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海证券报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仲茜 卢梦匀)中国“新能源之都”在哪里?江苏常州当仁不让!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数量超过3400家,百亿以上新能源企业5家,整车产量达到34万辆……擦亮“新能源之都“的名片,常州的新春第一会聚焦“新能源”。

兔年开工第一天,常州“新能源军团”再添新丁,总投资折合人民币超470亿元的15个新能源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户。截至目前,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已超5000亿元,常州与新能源产业“发储送用”四个环节密切相关的本地上市公司有36家,总市值4176亿元;同时常州已汇聚49家外地新能源上市公司来常投资兴业,预计2025年还将新增20家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20家,市值预计超3000亿元。

为了加快推进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踏上能级跃升“快车道”。1月28日,兔年首个工作日,常州召开“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会上正式出台《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围绕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生态营造四个方面,制定10条重磅政策。

对此,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常州2022年GDP达9550.1亿元,正处在迈进“GDP万亿之城”的决胜阶段。把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确定为新春“第一会”,就是要釜底加薪、趁热打铁,用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的政策支持撬动市场力量,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再添一把火,全力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解读“新十条”:剑指“两个万亿”目标

近年来,常州新能源产业强势增长、领跑赛道,形成“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生态闭环,产业集聚度全国第5,新能源领域产值超5000亿元。此前,围绕“发储送用”四个环节,常州2022年曾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此次2023“新春第一会”又重磅出台《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新十条”),足见常州加快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决心和动力,“起步即冲刺”,新年即加足马力“开跑”。

“新十条”明确,力争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资本市场市值达到“两个超万亿元”目标,要形成1个5000亿元以上、2个1000亿元以上,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集群,到2035年,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基本建成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打造代表常州城市特征的新地标,让新能源“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常州”的理想成为现实!

常州市工信局局长严德群介绍,在《实施意见》基础上,按照“产业规模可支撑、技术创新可策源、应用场景可示范、数实融合能引领”的原则,常州出台了“新十条”,围绕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生态营造四个方面,制定10条重磅政策。

其中,在产业发展方面,加快项目的招引和建设,对新引进的新能源领域重大项目进行奖励,对重大项目引荐人给予奖励;提升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水平,优化项目办理流程,加强用地、用能等支持保障。强化龙头骨干企业培育,鼓励企业加快投入,并按照相应标准进行奖励。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十链突破、百企领航、千景应用”。

解析“资本军团”:已有新能源上市公司36家,总市值4176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常州共有与新能源产业“发储送用”四个环节密切相关的上市公司36家,约占全市上市公司总数的40%。在发电环节,集中了天合光能、亿晶光电、亚玛顿、顺风光电、裕兴股份等上市公司;在储能环节,主要有中创新航、泛亚微透等,其中,中创新航香港上市首次募集资金92亿元,成为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在输送环节,常州主要有苏文电能、安靠智电、洛凯股份等,在新能源应用环节,常州则集中了星宇股份、腾龙股份、光洋股份、旷达股份、南方精工、协和电子、神力股份、江苏雷利、祥明智能、日盈电子、长海股份、永安行等上市公司。截至2023年1月9日,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总市值达4585.27亿元。其中,天合光能以1542亿元最新市值位居龙头,恒立液压则以超900亿元市值位于第二,中创新航、星宇股份、聚合材料、宏微科技、苏文电能分列3至7名,且市值均超百亿元。其中,天合光能光伏组建出货量稳居世界前三位,随着产能的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天合光能在光伏产业的龙头地位将更加稳固,市值有望进一步攀升。

上证报记者通过梳理36家上市公司2022年业绩快报或三季报发现,超七成公司2022年度净利润均有所涨幅。其中,天合光能三季度净利润24.02亿元,位居榜首,恒立液压2022年三季度净利润17.49亿元,遥遥领先。星宇股份2022年三季度净利润也达7.54亿元,排名第三。

此外,不少外地新能源上市公司也纷纷来到常州投资兴业,目前已汇聚宁德时代、理想汽车、比亚迪、小牛电动、9号机器人、东方日升、贝特瑞、当升科技、星源材质、璞泰来、长盈精密、海目星、立讯精密、震裕科技、恩捷股份、斯莱克、联赢激光等49家上市公司,其中近两年在常州有省市重大项目投资的,就有30家。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敏介绍,根据外地上市公司在常投资主体营业收入(净利润)占公司营收(净利润)的比重来简单测算,截至2023年1月9日,外地上市公司在常投资主体形成了5001.31亿元市值。

刘敏表示,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的突破点,在龙头企业。到2025年末,常州新能源行业龙头企业市值预计将超6000亿元。未来,常州还将迎来源源不断的“新能源军团”后备军,至2025年,常州预计将新增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20家,市值预计超3000亿元,蜂巢能源、万帮新能源、时创能源、格力博等,已纷纷过会、即将完成发行,武进中瑞电子、长青科技股份、百佳年代薄膜、永臻科技等已进入企业辅导上市阶段。

此次“新十条”还明确,常州接下来将通过强化金融支撑和法律保障,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从2023年起,连续三年市级产业投资基金与科创基金安排不少于50%的额度投向新能源产业;帮助企业丰富融资途径,降低融资成本,推动企业股改上市;发挥创投机构的资本引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向新能源产业领域“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探索采取“同股不同权”等方式,切实加大对新兴产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的扶持,并加快推进《常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立法。

构建应用生态:做“电动中国”示范区先行者

“新能源之都”既是城市新名片,更是追求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新诠释。在“双碳”战略引领下,常州正加速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创建国家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2022年,全市新增新能源汽车37936辆,增长116.5%;溧阳作为以县为单位开展电动中国示范区建设的先行者,获得陈立泉院士‘电动中国看溧阳’的高度肯定。”常州市副市长徐华勤介绍说,新的一年,常州将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及私桩共享、光储充检一体化模式的有效探索。“我们将适度超前布局光伏一体化建筑、光储直柔建筑、智慧微电网创新低碳场景,加速构建具有常州辨识度的新能源应用生态,绿色、低碳、智慧的未来城市画卷正在龙城大地徐徐展开。”

具体来说,在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常州将打造一批绿色能源示范工程,到2025年建设完成10个“新能源应用示范工业园区”、10个“新能源应用示范服务业集聚区”、10个“新能源示范美丽乡村”;加快公共机构光伏应用,促进绿色电力消费;推进储能规模化应用,对装机容量1兆瓦及以上的新型储能电站,自并网投运次月起按放电量给予投资主体不超过0.3元/千瓦时补贴,连续补贴不超过2年;推广建设“光储充检换”一体化充电示范项目,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统筹各级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推进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扩大出租、环卫、物流、通勤等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

此外,常州还将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强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能源规模化开发、高比例消纳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开展基于电网、储能、分布式用电等元素的新能源汽车运营云平台试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