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全球气候变化给全球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基础设施安全以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影响,它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我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2023年1月28日,江西九江,鄱阳湖湖口县湿地,成群越冬候鸟在此嬉戏觅食。视觉中国 图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了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形成应对气候变化新理念,做出应对气候变化新部署,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我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务实的政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初步核算,2021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50.8%,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都稳居世界第一;森林面积达到34.6亿亩,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成功启动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全国碳市场,截至2023年1月2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4.9亿元。我们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关键领域抵御气候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我们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为《巴黎协定》的达成、生效和顺利实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持续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实现了经济发展与减污降碳双赢,也为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做出了中国贡献。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外宣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但也充分彰显了我们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还将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合作共赢,坚持言出必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这个生机勃勃的一月,澎湃新闻创办了中国主流媒体第一个专门关注气候变化的月刊,非常有意义。希望《临界点》月刊成为政策制定者、科研工作者、企业家、社会公众等千千万万读者之间的桥梁,发挥新媒体独特的传播优势,普及气候变化科学知识,分享应对气候变化观点,交流应对气候变化实践经验,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推动全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共建美丽家园。祝贺《临界点》月刊创刊,也祝应对气候变化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