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瀋陽晚報

國風舞蹈《散樂圖》在遼視春晚“火出圈”

從歌舞中傳播文化自信

舞蹈《散樂圖》

去年,國風舞蹈《只此青綠》登上央視春晚,一夜爆紅;今年,同樣是國風舞蹈的《散樂圖》在遼視春晚的舞臺上“火出圈”。

根據酷雲數據顯示,《散樂圖》播出期間,遼視春晚直播關注度居高不下,受到了觀衆的廣泛喜愛。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散樂圖》好評不斷,#國風舞蹈散樂圖出圈#話題獲微博視頻熱榜第12名,熱度高達475萬。網友紛紛表示:“舞蹈唯美又浪漫,呈現出了屬於國風的獨特魅力。”“既有韻味又有觀賞性,國風舞蹈《散樂圖》請持續‘出圈’。”

用心!從千年壁畫到真人表演

作爲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的入圍作品,登上遼視春晚舞臺的《散樂圖》,頗有橫空出世之感。無論是從千年前遼代壁畫中還原而來的舞蹈形式,還是對於觀衆而言前所未見的遼代樂舞的呈現,以及該節目之於遼文化的重要起源之地遼寧的非凡意義,都讓這檔《散樂圖》成爲兔年春晚中率先強勢破圈的文化符號。

舞臺上,身着遼代服飾的舞者和樂師,從歷史中穿越而來。舞者身着窄袖、寬幅的服飾,舞出千年前的歡樂;樂師手持琵琶、笙、簫等民族樂器翩翩起舞,將千年前先民的審美、情感、藝術表達活靈活現地再現在熒屏上,爲觀衆帶來生動的歷史復刻和文化重現。爲最大限度地還原這段千年樂舞,舞蹈創作團隊研究了大量歷史資料和考古成果,包括遼代壁畫和衆多史料典籍。比如,道具的靈感來自於遼三彩,樂器的搭配也多參考歷史記載,並通過傳統的古典舞技法進行編排,最大可能地再現已經失傳的歷史舞蹈蹤跡。

動心!從歌舞中傳播文化自信

《遼史》載:“遼有散樂,蓋由此矣。”可見,散樂是遼代樂舞的主要表演形式。此次根據遼代壁畫創意而來的歌舞《散樂圖》,雖然是第一次將遼代樂舞呈現於春晚舞臺,但卻已經讓公衆從節目中感受到古人的浪漫情懷與豪爽性格,其耳目一新的表演,給觀者帶來與衆不同的欣賞體驗。

近年來,一波又一波的國潮之風深受年輕人喜愛。遼代樂舞《散樂圖》的出現,讓年輕人再次感受到歷史文化的姿態萬千、魅力無窮。不同於公衆對於歌舞的認知,《散樂圖》與另外兩檔曾被熱議的古風舞蹈《只此青綠》和《唐宮夜宴》有着各自迥異的地域起源、文化內涵,也因此被賦予了截然不同的視聽呈現。《散樂圖》所表達的,不僅是對於遼文化的發掘與還原,還能讓觀衆從中感受到,遼寧多民族、多文化交流形成的文化積澱對中華文明作出的貢獻。

瀋陽晚報

沈報全媒體

記者 懷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