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晚報

後備箱行李箱裝滿沉甸甸的愛

老爸老媽給的“能量包”

春節假期結束,人們帶着父母的牽掛與家的味道陸續返崗。臘肉、醃蘿蔔、土雞蛋……平常在外心心念的那一口,都被父母提前塞滿了後備箱、隨手的行李箱。

家是打拼一年的終點,也是出發奮鬥的起點。我們帶着父母裝滿的“能量包”,再次啓程,在火熱的生活中繼續拼搏奮鬥。

董俊的汽車後備箱滿滿當當

愛意

後備箱全是“自家產”

初六早上5點,天還未亮。按照河南確山縣習俗,爸爸媽媽爲出遠門的董俊點燃了一串響鞭。鞭炮噼裏啪啦,汽車發動機開始轟鳴。“兒子,注意安全,好好工作!”“放心吧,爸媽!”後視鏡裏爸媽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黑夜中,“不敢多想多看,怕自己受不了。”

董俊在一家國有銀行工作,此前三個春節都沒回老家。進入年關,得知董俊和媳婦要帶着孫女回老家,老兩口多次趕集置辦年貨,“水果、肉、糖,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年貨。”董俊說,父母比較節省,但今年家裏的年貨格外豐富。整個春節一家人在一起,過了一個開心年、幸福年。年前父母提前置辦的一些年貨,直到返程前都沒喫完。

這一趟北上,董俊一家又要一年後才能返鄉。頭一天晚上開始,汽車的後備箱就真真切切地被父母物盡其用了。6只收拾好的母雞、手工做的臘腸、羊腿、牛羊肉、豬蹄、豬肉、15斤花生米、約30斤紅薯粉條……“這些都是爸媽提前準備的,還有一些家裏的蔬菜,幾箱牛奶等等。”董俊說,即使是各種“騰挪”,當時在關閉汽車後備箱時,也要拿出一點兒東西,再動作迅速地“咔”上。

滿滿當當的後備箱,“躺着”的大多是自家產,董俊覺得格外珍貴。“父母知道這些在城裏能買到,也不算特別值錢,但他們就是要讓我們喫到家裏的味道。”

董俊說,收拾好的6只母雞,是去年中秋節之前,父母買的小雞崽飼養長大的。那30斤的紅薯粉條,也是父母在自家地裏種的紅薯收穫後加工製作而成的。“這些自家種自家產的東西,在父母眼裏就是安全放心。”董俊也明白,這些農貨和特產背後,包含了父母過去一年的辛勤和心血付出。

“老兩口都快六十了,平時除了在家種地,也會在附近做點小工。他們雖然話不多,但每一樣東西都是他們的愛意。”董俊說,讓他印象深刻的,不只是那塞滿的後備箱,還有出發之前,父母忙前忙後、裝車收拾的畫面。

“或許,他們是在用忙碌的狀態,來隱藏孩子返程時他們內心的失落或者不捨。”他說,只有更加踏實努力、多回家看看,才能儘可能回饋父母的恩情與愛意。

魏天佑媽媽給他行李箱裏裝滿了家鄉味

回到北京後,魏天佑用媽媽給帶的四川臘肉炒菜

踏實

回京能喫上“家鄉味”

晚上8點03分,歷經近9個小時,高鐵終於停靠在了北京西站。魏天佑起身,拎着約30斤重的行李箱,在站內穿梭換乘地鐵,回到通州住處。“這是我‘北漂’後回家過的第一個春節。”他說,箱子裏除了幾件衣物之外,全是媽媽提前給準備的老家特產。儘管要拖着行李箱穿梭大半個京城,但他絲毫沒有覺得累。

“箱子裏除了我們當地的涼山牛肉,還有媽媽親手做的臘肉香腸、辣醬、火鍋底料、酸菜等等。”魏天佑說原本計劃今年春節不回家,後來,他看到朋友圈裏媽媽正忙前忙後做香腸和臘肉。想到自己作爲家中獨子的責任,又臨時改變了主意。“今年在家過年很開心,味蕾和幸福感都得到很大滿足。和家人團聚的時光,也讓我整個人‘充電滿格’了。”

回到住處後,夜已經深了。魏天佑趕緊打開行李箱,小心翼翼地取出媽媽做的特產,一件件分類歸置,放到了冰箱。“很多父母都會拿好喫的和家鄉特產給孩子裝滿箱子。我才發現,取出它們的時候,心裏更感慨。”魏天佑說,當他一件件地將香腸、臘肉、辣醬、火鍋底料從箱子裏取出時,腦海中浮現的就是媽媽去集市上反覆挑選、對比採買和醃製熬製的畫面。“這種父母親手製作的食物,就是家的味道。即使電商網絡再便利,也買不到媽媽親手做的家鄉味。”

回到北京兩天後,魏天佑突然開始想家了。他打開冰箱,拿出臘肉,煮熟、切片,自己炒了一盤青椒臘肉。儘管他知道自己廚藝並不算好,但香噴噴的臘肉味兒,讓他感到滿足。“喫到臘肉,就想起了家,就意識到過年的氣氛還在延續。”他說,媽媽給他返程行李箱中準備的家鄉食物,讓人心裏踏實。

這種踏實,對他來說很重要。原本一直在成都工作的他,去年瞞着家人辭了職,決定“北漂”。父母知道後並不支持他的決定,甚至對他有埋怨和不理解。後來,魏天佑在北京找到了影視文化公司的工作,同時又在工作之餘專升本到了自己心儀的大學,才逐漸讓家人接受了他的決定。“過年回家,父母也開心。返程時給我裝的這麼多好喫的,是他們的愛意,也是‘冰釋’後對我的認可。”他說,當自己提着沉甸甸的行李回到住處時,感覺一切都很踏實、也更有幹勁,“爲自己的熱愛打拼是值得的。”

小姜岳母從海南快遞來的生鮮

小姜家人快遞給他的新鮮螃蟹

互暖

飛越三地的“年味兒”

今年春節,小姜和快遞小哥徹底混熟了。

小姜是江蘇人,妻子是黑龍江人,孩子在北京出生。以往過年,雙方父母會到北京,和這個小家庭一起組成大家庭,歡度佳節。今年,小姜一家七口人,分別在三地過年。小姜一家三口在北京,小姜父母在江蘇,小姜的岳父母在海南。

雖然在三地過年,但自始至終,年味傳遞少不了。小姜說:“現在物流發達,生鮮物品走空運很快,一般24小時就能到達目的地。”年前,江蘇的父母就開始籌備年貨,很多有特色的生鮮物品,都經過妥善包裝,分兩次寄到了北京。“一打開快遞包裝,頓時感覺過年的氣氛到了。”年夜飯必備的老母雞、八寶飯、鹽水鴨等等,帶着濃濃的家鄉特色。還有一些,可能不是人人喫得慣,但很合小姜的口味。“比如蘆蒿和臭豆腐乾,這兩樣食材,一個香一個臭,在一起清炒,這是我家那邊的經典搭配,現在我老婆和孩子也很愛喫。”

過年期間,第二撥年貨從海南“飛”了過來。“是我岳父岳母寄過來的,螃蟹、大蝦,都用泡沫箱和冰袋保鮮。”新鮮的海產,不需要特別的料理,螃蟹清蒸、大蝦水煮,紅紅火火,正配合過年的氣氛。

家人間的年味傳遞當然是相互的。收到年味後,小姜夫婦也沒閒着,在北京採買了牛羊肉給江蘇的父母快遞了過去,“老家那邊牛羊肉比較少”。他倆又在網上訂購了黑龍江的特色熟食,幹腸、松仁肉腸、燻排骨等等,給海南的岳父母寄了過去。

在雙方的家族羣裏,親戚們得知小姜一家七口用快遞傳遞年味,也在春節期間,開始行動起來。在過去的這十幾天,小姜家頻繁收發快遞。有親戚從呼倫貝爾寄來的羊肉,他留了一些,又分別給江蘇和海南空運了一份。有從浙江發來的茶油,他也給兩邊的老人都發了一份。還有從雲南寄來的鮮花,“鮮花實在不適合分裝了,我就獨吞了,春節期間,家裏香氣滿屋。”

眼下,開始返崗復工的小姜,對今年春節回味悠長。“雖然地理上,相隔千里。但是現在的通訊手段,讓我們一大家子,隨時能夠交流,互送祝福。物流的在線、快速投送,也讓我們能時時感受到來自千里之外的年味以及父母親友的熱情與關愛。”本報記者 李松林 孫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