷蘭語媒體《晨報》27日稱,美國的目的是扼殺中國在芯片、超級計算機和人工智能領域的進步,挫敗中國的“軍事現代化”。

“美國、荷蘭、日本都擔心對手搶佔中國市場”

《紐約時報》28日稱,美國、荷蘭與日本都有能力製造全球最先進水平的半導體設備。“新協議能讓這些國家的科技行業處於更平等的地位,防止日本和荷蘭的公司爭先恐後地奪取被美國公司放棄的中國市場份額。美國公司曾表示,這種可能性會使他們處於不利地位。”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艾米麗·本森說,與美國人一樣,荷蘭人和日本人擔心,如果他們退出中國市場,外國競爭對手會取而代之。報道稱,該協議實施的另一個擔憂是,日本和荷蘭政府面臨着是否擁有像美國那樣發佈出口限制的合法權力,以及關於限制哪些技術的廣泛討論。本森稱,日本和荷蘭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修改其法律法規,這三個國家的限制措施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才能相互呼應。

美國這種爲阻撓中國高科技發展而犧牲其他國家利益的行爲,引發各方不滿。荷蘭《電訊報》稱,中國大陸市場佔阿斯麥去年營收的15%。少了中國買家,雖然短期內對阿斯麥影響不大,但長期而言仍會流失潛力巨大的市場,且禁令將促使中國更積極尋求其他供貨商並自行開發技術,爲阿斯麥製造對手。

《日本經濟新聞》29日稱,全球半導體制造設備市場由排在第一位的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第二位的荷蘭阿斯麥及排在第三位的日本東京電子等展開競爭。日本和荷蘭的企業擁有不依賴美國技術的產品,因此對華出口不受美國政策限制。據日本半導體制造設備協會介紹,2021年度,對中國的銷售額佔日本半導體設備出口額的33%。其中,東京電子2021財年(截至2022年3月)的約2萬億日元合併銷售額中,對中國的銷售額佔26%。報道稱,如果引進美國要求的限制措施,日本企業將受到很大影響。日本政府一直在“水面下”探索可採取的措施,將在考慮對日本企業影響的同時,確定實際引入的具體措施。

“最終他們會到達那裏”

《晨報》27日稱,冷戰時期分隔東西方的是“鐵幕”,如今全球半導體領域降下的是“硅幕”。報道認爲,芯片製造技術非常複雜,但全球芯片產業結構卻非常簡單:最重要的芯片設計商在美國,製造商在中國臺灣和韓國,設備商在荷蘭和日本。這些國家聯手降下“硅幕”,就有機會阻擋中國。

“中國能把光刻機做出來,我對此從不懷疑”,中國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2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日本和荷蘭在美國的逼迫下加入對華限制行列,他們自己將承受巨大損失。這些措施不能說對中國完全沒有影響,但是想借此完全改變世界芯片產業的格局,或者擊垮中國的芯片產業,這不符合事實。對於美國主導的對華“芯片圍堵”,我們早有準備。

“由於美國的制裁,中國最終將學會製造那些無法進口的半導體生產設備。”阿斯麥公司首席執行官溫寧克1月25日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說。“如果他們無法獲得這些機器,他們將自己開發。這需要時間,但最終他們會到達那裏,”他說,“你越給他們壓力,他們就越有可能加倍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