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萬宏源輕工團隊 黃莎

雖然生在武漢,但是本科之後就去北京和上海讀書工作,在武漢的時間其實並不多,可心裏一直以身爲武漢人感到驕傲,我國中部中心城市、九省通衢、教育重鎮,全是拿得出手的標籤,更不用說特色的熱乾麪、鴨脖和經常上熱搜的武大櫻花。2020年武漢因爲新冠疫情再次出圈,通過76天大規模、嚴厲的“封城”,盡最大可能阻斷疫情在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傳播,武漢人民偉大的抗疫精神和武漢這座英雄之城,也又一次載入史冊。武漢人民也因爲新冠疫情變得小心謹慎,2020-2022年疫情影響的這幾年,武漢的親友們都老老實實戴着口罩,武漢市內一見疫情有傳播的苗頭就開始全員核酸+局部封控,所以武漢後續基本沒有再出現過大面積疫情爆發。即便如此,武漢這幾年發展似乎也有所放緩,聽親友們抱怨生意不好做,武漢的二手房賣不掉,城市內基礎設施變化也不大。還記得2014年武漢發佈城市口號“Wuhan,Different Everyday”,前幾年確實每年返鄉都能看到武漢的新地鐵線、新商圈,伴隨武漢逐步建設完善,又疊加三年疫情的影響,武漢似乎變得平靜,但是仔細感受就發現,我的家鄉可一直在進步。

1、三環外的大武漢:光谷東擴,武漢都市圈的發展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長江及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的三鎮格局,最初的武漢其實由三城合併而成,城市面積之大,再加上城市地位和歷史底蘊,武漢一直被稱爲“大武漢”。武漢的確以前城市和道路規劃非常糟糕,永遠在挖路和修路,在沒有地鐵之前公共交通一直很堵。那會武漢公交車的司機師傅脾氣還很火爆,開車也很急躁,一個剎車感覺能把人給甩出去。而我從小住在武昌,小的時候對武漢之大的理解停留在從我家去江漢路步行街玩,需要克服暈車,坐接近2小時公交車才能到(從武漢站坐高鐵去長沙其實也就才1.5小時)。直到2012年底武漢開通了第一條貫穿漢口和武昌的地鐵2號線,坐上這地鐵從我家去漢口逛逛街才需要半小時路程,這也是我第一年去北京讀書回家過年,暫別家鄉就見大變化。到現在武漢總共有11條地鐵線,公交有專用車道,路面上挖挖補補的情況也很少見到,“轉戰”遊玩三大區各個商圈變的無比方便,所以對武漢之大的感受也變得模糊。

疫情的這三年變化最大的似乎是武漢三環外叫“光谷東”的這片區域,從區劃上看屬於武漢東湖高新區。武漢東湖高新區,又稱中國光谷、簡稱光谷,早在1988年就已成立,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光谷已形成了“5+2”產業體系(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高技術服務等5大千億級產業爲主導,加之以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數字經濟兩大新興領域)。2021年東湖高新區在武漢市內GDP排名第一,也是首個GDP突破2000億的區域;但光谷的規劃遠不止此,2020年打造成“中國光谷”,2035年初步建成“世界光谷”,所以開始向武漢的東、南方向擴張,也就出現了三環外的“光谷東”。2007年光谷東還是農村,隨着光谷東進,2016年光谷三環以東大部分實現城鎮化。因爲跟親戚朋友見面多集中在市區內,對三環外的變化關注較少,這次回家過年也正好因爲辦事情去光谷東瞧一瞧,才發現三環外的光谷東已經高樓林立,坐落着華爲、小米、人福藥業、華大基因、中建三局、光谷政務中心、國採中心、同濟光谷分院等一衆高新企業和部分基礎配套;而這裏的房價也漲到了2萬/平以上,不亞於武漢市中心房價。

圖1:武漢圍繞中心城區發展,逐步向東南擴建

資料來源:搜狐號,申萬宏源研究

可是在這轉一轉卻發現,這裏彷彿一座空城,路上看不到行人,商業配套有一個大悅城,可裏面也沒人。在主幹道上,看着兩邊的高樓確有置身“科技之谷”之感,但是驅車向住宅區靠近,彷彿自己穿越到了城中村,現代化高層住宅孤零零的矗立,周邊一片荒蕪,街邊都是推着車擺着攤的小商販,這強烈的衝突感驅使我下車買個烤紅薯喫來壓壓驚。細細想來光谷東這片區域並非市中心由內而外推進產生,而是跟中心城區間有個斷層,與中心城區沒什麼聯繫,倒有點“另起爐竈”的意味。

圖2:光谷東街道兩邊高樓林立

資料來源:申萬宏源研究

翻看了一下2021年底發佈的《武漢市國土空間“十四五”規劃》,光谷定位成武漢發展的四個副城之一,起到輻射帶動周邊鄂州、黃石、咸寧等其他湖北地級市的發展作用。2022年底《武漢都市圈發展規劃》獲批,爲國家批覆的第7個都市圈規劃,也旨在推動武漢輻射帶動周邊城鎮共同發展。在都市圈發展計劃中,2022年9月武漢、鄂州、黃石、黃岡四市在漢簽署合作協議,“武鄂黃黃”都市圈也成爲發展的核心,也就是光谷東繼續東擴將輻射到的湖北另外三個地級市。湖北省的發展極不均衡,湖北省共13個地級市,2021年武漢貢獻了湖北省35%的GDP產值,其他地區則相去甚遠。現在武漢大都市圈的推進,又賦予了“大武漢”新的含義,武漢未來在輻射周邊區域將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未來再回武漢會看到怎樣的一番新景象,確實值得期待。

圖3:2021年湖北省各地級市GDP佔比

資料來源:Wind,申萬宏源研究

2、城中心的老武漢:江湖氣與潮流文化的融合,現代大都市的長成

在北京上海讀書和工作的時間長,以前覺得武漢跟北京上海差距還是很大,現在回家越來越覺得跟在上海生活的差異在縮小,有的時候驅車在武漢的環線上,看着窗外城市街景,也分不清自己到底在武漢還是在上海。

我總覺得購買咖啡的便利程度是體現這座城市是否都市化的標誌,這次回家發現,不管在武漢二環內的親戚朋友家還是三環外,我總能輕鬆點到瑞幸的外賣;連鎖咖啡品牌Manner、Tims、M Stand等落地武漢,在各大商圈也成了標配;我家附近1公里範圍內的咖啡廳就有6家,有連鎖的,有沒聽過名字的。根據網絡上的數據,2021年初武漢的咖啡館數量超過2000家,在全國排名第十,我才意識到武漢也有了喝咖啡的習慣。可能老武漢在我心裏是個充滿江湖氣的城市,有着獨特的“過早”文化(武漢稱喫早餐爲“過早”),早上在路邊早餐攤,買上熱乾麪、豆漿,有邊走邊喫的,有拿小板凳坐在攤邊喫的,都讓我覺得精緻的咖啡應該很難融入武漢這座城市。不僅如此,以前武漢小夥伴們的朋友圈打卡糧道街的油餅包燒麥,現在打卡不斷入駐武漢的國外連鎖西餐品牌店如Shake Shack、達美樂等。以前一線城市纔有的品牌向下滲透,武漢現在長得越來越像現代化大都市,武漢人民變的富足,生活也開始精緻起來。

3、結語:

疫情管控的變化,讓武漢2023年的年味甚濃,家人齊聚的年夜飯、親戚朋友的桌牌遊戲、熱鬧的商場、擁擠的電影院、窗外偶爾燃起的煙花,都讓我覺得武漢重新活過來了。雖然武漢這幾年悄悄改變着,但是也更期待未來每年短暫的返鄉能夠看到更美麗、更繁榮的大武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