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鹽財經

文 | 張婉瑩

“I Do,就是我願意。”

膾炙人口的鑽石品牌I Do的廣告語還言猶在耳。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創辦這個品牌的“鑽石大亨”李厚霖,近日卻淪落到了被法院限制高消費。

令人想不到的是,I Do的母公司恆信璽利,曾立志成爲“百年民族奢侈品品牌”,如今折戟在16歲的花樣年華,宣告了破產重整。

“Z世代”對2000年左右發家的李厚霖,也許並不太熟悉。

但只要提及,李湘的前前夫、秦海璐的前男友等標籤,以及劉嘉玲、陳奕迅、莫文蔚、馬思純等明星爲I Do品牌站過臺。

那麼可以說,作爲昔日資本的寵兒,李厚霖就是鑽石界的“頂流”、名副其實的“鑽石王老五”。

鑽石,到底是愛情的象徵,還是世紀的騙局?

關於這個經典的問題,對李厚霖來說,對這個有過很多段轟轟烈烈的愛情、又栽倒在象徵愛情的鑽石買賣之中的大亨來說,也許他也搞不明白。

鑽石大亨不懂愛情

鑽石、女星、富豪。

當這三個詞兩兩組合時,都能引起人們的關注。但同時疊加在李厚霖身上,卻只剩一地雞毛的惋惜。

地產大佬馮侖曾公開表示,凡是男性企業家開始追逐女明星,這家企業就離死亡不遠。儘管李厚霖追逐女星始於20年前,但其造成的“蝴蝶效應”依舊無法避免。

2004年,李厚霖與知名主持人李湘相識33天后,高調定下婚期。

次年,豪擲千金舉辦“世紀婚禮”,李湘頭戴鑽石皇冠和產自南非的3克拉稀有粉鑽,與李厚霖閃婚了。

2004年,李厚霖與知名主持人李湘相識33天后,高調定下婚期

但與官宣時的高調不同的是,這段婚姻僅僅維持一年,便暗淡結束。

而李厚霖在與李湘結婚前,據傳,他曾以50顆彩鑽組成的鑽戒,嚮明星李海璐求過婚。

李厚霖稱,這顆鑽戒象徵自己像鑽石一樣清澈的情意,寓意着他與秦海璐能夠一起走過50年的金婚。

結果如何?

秦海璐的姐姐秦蘭曾向媒體表示,當得知李厚霖與李湘官宣結婚的消息,秦海璐哭成淚人,好多天喫不下飯。多年後,在綜藝節目《金星秀》上,秦海璐也稱,直到李厚霖與李湘宣佈要結婚時,自己才知道被劈腿,坦言好長時間沒緩過來,有被這段感情傷得很深。

另一位也被李厚霖“傷過”的女星,是90年代走紅、登上過春晚舞臺的女歌手周豔泓(曾用名周彥宏)。

在李厚霖珠寶店開業等創業初期階段,周豔泓邀請圈內明星好友韓紅、羅中旭等捧場做宣傳,全力支持李厚霖的珠寶事業。

正是與娛樂圈多次打交道的經歷,讓李厚霖在事業上嚐到了甜頭。此後,李厚霖的珠寶事業,便與明星深度綁定營銷。

比如,I Do品牌不僅植入了《我願意,I Do》《失戀33天》《何以笙簫默》等多部影視劇,還與陳奕迅合作推出過品牌同名歌曲。

比如,2021年12月,I Do簽下陳小春、應採兒夫婦做品牌全球代言人,又在2022年與劉畊宏夫婦直播間、王者榮耀IP、綜藝節目《披荊斬棘的哥哥》等進行合作。

深諳娛樂圈之道的李厚霖,更是通過娛樂圈中的關係,讓I Do鑽戒出現在不少明星的婚禮或是紀念日。

董璇和高雲翔、李小璐和賈乃亮等明星夫婦,都在婚禮中使用過I Do鑽戒;

劉強東也曾在結婚週年紀念日時,送過章澤天I Do鑽戒;

甚至大S和汪小菲這對知名“怨偶”,也在週年紀念日時,送給對方10克拉的I Do鑽戒做紀念;

不僅如此,汪小菲前女友張雨綺爲該品牌的代言人,在不少場合都有公開爲I Do做宣傳。

汪小菲曾在週年紀念日時,送給大S10克拉的I Do鑽戒做紀念

話題炒作的背後,皆是資本逐利的本色。

但在使用明星夫婦做營銷的同時,品牌也易被其婚變或是離婚的新聞反噬。

在以“情感營銷”爲主的鑽石行業,在創始人與合作明星情路紛紛翻車之下,2023年1月,I Do母公司恆信璽利在新三板發佈停牌公告以及被申請破產重組,這個新聞其實並不令衆人感到意外。

母公司恆信璽利如此,I Do會受影響嗎?

在鑽石行業從業超10年的GGE全球鑽石平臺創始人江中傑認爲,欠薪、拖延供應商欠款等行爲,是企業資金鍊斷裂的一種體現。

他告訴鹽財經,I Do作爲子公司,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母公司恆信璽利負面新聞的衝擊,“對品牌影響力的傷害不可小覷”。

即便多位I Do的店員向鹽財經記者極力否認母公司的破產,對其品牌無太大影響,但直營店全部轉加盟、拖欠直營店員工薪資與供應商欠款,亦是不爭的事實。

鑽石究竟保不保值

難道鑽石不是一個賺錢的行業嗎?

當鹽財經記者以顧客身份諮詢時,I Do品牌蘇州店的店員以“明星同款”爲產品的賣點與營銷手段,並稱其“大師款”鑽戒爲張雨綺同款,大S、陳妍希等明星的結婚鑽戒也用的是I Do品牌。

與當紅明星或綜藝的合作,營銷費用自然不低。

那麼,誰來埋單?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一定是終端的消費者來掏錢。

而愛營銷的鑽戒品牌則不止I Do。

作爲I Do曾經的“跟班小弟”,DR鑽戒這幾年的業績較爲搶眼。

2021年,DR鑽戒所屬的上市公司迪阿股份,營收達到46.23億元,同比增長87.57%;歸母淨利潤達到13.02億元,同比增長131.09%。近五年內,迪阿股份的營收與歸母淨利潤翻了四倍。

從跟在I Do屁股後面開店的小老弟,到總市值超250億元,迪阿股份超越中國黃金周大生等老牌珠寶品牌,在珠寶首飾行業上市公司中,達到總市值第二的位置。

後起之秀DR鑽戒的銷售神話,是其“男士一生僅能定製一枚”廣告語的成功營銷,此前也被爆出銷售費用佔營收比超35%,毛利率高達7成的新聞——這超過了行業平均20%左右的平均銷售費率。

當鹽財經記者以顧客身份去DR鑽戒線下店鋪時,不僅經典廣告語赫然印在店鋪門頭,也有不少諸如“一生用心只爲你”“我向全世界宣告,你就是我的一生唯一真愛”等強化婚戒情感屬性的標語。

不僅於此,店員還向記者拿出DR的“真愛協議”,表示購買需要綁定男士身份證信息,簽署“真愛協議”後,一生只能贈予一人。

換言之,如果購買了DR鑽戒,不論未來雙方是否分手還是離婚,男士都將沒有第二次購買的資格。

齊子航,一個購買DR鑽戒用來求婚的“95後”男生,他向鹽財經表示,求婚、結婚屬於人生大事,一生也就一次,即便DR會比同品質的其他牌子鑽戒貴很多,但意義與儀式感卻是無價。

送DR鑽戒給伴侶意味着是“一生唯一真愛”,齊子航表示,他願意爲此買單。

要說I Do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江中傑就向鹽財經分析道,也是它沒有做好婚戒的品牌定位——畢竟,創始人李厚霖的豐富情史,也讓其不能對後起之秀DR鑽戒“一生只送一個人”的營銷做出有力回擊。

但購買DR鑽戒的,就一定是真愛,就一定可以一輩子偕老嗎?

在社交平臺上,我們看到,有女生收到了伴侶所送的DR鑽戒,卻遭遇孕期出軌;也有男生花9萬元購買DR鑽戒後遭遇“人財兩空”,全新未佩戴的DR鑽戒,僅一個月後回收價不到3萬元,價格縮水一多半。

有鑽石回收商對於DR鑽戒的品牌高溢價表示,“我們只回收鑽石,不回收愛情”。但另一方面,他也認同品牌溢價的市場邏輯,會在回收鑽戒時,根據市場行情給予部分品牌溢價的價值。

品牌溢價,在鑽石行業裏已經不是一個祕密。

GIA(美國寶石研究所)出具的證書,相當於鑽石的國際身份證,同一顆有GIA證書的鑽石放在不同品牌的店中進行售賣,會有極大的差異,如果是定製款式,成品價格甚至可以相差至四到五倍。

品牌鑽戒溢價超成本50%的說法,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可。

據其向鹽財經透露,DR屬於加價率比較高的鑽戒品牌,終端零售價在成本價的三到四倍左右。

DR鑽戒的毛利率,比老牌奢侈品牌卡地亞鑽戒的毛利率還要高。公開資料顯示,卡地亞鑽戒的毛利率約爲60%左右,DR鑽戒的毛利率則超70%。

高毛利潤的原因之一,是因爲在DR鑽戒中0.7克拉以下的鑽石收入佔比近90%。

曾經,明星張雨綺一句“一克拉以下的都是碎鑽,不值錢的”話,也是道出了鑽石行業的部分真相。

能買一克拉以上鑽戒的人,畢竟是少數。在鑽石從業者江中傑看來,裸鑽一克拉以下普通品質的品牌鑽戒,消費屬性比較突出,會更凸顯其品牌與設計工藝。

換言之,裸鑽一克拉以下且普通品質的品牌鑽戒,成本低售價高,並不具有保值屬性。

以周大生的鑽戒爲例,品牌標價3.5萬的0.5克拉鑽戒,加盟商從總部拿貨價在1萬左右,大概爲標籤價的三成。

如若撤櫃將全新鑽戒拿到鑽石回收商處去賣,擠掉品牌溢價的“水分”,全新回收價不會超過1萬元。

當然,買新品鑽戒與二手鑽戒的客戶,也不會是同一類人羣。人們賦予鑽戒更多的溫度與故事,令其承有情感價值,而不單隻有貨幣價值。

有人認爲鑽戒不過是塊石頭,也有人認爲是求婚時對愛的承諾,是浪漫與珍貴回憶。

可對於資本而言,這不過是門有關愛情的生意經。

鑽石是否會被代替

鑽石的核心是稀缺性。

那麼,如果具有稀缺性的鑽石可以量產後,能夠實現“克拉自由”的年輕人,是否還會願意接受鑽石的情感溢價?

事實上,人工培育鑽石的上游均價,已從幾年前同等級天然鑽石價格的三分之一,跌至目前的十二分之一以下。

如果按零售端計算,0.5克拉的品牌天然鑽戒,可能在3.5萬元左右,而使用同等級的培育鑽,價格在1萬元內就能搞定。

培育鑽石則是用人工模擬天然鑽石的生長環境,加速鑽石生長過程。與天然鑽石擁有相同的理化特徵,都是碳元素組成的立體晶體礦物。同時也擁有權威機構對鑽石等級的認定標準與證書。

除了生長環境不一樣,培育鑽石與天然鑽石几乎沒有區別。

早在2018年7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就修改了延續62年的“鑽石定義”,刪去“天然”一詞,承認培育鑽石也是鑽石。至此,再無培育鑽石與天然鑽石的真假之分。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佈的《Z世代青年線上消費洞察報告》顯示,在Z世代購物過程中,影響決策最重要的因素是性價比,有70.29%的年輕人認爲,性價比爲王。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佈的《Z世代青年線上消費洞察報告》

逐步進入婚育年齡的Z世代,在具有強消費屬性的鑽戒領域,盯上價格更低的培育鑽石。

上海培育鑽石品牌LightMark小白光的店內,選購鑽戒的“95後”女生蔣瑜向鹽財經直言,自己選擇培育鑽石的主要原因便是:便宜。

蔣瑜笑稱,培育鑽石的價格實在太香,她想用省下購買天然鑽戒的錢,去隔壁周大福買金飾。

在鑽戒市場滲透率更高的歐美,老外也追求性價比。有數據認爲,在美國,每10對新人使用到的鑽戒中,就有1枚是培育鑽石。

美國管理諮詢公司貝恩(Bain&Company)與安特衛普世界鑽石中心(AWDC)共同發佈的《全球鑽石行業年度報告》中預計,2025年全球培育鑽石零售端市場規模達1900億,中國培育鑽石毛坯市場規模將有望增長至110億元,較目前市場規模增長四倍,具有很好的發展潛力。

江中傑看好培育鑽石在中國的零售市場,但他也認同全球最大鑽石開採公司戴比爾斯的觀點,即天然鑽石與培育鑽石,是兩種不同品類的商品。

天然鑽石資產化,培育鑽石飾品化。江中傑覺得,當培育鑽石價格下跌至趨於穩定的時候,影響其成品價格的因素將不再是培育鑽石本身,而在於設計、工藝和品牌價值。就如施華洛世奇的切割工藝,讓人造水晶賣得比天然水晶還貴。

施華洛世奇在米蘭國際傢俱展上的作品

培育鑽石的價格優勢,正讓其成爲年輕女性悅己類飾品。目前中國已經成爲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鑽石消費市場,其中有70%的鑽石消費來自18歲至34歲的年輕女性。

蔣瑜對鹽財經表示,她用年終獎買了枚培育鑽石的戒指,犒勞辛苦了一年的自己。

儘管克數並不大,但她覺得戴在手上光看着就很開心。“我希望女孩子們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但愛自己纔是終身幸福的開始!”

過年回家,有親友看到蔣瑜手上的鑽戒,詢問是誰所送、近期是否會好事將近時,她有些不解——鑽戒難道一定要男生送的纔可以?

(應採訪者要求,文中齊子航、蔣瑜爲化名。)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