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重慶日報

“造血式”生態修復成就綠色發展新優勢

廢棄礦山變身大地樂園、城市田園、露營基地

一月二十九日,中梁雲峯集中連片廢棄礦山治理提升項目現場,53號礦山已被打造成“露營基地”。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1月29日上午,九龍坡區華巖鎮陽光燦爛。九龍坡區中梁雲峯集中連片廢棄礦山治理提升項目(以下簡稱中梁雲峯項目)維護人員王大文忍不住掏出手機,拍攝下春日暖陽裏的田園風光。

“這地裏的蘿蔔綠油油的,看了心頭都高興。”王大文今年56歲,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她說,這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中梁山生態環境這麼好。

曾經的中梁山,是中心城區主要的煤礦、建築石材供應地之一。過去,這裏隨處可見煙塵滾滾的挖礦現場、氣味燻人的火鍋底料廠、轟隆作響的大卡車……2014年,中梁雲峯項目所在地的2個村全部生態搬遷,這裏又變成了寂靜無人的廢棄礦山。

“去年3月我到這裏上班,看到的還是深坑坑、荒坡坡、土塊塊。現在你看,菜種起了,樹綠了,鳥兒都飛回來了!”王大文拉着記者看向樹梢,幾隻山雀正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廢棄礦山爲何能變成綠油油的菜地?

“這得益於政府推動的‘造血式’生態修復。”項目運營方重慶渝農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朱興康指着遠處的礦山崖壁說,“在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九龍坡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指導下,我們既對礦山進行生態修復,又保留了已經消除安全隱患的原生態礦山崖壁,正在逐步建成礦山公園。”

跟着朱興康的腳步,記者走向地勢更高的中梁雲峯55號礦山。這裏綠草如茵,在礦山崖壁的襯托下,高空螺旋滑梯從觀景臺上直達地勢低處。孩子們正在這裏歡鬧嬉戲。

“這裏和一般的公園不一樣,我特別喜歡!”8歲的袁胡駿是小學三年級學生,他下次還想叫上小夥伴們一起來玩。

“55號礦山定位爲‘大地樂園’,面積達36.7畝。”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生態修復處處長李萍說,王大文所在的區域是“城市田園”,面積30.8畝。在中梁雲峯區域內的最高點53號礦山,還有64.5畝的“露營基地”。

站在53號礦山的觀景臺上,一個個露營平臺映入眼簾。遠處,還有一個已自然恢復後與周邊環境融爲一體的礦山,坑深約有20多米。

“礦山在排除安全隱患後,可以在原有地形地貌上開展生態保護修復。但考慮到中梁山地下水破壞、種植條件差等問題,我區通過客土平整地貌、覆優質表土改善作物種植條件。同時,將工程棄土轉化爲礦坑客土,又解決了城市建築棄土無處消納的問題。”九龍坡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李青松指着礦坑說,深坑能堆放建設工程棄土,通過收取堆放棄土的費用,能解決礦山修復工程費用、農民土地租金、修復後管護資金等。至今,九龍坡區利用廢棄礦山消納建築棄土約615萬立方米,節省資金約1.23億元。

“不僅如此,這裏的生態修復還與土地利用掛鉤。”李萍表示,這個項目實施時,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將生態修復方案與區域詳細規劃緊密結合,預留了建設用地空間。下一步將讓經營者承擔起後期生態維護、管護的責任,更多地引入社會資本,盤活項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