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今年春節,《流浪地球2》成爲備受關注的電影作品。太空電梯、月球核爆等一系列科幻場景成爲網友熱議的話題。太空電梯是如何拍出來的?1月30日,《流浪地球2》首席攝影師張麟科做客長江日報《面談》,揭祕更多幕後故事。本期《面談》節目在網絡中吸引衆多網友關注,各平臺觀看視頻網友達50萬。

太空電梯耗時2個月拍攝完成

專門爲其設計複雜多變的光影造型

《流浪地球2》首席攝影師張麟科做客《面談》截圖。

7年前,張麟科曾是《流浪地球1》攝影師。闊別7年,《流浪地球2》的拍攝,張麟科再次掌舵攝影。

張麟科說,開拍之前,他建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觀”。閱讀完劇本後,他會進行理解消化,建立一個屬於這個電影故事的世界觀。這個世界觀包含兩個方面:第一,是從自己的視角去看待這個電影故事;第二,從美學、繪畫、藝術、音樂、歌舞等各個方面去擴展合理想象的空間,組成一個完整的視覺空間去想象這個故事。

《流浪地球2》燈光造型拍攝場景。受訪者提供

影片上線後,大家對片中的硬核科技裝備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太空電梯。張麟科介紹,太空電梯由前期拍攝和後期特效兩部分完成。前期拍攝分爲太空電梯座椅的坐廂裏面、轎廂的底部、頂部拍攝這三大部分。太空電梯前後拍攝耗時2個月。拍攝難度在於太空電梯是在一個升空狀態中,所以有急速升空的狀態,穩定狀態下搞笑的部分、在太空的打鬥等等,整個拍攝的過程是非常複雜的。

張麟科回憶:“太空電梯光影造型是有整體設計的。有幾個升空過程,在地面時、在飛行裏、在雲層裏、大氣層外、從太空掉下來着火等場景都不同,它有很多光影結構。光影存在多重變化,所以我們預先做了很多層光線的準備,每拍一個不同的層次,我們就做不同的切換,這個過程會比較複雜。”

《流浪地球2》太空電梯實景搭建現場。

記者看電影時注意到,有一場太空電梯的戲是一位男演員和吳京在艙頂上打着打着就掉落下來了,而艙頂在最後也經過了翻轉。這種翻轉是如何拍攝的?張麟科回憶:“這個段落很有意思,其實這個鏡頭我們拍的時候就是一個艙頂放在地上拍攝,演員是吊着威亞在空中飄浮,拍完以後再通過後期特效把它翻轉過來,轉了180度,然後後期再合成出下面的觀衆,合成一個整體,這樣共同來完成。”

看神舟十三號現場直播完善光影效果

拍攝時採用很多先進的攝影設備

《流浪地球2》拍攝現場。受訪者提供

《流浪地球2》的拍攝中,張麟科依然使用了“換臉”技術。他說:“因爲有人物容貌變化的測試,一個人從年輕到年老狀態的變化,除了化妝的調整以外,還有特效做大量的調整,包括在我們拍攝的時候,因爲演員檔期時間、整個劇組的時間等都有關。所以特定情況下,我們使用了‘變臉’技術。”

張麟科爲了實踐更多可能性,看了大量好萊塢涉及太空的影片,還專門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現場直播。因爲神舟十三號的直播是真實的太空場景,他看到非常真實的太空狀態。他告訴記者:“通過觀看神舟十三號直播,我發現太空真實的光影結構其實是非常硬、非常銳的,看直播的過程給到我們的幫助是非常大的。最後我們就定了這樣一個方向去做太空以及月球上、月表上的光影運動。我們又考察驗證了一些資料,月表上的光其實是太陽在一定高度的影子,會有一點點虛,這對於我們整體鏡頭設計有很大幫助。”

談到導演郭帆,張麟科直呼:“導演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收工時,我們攝影組同事都回去睡覺了,郭帆導演還在盯後期,還在盯特效。導演經常在喝美式咖啡提神。《流浪地球2》能拍到這樣一個狀態,我覺得跟導演這種認真的狀態是分不開的。”

談到拍攝《流浪地球1》和《流浪地球2》的感受,張麟科感嘆拍攝《流浪地球1》時,時常在“克服”,克服拍攝上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是7年後拍攝《流浪地球2》,中國的電影產業經過了沉澱和積累,電影人才、器材、技術都有很大的提升,《流浪地球2》拍攝時不再有那麼多需要去“克服”。《流浪地球2》拍攝時採用了很多先進的攝影設備,比如說馬克羅伯茨運動控制公司(MRMC)設計的亞洲首臺Titan運動控制機械臂、全世界頂級的潛水攝影裝備、數量非常巨大的燈光器材等。張麟科笑着對記者說:“這些底氣和得心應手也證明了中國電影業的迅猛發展!”(文|長江日報記者陳靜茹 高文舉 海報製作|張莉)

【編輯:鄧臘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