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錢江晚報

突然被熱捧的免疫球蛋白

普通新冠病人能用嗎

浙二藥劑科主任:

使用不當會有副作用,用於治療新冠仍有爭議

本報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方序 許紫瑩

視覺中國供圖

在這一波疫情中,一種以往不爲人熟知的血液製品——“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簡稱“靜丙”)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原價約500~600元一瓶的藥物,被炒到了近2000元一瓶,治療總花費可達到數萬元。

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分享了新冠重症親人的用藥經歷:“我爺爺用了確實有效,他自己說輸了之後感覺腦殼要清醒一些,可能不是主要作用,但是能起輔助作用。”“醫生也不會說肯定有用,可是對我們家屬來說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用!”

對此,浙大二院藥劑科主任戴海斌表示:“免疫球蛋白治療新冠在醫學界仍有爭議,患者使用不當可能會產生副作用,醫院裏的庫存會留給最需要的人。”

臨牀使用有嚴格適應症

作爲一種血液製品,免疫球蛋白含有廣譜抗病原體的抗體,具有增強機體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調節的功能。於是,市面上很多人爲新冠重症患者求購免疫球蛋白,希望通過增強抵抗力來度過危險。

但其實,免疫球蛋白遠非“神藥”,它的臨牀使用有嚴格的適應症,過度濫用反而會帶來很大的風險。

戴海斌介紹,免疫球蛋白是一種具有抗體活性的免疫物質,又被稱爲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則是從人體血漿純化提取的血製品,蘊含95%以上濃度的免疫球蛋白,通稱爲“靜丙”。

臨牀上,丙種球蛋白主要應用於以下幾類病人:原發或繼發的免疫缺陷,這類病人先天或後天血液中丙種球蛋白嚴重缺乏,無法滿足抗感染免疫的需要,補充丙球可以預防膿毒症、重症肺炎等嚴重感染;神經免疫性疾病,如脫髓鞘疾病、重症肌無力等;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自溶貧、川崎病等;某些嚴重的感染性中毒,如金葡菌和侵襲性A組鏈球菌感染導致的中毒性休克、志賀氏菌毒素導致的溶血-尿毒綜合徵等;同種免疫性疾病,如新生兒溶血、器官移植後排斥反應等。

這些患者視之爲“救命藥”

在風溼免疫科,丙球是一些病人的“救命藥”,常用於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抗磷脂綜合徵、系統性血管炎等疾病危重症的搶救和治療。

前段時間,浙大二院急診接診了一位系統性紅斑狼瘡合併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重症患者,他的免疫系統嚴重紊亂,血紅素降到了3g/dl(正常值爲11-15g/dl),被緊急送入風溼免疫科病房。

風溼免疫科副主任薛靜說,此時就急需使用大劑量腎上糖皮質激素和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丙球可以封閉抗體,減少溶血的發生,其中大量的獲得性抗體還能讓患者達到暫時免疫增強的狀態,減少感染風險。

對兒童來說,丙球常用於川崎病的治療。浙大兒院心血管內科主任解春紅介紹,這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爲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疾病,80%爲5歲以下患兒,急性期會出現39度以上的高熱。

解春紅說,川崎病發病原因尚不明確,急性感染可能誘發自身免疫活化反應,從而導致川崎病。急性發病期輸注大劑量丙球,可以封閉抗體,阻斷免疫活化,從而減緩血管炎對血管壁損害的發生。一般建議急性期10天以內,按照每公斤體重2克的劑量使用。“一旦確診川崎病,我們都會收治入院及時治療,目前病房的靜丙庫存能滿足臨牀需要,還沒有聽說患兒用不上藥的情況。”

戴海斌說,這陣子醫院靜丙的需求量有所上升,但沒有到緊缺的程度,“我們醫生在臨牀開藥的時候也會更加謹慎,確保讓真正需要的患者用上,不要出現斷藥的情況。”

用於治療新冠在醫學界仍有爭議

1月5日,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冠病毒感染第十版診療方案中雖然提到了“靜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但戴海斌解釋說,這是由新冠康復者血漿製備的具有特異性的免疫球蛋白產品,並非普通的靜丙。

他說,新冠疫情出現後,全球的醫學專家都在開展免疫球蛋白治療新冠的研究,然而至今還沒有出現高質量的詢證醫學依據,表明其治療有效。

甚至還有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用於新冠救治還可能導致某些不良事件,包括腎功能損害、血栓形成、心律失常、無菌性腦膜炎、溶血性貧血和輸血相關性急性肺損傷等。

此外,由於丙球是血液製品,也有導致血液傳播疾病感染的風險,比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但目前關於免疫球蛋白相關的病毒感染報道非常罕見。

雖然學術上普遍認爲,尚未發現免疫球蛋白治療新冠有效的證據,但國內部分醫院還是將其列入了診療方案。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北京協和醫院1月3日發佈的“基層診療方案建議”,建議指出重型、危重型患者在轉診上級醫院後,可以使用靜注人免疫球蛋白。

醫院在微信公衆號“協和醫生說”的評論區回覆網友:目前尚有爭議,但我院呼吸科、感染科的臨牀結果有效,文章開篇提到結合一線經驗,因此我們收錄了。

此外,華西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清華長庚醫院等發佈的診療方案中,也出現了免疫球蛋白治療。而中日友好醫院、瑞金醫院均未將其納入推薦,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更是明確指出“不推薦”。

不建議普通人搶購囤積

錢報記者瞭解到,臨牀上不同醫生對免疫球蛋白的態度也存在差異。有些患者家屬迫切想用,但醫生堅決認爲沒有效果;而有的醫生會主動建議部分重症患者使用。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ICU醫生表示,如果是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原先在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新冠重症患者,救治時會查血IgG抗體,水平較低者會考慮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但大部分患者都沒有必要使用。

還有醫生表示,很多家屬是抱着“最後一搏”的態度,不管有沒有效果,起碼盡了最大的努力,也就沒有遺憾了。這種情況下,醫生可能也會配合家屬用上免疫球蛋白。

但不管學術和臨牀爭議如何,醫生都不建議普通人囤積免疫球蛋白。戴海斌強調,免疫球蛋白在血製品市場中佔比不大,大量囤積導致價格上漲,會影響到真正需要的患者。而且免疫球蛋白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由專業人士掌握用藥的劑量和時機,不要擅自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