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日報

泗洪激活鄉村閒置資源蹚出強村富民新路徑

共建共享廠房 促進共同富裕

□ 本報記者 徐明澤

土地、資金是鄉村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泗洪縣近年來以推動實施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公共空間治理爲契機,創新推進村居、羣衆、企業三方聯動共建“共享廠房”新模式,探索形成以“共享”實現“共贏”的經驗做法,破解制約鄉村振興的土地、資金瓶頸,推動了鄉鎮產業的發展,蹚出了強村富民新路徑。

共建廠房,

鄉村資源“閒”變“活”

冬日裏,走在泗洪鄉村,共建“共享廠房”的陣陣熱浪迎面撲來。

金鎖鎮是泗洪縣最早探路“共享廠房”建設的鄉鎮,一棟棟標準化“共享廠房”矗立鄉間村頭。在距離金鎖鎮中心不遠處的一棟標準化廠房前,金鎖居黨支部書記孫超介紹,這個地方本是一個養殖場,環境整治拆除後建成了這棟41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總投入210萬元,資金來自全鎮12個村居賬面上閒置的錢,最多的村居投入30多萬元,最少的5萬元,廠房建好後按每年每平方米60元的價格出租給商家做倉庫,年租金按出資比例分配給12個村居。僅去年,金鎖鎮就先後啓動了金鎖居、新河村、何宅村等村居共4.3萬平方米“共享廠房”的建設。

在泗洪鄉村,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是,經濟富裕的村居往往有錢沒地,而經濟薄弱的村居則是有地沒錢,於是,以成果“共享”爲目的的“飛地”建廠、共享收益模式應運而生。今年3月底便可投產的宿遷雙強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泗洪縣界集鎮李塘居一棟50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裏,廠房由鄰村楊崗居投資400萬元興建。楊崗居黨支部書記許廣宇介紹,去年楊崗居集體年收入已超過200萬元,其中部分是公共空間治理後的集體資源租金,但這部分收入今後幾乎沒什麼增長潛力了,要想壯大居集體和居民收入,還得靠實體企業帶來的稅收和就業崗位。居里已利用所有閒置地建了5000平方米的廠房,但還有項目在手,苦於沒土地可用,便想到了到鄰村發展。正好隔壁李塘居有塊廢棄地,大約9畝,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共建廠房。

各村居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錢的找地,有地的找錢,沒錢沒地的找項目。金鎖鎮韓灣村距離鎮區較遠,是典型的純農業村,村集體年收入只有30多萬元,位於全鎮下游,可算是既沒錢也沒地。但村裏充分發揮能人優勢,引來了一個總投資1億元的農業科技開發項目。最終經過洽談,村裏把項目轉到了鄰村白廟村,約定項目建成並投產後,土地收益歸項目落地轄區村所有,稅收收益歸韓灣村所有。

截至目前,泗洪縣鄉村已有“共享廠房”22.6萬平方米。泗洪縣工信局工作人員分析認爲,隨着工業化進程加快和創業經濟的推進,大多鄉鎮工業集中區原有的廠房和工業用地存量早已見底,入駐鄉村成爲不少項目的新選擇。通過鄉村公共空間治理,清理出老村部、老學校等不少未利用或低效利用的集體建設用地,共建“共享廠房”,既可把這些閒置資源激活生“金”,又鼓勵企業、社會、民間資本等多方參與建設,共推鄉村經濟繁榮振興。

共享收益,

強村富民壯產業

在泗洪縣龍集鎮濱湖居的茂翔紡織公司車間裏,年逾六旬的許彩中、孫榮夫妻倆正忙着給紡線稱重、打包。孫榮負責稱重,一旁的許彩中負責裝袋子,裝滿了便用針線封好口,搬放到一邊,“每包可以賺手工費1.5元,一天可以掙一兩百元。”

“讓村民們在家門口有業可就、有錢可掙,是鎮居共建廠房的初衷之一。”濱湖居黨支部書記祖啓飛說,這裏原是零散村落,共搬遷五六十戶人家,整合出60多畝可建設用地,一直閒着。通過“集體+村民+社會”模式,村集體和村民將土地折價入股,鎮裏引來外地客商投資1200萬元,建成了17000平方米的廠房,現已有3家企業租用。“企業今年預計可上交稅收200萬元以上,居集體獲得稅收返還和租金,一年將超過100萬元,還帶動了60餘名村民家門口就業,搬遷村民以宅基地使用權入股,流轉土地租金加入股分紅每年每畝收入1500元左右。”

不求所有、但求所得,泗洪各鄉鎮積極探建“共享廠房”。孫園鎮村居、羣衆、企業、政府四方聯動共建“共享廠房”,探索“鎮出土地、多元投資、全員招商、收益共享”模式,去年共騰退低效利用廠房6萬平方米,新招引企業12家,可年新增產值約5億元,稅收約1000萬元。瑤溝鄉官塘社區將轄區內12畝集體建設用地進行有效整理,利用鄰村付圩村150萬元資金和自身貸款150萬元新建標準化廠房3040平方米,招引入駐的兩個項目投產達效後,年納稅額將超120萬元,每年可爲村集體增收80萬元,帶動100餘人就業。臨淮鎮二河村、溧河村等10個村累計投入730萬元,承包並改造6000餘平方米閒置廠房,統一購買100餘套生產設備,由鎮政府招引企業入駐,帶動300餘名村民“家門口”就業。

目前,泗洪全縣“共享廠房”帶動了3000餘人實現“家門口”就業,每人每月增收3000—8000元。僅去年,通過租金、分紅、稅金返還等,“共享廠房”便增加村居集體收入900多萬元。

“共享廠房”爲項目入駐鄉村提供了平臺,也引來了一些優質項目,延伸了鄉村工業產業鏈。在金鎖鎮白廟村廢棄村小校址上興建的6000平方米“共享廠房”內,江蘇達喜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木地板市場前景良好。金鎖鎮副鎮長仲林華告訴記者,木材加工業是鎮支柱產業之一,但產業檔次低,多爲初加工。達喜加盟後,填補了當地板材業沒有深加工的空白。在梅花鎮工業園區,主要由萬金、川城、前老3個純農業村居出資盤活的5000多平方米“共享廠房”內,創健戶外用品有限公司生產冰帽等戶外休閒產品,以出口歐美市場爲主,企業的落戶使得原本以傳統鑄造類產業爲主的梅花工業園區轉型爲以文旅休閒用品產業爲主的特色工業園區。

“共享廠房”建設爲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泗洪縣自“共享廠房”建設啓動以來,成功招引了32家企業落戶,總投資達24.5億元,項目完全投產後,預計可實現年銷售20多億元。

宿遷市供銷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張青分析認爲,鄉村振興需要資源要素的保障,現在村一級資源的使用仍不足,不少村守着經營性資產不產生效益。共建“共享廠房”,創新地破解了用地、資金等難題,帶動村集體實現增收,並帶動農民收入增長,爲鄉村產業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

規範運作,

“地方敢闖”增活力

“共享廠房”強村富民效應正在泗洪鄉村釋放。但經過這兩年的“共享廠房”建設,許廣宇感到並不輕鬆,甚至壓力不小。建廠過程中,相關手續辦理、資金籌措等,如果沒有外部力量支持,困難重重。“最關鍵的是,尋找進駐‘共享廠房’的聯建項目必須是實力強、質態好、稅收高、用工多的企業,才能保障‘共享廠房’長期穩定地發展下去。”

金鎖鎮黨委書記劉獻認爲,“共享廠房”建設涉及方方面面,必須進行頂層制度設計,統籌推進,共同發力,才能確保良性發展。如資金支持上,可以出臺更靈活的金融政策。針對村居以固定資產抵押的貸款,銀行機構可減少一些非必要的要求,政府部門也可以出臺配套政策對“共享廠房”貸款給予減息貼息等。土地支持上,可以加大“同一鄉鎮建設用地平移試點”等土地試點工作力度,盤活農村大量存在的空心村莊,增加建設用地面積和質量。資產管理上,可以由鎮統一運營,放手村居公司去經營易產生財務風險。

這兩年,泗洪縣在“共享廠房”建設上進行了系統化地探索推進,並不斷加快和完善制度建設。縣裏制定出臺了《泗洪縣“共享廠房”入股及收益管理辦法》等文件,鎮村兩級分別成立專業運營公司,對項目進行統一規劃、統一運作、統一財務結算,明確“共享廠房”資金來源、入股分紅、建設模式、風險管控等具體事項,制定稅收地方留存部分村居返還標準。同時創新建立鄉村振興發展基金,強化與國有擔保公司合作,建立村集體、入股羣衆、入股企業收益保障機制。制定落戶企業扶持和培育政策,提高企業經營穩定性,簽訂落戶項目合作協議,確保各類主體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宿遷市委黨校教授宋周認爲,省委書記信長星在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會上的講話中,支持和鼓勵“地方敢闖”。從泗洪的探索看,“共享廠房”推動了村集體經濟更加“強起來”、農民更加“富起來”,實現了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提質增效,應該說“闖”出的效果是顯著的,但“闖”的同時,必須科學謀劃,建制度促規範,以規範促提升,這樣“共享廠房”纔會有持續旺盛的生命力。

相關文章